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恽寿平山水画中临仿与创新之关系

2019-07-26 01:10闫庆来王慧聪
艺术评鉴 2019年12期
关键词:山水画创新

闫庆来 王慧聪

摘要:清初画坛盛行摹古之风,文人士大夫或多或少都受到摹古风的影响,恽寿平作为明朝遗民,他的绘画艺术不可避免的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而具有复古的倾向,他的山水画非常注重师法古人,这些作品中有很多都会题跋上“仿”“拟”“临”某家,而这些作品实际上已经是恽寿平在受到名家作品的启发浸润之后的个人创作,带有很多个人风格特点。

关键词:恽寿平   山水画   师古   创新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2-0011-03

恽寿平师法众多山水画名家,他在临习各家名作时会根据自己的作画经验有所取舍,他将董源的短披麻皴,巨然的长披麻皴,赵孟頫的荷叶皴,黄公望的浅绛山水,米家父子的“米点山水”等,在不同的画面中灵活应用。恽寿平秉持着择优而习的原则南北兼学,对荆、关、李成、郭熙、王诜等人的名作也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他如何协调山水作品中的临仿与创新之关系?以下从三个角度针对恽寿平山水作品的临仿与创新之关系展开论述。

一、归纳总结,为我所用

归纳总结是恽寿平在师古的过程中个人笔法风格形成的重要阶段,既可以对古人画中的特点进行分析解读,经过自己意愿的处理表达出来,又可以将自己想表达的东西呈现在画中,与古人画中的形式进行融合。他在仿黄公望的《沙碛图》中提到“痴翁沙碛图,予每作画,辄仿此帧,竟未能似也”。可见恽寿平是想变法古人笔意,以期得到带有自创性质的作品。随着他仿古作品数量的增加,仿古的技巧愈加成熟,也越来越能领会古人之意,而能得古人之意境才是临仿古人的最高境界。恽寿平在作画的同时对各家风格进行归纳总结,根据创作的需要,不限流派,不限朝代,都可以融入自己的画中,为己所用。例如在约1669年仿赵孟頫的《万壑松风图》中题跋“万壑响松风,烟滩度流水。余见赵承旨有此图,今以黄鹤山樵兼营丘法而为之”。此图中笔法不单只是某一家的笔法,而是多种形式并存的,他的好友王石谷对其赞叹不已。此种形式的仿古作品还有作于约1673年的《春江图》,此图用江参、燕文贵两家之意,兼师赵大年“江天空阔,云涛渺然,以尺幅收之,未敢谓能工远势也”。恽寿平将燕文贵清润秀雅的意境与江参博大宏深的画面构图相融合,还把赵大年富有诗意的郊野景色合为一图,这与他所提出的“随意涉趣,不必古人有此”的绘画感悟相一致。正是他的这种先进的绘画理念可以灵活多变的学习古人,而师古人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和艺术修养,有了正确的师古人的态度才能在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二、感悟创新,临古出新

感悟创新形式的仿古已经不拘泥于具体的笔墨学习,更多的是对原作中所表达的意韵情感的领悟,通过参悟画中的景物烘托出的意境,来研究不同的笔墨形式表达的不同意境,最终达到可以自如轻松的驾驭山水画艺术语言的表达。恽寿平在晚期重點研习的即是古人的笔墨意境的表达,他在临仿古人的同时也是在思索自己画中的意境,虽然也有题跋是仿某家,实际上只是想在自己的作品中能有古人的气韵。例如他仿李晞古的《夏日山居图》,画中虽题跋的是“拟李晞古”,但无论从构图形式、笔墨技法方面都和李晞古的山水有很大不同,所以作者题跋中的“拟”应该是学习李晞古的气韵。恽寿平在仿古人作品时更多的是在思考自己的艺术走向,他特别推崇米家父子,曾言“欲执鞭米老”,此语简洁有力的透露出恽寿平崇尚“米家山水”的态度,花了不少精力学习米家父子,这句话并非是要继承米家父子的山水特点,而是想要发掘其中的艺术内涵,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艺术特色。他还说过“正以不同处同,不似求似。同与似者,皆病也”。强调了山水画创作变革创新的重要性。通过不断学习感悟前人的艺术,使自己的创作走向更高的境界,这也是恽寿平所具有的一种独创精神。

三、仿其笔意,取其精华

恽寿平在艺术创作中十分重视笔墨等技法问题,他曾说“有笔有墨谓之画”,笔墨技法是一幅作品的基础,他非常看重山水画中的笔墨表达,正如他1684年在《山水册》中的《云山图》中仿米友仁的笔墨技法,山峦的表现饱蘸水墨,横落纸面,笔笔积叠,使水墨相互渗透,模糊朦胧,云雾用线条灵动画出,江南地带的多雾之感跃然纸上,生动地表现了变幻无常、雨雾迷朦的景色,恽寿平将苍茫雨雾中的特殊韵致,平淡天真之趣也表现的恰到好处。正如他在画跋中所说:“云过树无痕,忽见翠微湿。初从沧州来,又向丹崖入”。只有笔墨技巧纯熟,才有可能脱离技巧,去追求象外之意,因此要反复临习解读名家经典作品,在不断的学习中加深认识。他还对笔墨技法在画中的作用发出疑问,他说:“自文、沈创兴,遗落笔墨,而笔墨之法亡;云间(董其昌)崛起,研精笔墨,而笔墨之法亦亡,何则?”恽寿平阐述了两种笔墨技法之亡的现象,一种是忽视笔墨技法在画中的重要性,另外一种是过于看重笔墨技法的重要性,这两种现象都造成了笔墨技法的消亡。过于看重笔墨形式往往会走向山水绘画的极端,笔墨技法在作画时固然重要,但是只考虑笔墨技法的创作毫无意趣可言,还要考虑到笔墨所表达的画中之意。他反对过于看重笔墨技巧的作画,对当时画坛摹古风盛行的状况提出批评。“须知千树万树无一笔是树,千山万山无一笔是山,千笔万笔无一笔是笔,有处恰是无,无处恰是有,所以为逸”。此语是恽寿平将笔墨技法在画面中的关系讲解的非常透彻。如他在《仿古山水册》中的《临米芾潇湘雨图》题有“中夜披衣聊出户,无数山云挂庭树,偶然数片飞不还,已作风前一溪雨”。在画中没有说照搬米芾的笔墨,他虽用米家的云山之法,却都是经过自己领悟处理过的米家之法,他愿意实际去观察雨景,感受米芾在创作潇湘雨图时的所感所悟,而不是单纯的学习他的这种技法方式,正是恽寿平能够认识到学习笔墨技法的正确态度,才有了他在山水画上所特有的个人艺术风格。

四、惜墨如金,崇尚简淡

从恽寿平的临仿名家历程中不难看出,恽寿平师法众多山水画名家,其中大部分被仿画家的作品画面都具有简淡、高逸的特点。恽寿平山水中的简淡之处表现在构图上,我们对他的临仿作品加以解读,他在约1667年《山水小景册》中有一幅临仿曹云西的《芦滩秋雨》 ,整幅画景物并不多,近景是一片滩涂,上面芦苇丛丛,一棵老柳树新发柳条随风飘扬,远处隐隐约约一处高山孤独耸立,犹如一位高洁逸士。画面整体寂静悠远,给人远离喧嚣之感。曹云西与黄公望、倪瓒是好友故交,又受到赵孟頫的影响,到晚年时画风苍秀简逸,有一种沉静清穆的气息,与他本人喜爱处静尚修有关。恽寿平喜爱临仿他的画就是被其画中的苍茫简逸的风格所吸引,但恽寿平在临仿时墨色更淡,景物的描绘更加简洁,寥寥数笔将画中简逸的特色表达的更加强烈,而且画中巧妙运用留白,给人云雾环绕之感,使画面意境更加高远。恽寿平学习了曹云西笔墨中的简淡之法,在描绘景物时用笔简洁,更加趋向于描写物体所表达的意境,用墨干淡,给人清秀飘逸之感。恽寿平在仿名家作品时,也在学习古人笔墨的同时将自己简淡的风格融入其中。如恽寿平晚年仿黄公望的作品《沙碛图》,恽寿平将画面布置更改为平远式构图,在画面内容上减弱山川的面积,增加了村庄庭院,村口柳树,与原画面貌差异较大。他用干笔渴墨皴擦勾画远处山石,近处的村庄树木并没有细细刻画,而是简要概括,整幅画中没有重点突出的主体物,让人观之引发联想,画面中多处用长长的横线条描绘滩涂,有种绵延悠长的意境。这幅画虽是仿作,实则为恽寿平的创作,他学习了黄公望简淡苍茫的画面特点,特别是山石的描绘,正是出自黄公望的“浅绛山水”,但画面中线条刻画较多,以线代面,是恽寿平独特的风格特点。

五、領会意韵,自家风貌渐显

恽寿平仿古的作品中都或多或少的显露出自己的风格特点,这是因为恽寿平在仿各家时,也对所仿的作品进行分析,筛选对自己有帮助的作品或者局部画面进行学习、研磨,他的目的不是刻板的临仿,而是在师古人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平。如他仿董源的《夏山图》,与董源的原图没有多少相同之处,只是采用了董源《夏山图》中的构图方式,画面中层峦叠嶂,巍峨耸立。在笔墨技法上也与《夏山图》不同,虽采用了董源的披麻皴对山石进行勾画,只是这里的披麻皴是经过他的加工处理变成了淡墨细笔的披麻皴,山石以线条勾画轮廓,以淡墨细细皴擦块面,树木村落也用细笔勾画,整体敷以淡色,有种江南烟雨人家的感觉,与董源《夏山图》中苍茫巍峨、壮观宏伟的特点不同。恽寿平山水画中的简淡、高逸的特点是对他心境的反映,他在山水中表现出独特的隐逸之思蕴藏着内心对世界的包容和对人生的感悟。他钦佩古人远离尘世的处世态度,有不少临仿作品中也表达了隐逸之意,他在1675年作的,现收藏于朵云轩的仿赵孟頫《渔隐图》中以线描的形式展开,很少皴擦,笔线干净肯定,疏密有致,其作品中笔墨表达的线条感,古意浓厚,意境苍茫,仿佛古人居住的世外桃源。恽寿平山水中追求隐逸的特点,在他的画跋中可以看到更详细的解释,他在画跋中多次论到“逸”,有关“逸”的题跋多达十几条,如“高逸一种,盖欲脱尽纵横习气,澹然天真,所谓无意为文乃佳,故以逸品置神品之上,若用意模仿,去之愈元”。“高逸一种,不必以笔墨繁简论”等等,可以说是见解独到,正如他在1678年《仿古山水》中用董、巨两家之法,描写雨后深林、流泉白烟,远景巍峨群山连绵不绝,近处树木郁郁葱葱,清新脱俗,江边亭中端坐一人,好似对着江面沉思,画面清净如世外桃源,人间仙境,凸显了一个飘逸幽淡的世界,而这似乎正是他的自我写照,对于绘画艺术最高审美的要求,正是对他高逸萧散、简洁淡然艺术风格形成的解释。

总之,恽寿平的师古临仿,虽然受到当时画坛摹古风的影响,但更多的是出自他个人的意愿,他的师古是不受朝代、流派等限制的,只要是他认为有想要学习的地方,不管画家是否出名,也不管画作的形式内容,都可以是他学习的对象。正是恽寿平这种不拘一格,博采众长的作画方式,才为他以后能够师古而化,学古出新提供了基本保障。

参考文献:

[1]蔡星仪.恽寿平全集卷二[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

[2]蔡星仪.恽寿平全集卷一[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

[3]陈玉圃.南田画跋解读[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3.

[4]恽寿平.瓯香馆集[M].吕凤棠点校.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2.

[5]蔡星仪.恽寿平全集卷三[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山水画创新
论南宋山水画的艺术审美性
纸巾山水画
程灿山水画作品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
明代山水画家蓝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