高中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认知及提高小探

2019-07-25 04:42黎英俊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年10期
关键词:历史学科高中生核心素养

黎英俊

【内容摘要】核心素养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新方向,也是高考命题的新指向。它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本文主要就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来以后,以广东省云浮某中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了解普通高中生对其认知情况及探讨培养学科素养的方法。从研究的存在的问题出发,深入探讨影响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因素,进一步推动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生 历史学科 核心素养

近年来,高考命题改革、高中课程改革深化的核心内容,是提出了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学科素养为核心的课程与教学的新理念。就历史学科而言,历史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历史教育过程中,通过日常教化和自我积累而获得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历史知识、能力、意识以及情感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是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最重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

基于以上背景的认识,我们希望通过问卷调查与座谈交流,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影响因素,总结反思后能进一步推动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能力的提高,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学科素质教育功能,确保“科教兴国”战略的推行。

首先,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们对于历史学科保持着比较高的兴趣,同时学生在问卷中体现出了自身在学习历史中存在的普遍困难,特别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方面,高中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有:时空观念意识不强;史料实证意识淡薄;历史理解不准确;历史解释不客观;历史价值观(家国情怀)不明确;唯物史观不了解。

从问卷中也能体现,我们目前老师们在课堂上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忽视历史学科人文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现状不是很重视。

2014 年 3 月,我国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核心素养”这个崭新的概念首次出现在了国家的文件中,并被置于“未来基础教育改革之灵魂”的地位。

“历史素养”概念的提出是新课改以来的产物,还没有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研究普遍欠缺,专门论述“历史素养”方面的文献资料相对较少。学校领导没有组织相关的师资力量对老师进行培训,教师大部分没有了解接触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学中未能够高度重视历史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课堂教学仍按传统三维目标进行。

从学生方面,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中主要依赖学校教学,自我学习能力比较出众的学生较少,学科的普遍困难还处于知识积累层次。我们目前的历史课堂老师们基本都是一言堂,将现成的结论直接给学生,将总结好的知识表格提供給学生,在材料分析上,也是大多数时候,老师们自翻译给学生,情感价值观的渗透也不是很到位。学生长此以往,已经缺乏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了,从而导致史料实证意识、唯物史观不了解、历史理解不准确。

针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与学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方面入手进行培养:

1.转变观念,培养师资,加强投入,教师亦应重视自身专业素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再加上高考命题的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已越来越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相关的课题研究也不断增多,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学校应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队伍专业水平。教师不要做一名书架上只有教材和习题集的教师,应以培育历史核心素养为出发点,精心设计有效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依据最新课程标准,将三维目标与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有机融入,构建知识网络,培养学生准确的时空观念,加强史证教育,培养学生客观的史料实证意识。

2.教师倡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让学生围绕探究的核心问题,分组制订研究计划,明确组员分工;各组通过多种渠道搜集、研读史料,最后材料进行整理、辨析,在教师的引导下,撰写本组的研究报告。这种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的历史专题探究活动,通过自己动手搜集史料,促进学生带着证据意识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了史料实证的意识;通过小组的分工与合作,围绕史实开展的研究成果的研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理解历史与解释历史的素养。

3.利用核心素养指导高考备考

高中文科生高二第二学期开始历史第一轮复习,为了让学生能充分构建起“古今中外”一体化的历史,准确掌握时空观念,第一轮复习选择了通史复习。以前的教材一般都按照先中国史后世界史、先古代后近现代的通史体例编写,而现行教材采用的都是模块式的叙事方式,这在客观上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不便。这也是处于高一阶段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能力一般不高的原因之一。历史第一轮复习按照通史体例,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整合,建立起规范的学科知识结构,这都有利于学生建立起唯物史观和时空观,从而有利于学生能对历史材料进行实证和解释。

4.鼓励学生提高非历史学科的能力,形成合力

非历史学科的助力也是影响学生历史素养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正所谓“文史不分家”、“政史不分家”、“左图右史”,将历史与其它人文学科紧密联系是很有必要的。语文学科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特别是材料中的古文。特别多的学生对历史材料中的古文感到苦涩难懂,无从解读。学生对古文的准确解读有利于他们作出正确的历史解释。政史不分家,现行的历史教材与政治教材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彼此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政治学科有关社会、经济、哲学的内容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唯物史观的理解,还能够从上述相关内容的结合上形成对历史独特的解释。利用政治课学过的时事、新闻来为历史学习服务,可以达到强化历史情感(家国情怀)的教学,增强历史教学的时代感。

综上所述,学生非历史学科的能力的提高会助力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能力。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漷,吴刚平.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43-445.

【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研究教育科研一般项目“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途径与方法研究”(课题批准号:2017YQJK292).】

(作者单位:广东省云浮市云浮中学)

猜你喜欢
历史学科高中生核心素养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初中历史学科有效教学的研究
新形势下探究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高考对学科思维素养的创新考查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途径初探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