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审美表现力的强化

2019-07-29 17:34曾育妮
艺海 2019年6期
关键词:舞台艺术审美服装设计

曾育妮

〔摘 要〕戏曲服装造型设计是展示舞台美术的重要手段, 是强化舞台审美表现力的重要因素, 服装设计师在艺术创作中,应当遵循审美表现的客观规律,助力人物角色塑造,反映现实生活。

〔关键词〕舞台艺术; 审美 ;服装设计

戏曲服装的造型设计是现代戏曲舞台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展示舞台美术的重要手段,它的审美意识对于整个戏曲舞台的呈现效果以及对戏曲演员的表演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服装设计可以强化舞台艺术的审美表现力,让舞台艺术锦上添花。

审美表现分为感性直觉和理性直觉两种形式。感性直觉是指对事物美丑的直接的反射,理性直觉虽然也表现为直觉的形式,但它已融进理智情感的内容,是一种理性化、情境化的直觉。戏曲服装是为舞台角色而设计创造的,它的造型艺术设计是为表演的人物形象而存在的,因此,戏曲服装设计师在艺术创作中,应当遵循审美表现的客观规律,从剧作精神入手,使其造型设计能够与舞台表演基调吻合,人物形象情感表达相呼应,从而真正意义上使戏曲服装的设计作用得以发挥。简而言之,文学(剧本)是前提,人物(形象)是主导,表演(节奏)是归宿,掌握了规律,就可以触类旁通。

现代潮剧《红军阿姆》,是广东潮剧院响应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而创作的本土现实题材戏剧,是一部颂扬和传承红色基因,时代气息鲜明、潮汕风情浓郁的现代史诗潮剧。

该剧以中国革命母亲之一、潮汕妇女李梨英为原型创作。讲述的是李梨英掩护28名红军伤员的故事,她在革命的道路上痛失自己的儿女之后,以朴素的母爱把伤员们哺育成铮铮男儿,送往战场,保家卫国,被战士们敬佩而亲切地称为“红军阿姆”。编剧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六个节气赋予六场戏的立意,与潮汕的农事紧密结合,象征一派民似雨水军似禾的亲密友谊,浓烈、淳朴、深邃、不息的戏剧情感,史诗般的低吟咏唱贯穿全剧。

《红军阿姆》由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卢昂教授执导,无论是在语言、表演,还是在题意的表述上,大量采用写意的诗化表达。导演把话剧的心理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和原则,与戏曲“唱、念、做、打”表现主义的手段,以及演者身体训练集体即兴创作方法相结合,形成《红军阿姆》最为显著的艺术特色和鲜明风格。“母亲以自己生命巨大的坚韧和温暖,支撑起每一个受伤迷茫的儿女苦难坎坷的前行”。导演用这个形象的种子来升华主人公和整部剧的精神内涵,通过诗性哲理的角度,意识流的表现形式,回归到人类情感最质朴的源头,塑造一位平凡质朴而伟大的母亲形象。

笔者作为主创之一到潮州市铁铺大坑村“革命母亲李梨英”故居采风,缅怀革命先烈,重温英雄事迹,途中一处绿植缠蔓的老屋闯入眼帘,由此联想到:潮汕民居本来洁白如洗的粉墙,历经岁月雨水的冲刷,沉积下深深浅浅、坑坑洼洼的斑驳痕迹,墙脚青绿层叠的苔藓、沿墙攀爬的藤蔓,这一派老旧却孕育着无限生机,似乎默默地在诉说着一位平凡善良的母亲在峥嵘岁月里历经苦难的洗礼,以自己本性的坚毅不屈、乐观宽阔的怀抱温暖每一个受伤的儿女,蜕变成坚韧勇敢的“红军阿姆”。这一意象的联想确立了后来人物视觉造型创意的形象种子。在导演整体的艺术风格,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总体构思下,舞美设计以连绵起伏的群山为背景,一条蜿蜒曲折、泥泞坎坷的岩石山道成为全剧一个重要的演出形象结构载体,一列全副武装的红军队伍艰难跋涉、前赴后继、连绵不断、砥砺前行的行进过程,自始至终,贯穿全剧。服装设计则赋予人物情感表达以特定的色彩描绘,用做旧的、折皱肌理质感的粗棉麻布料作补丁装饰,协调统一地融合在服装上,让富有雕塑感的肌理与人物服装固有色形成细节对比,红军战士軍装上经过战火硝烟洗礼残留下的陈迹,阿姆反复织补的旧痕新迹,这一切刻画着凄风苦雨的残酷现实,彰显着母爱情怀的博大宽善,在无言中渗透着母亲深沉的爱和温暖的力量。

黑格尔的《美学》中有句名言:“艺术作品的表现愈优美,它的内容和思想也就具有愈深刻的内在真实”。这里指的内在真实,即指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平衡协调、有机统一的境界。戏曲现代戏舞台服装是一种相对于生活服装,应该是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意象化服装。它承载着时代背景、地域风情、民族特征及人物的职业、年龄、性别、性格、气质、戏剧关系、情感色彩、生活环境和习惯等等丰富的信息。设计师“带着人物传神特征去热切寻找形象启示”,审美地撷取生活素材,把握好形与色的夸张、变形尺度,产生与戏曲的虚拟表演相适应的独特服饰语汇,来营造“衣境”的艺术审美追求,表现人物角色的精神气质和心路历程。

剧中,导演运用表现主义和浪漫主义相融合的手法,诗化的表达与渲染,可圈可点。比如,月下洗衫这场戏,阿姆盘起发髻插上银簪,朴素的宝蓝色大襟衫,当空满月衬托着阿姆捣衣时弱小而硬朗的身影,洗衣声唤起众伤员对各自母亲的回忆……渐渐,溪水中浮现出众多母亲的造型,她们捣衣浣洗着,舞动着。月光下,波光粼粼,浣洗的衣衫变成了水蓝水蓝的长绸,汇成了溪,变成了水,诗一般地舞动、流淌起,这一“衣境”寄寓着战士们对母爱温存的向往和绵长思绪。加上音乐舞美灯光配合,让观众陶醉于戏曲的唯美意境之中。写意、诗化的表达,正是卢昂导演执导戏曲的鲜明风格,也是我在这部戏中服装造型所追求的创作理念。阿姆李梨英痛失仅存的爱子,产生错觉,脑海不断闪现已经牺牲的儿女。在小女儿美花“出花园”一场戏中,我在服装设计上运用具有潮汕地域女孩子成人礼的特色元素表现。一个扎着羊角辫的花季少女,一袭红衣衫,一双红木屐,蹦蹦跳跳,在一群女兵战士的簇拥下,母亲颤抖着为女儿梳头编辫,忍不住呼喊这不知生死的亲人骨肉。舞台上,冷灰(女兵)象征战争的残酷,深蓝色(阿姆)代表凄苦而寂寞,仅存一点点红(小美花)如风中摇曳的红烛,温暖易逝,令观者沉浸在富于潮汕民俗的唯美画面中,感悟母亲的痛楚与崇高。这部戏先后获得广东省艺术节剧目一等奖,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

“因为戏曲有很多共性的东西,要站在一定的高度,在不同剧种的比较当中,才能找出潮剧真正独特的东西。然后,提炼和拆解这些东西,把最精华的部分放大。”卢昂导演认为,潮汕鲜明的人文精神,要找到一个更好的形式把她表现出来,这是需要创造的,而不只是简单的重复、沿袭。可以说,潮剧《红军阿姆》的服装造型设计,给了我一次提纯潮汕文化,为凝练人物形象创造“衣境”的机会。

(责任编辑:杨建)

猜你喜欢
舞台艺术审美服装设计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严凤英舞台艺术整理研究及当代意义
清末民国戏曲票友舞台艺术摭论
舞台艺术闪耀“文华”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
中国手风琴作品创作探源与审美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