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校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需求分析

2019-07-30 10:42蒋业梅
梧州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理工科英语课程硕士

蒋业梅,鲁 尧

(1.2.广西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0)

随着学术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英语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学术语言之一。最新的权威研究成果大多发表在SCI、SSCI等国际数据库中。在日常学习和研究中,理工类硕士研究生必须使用英语从这些数据库中获取本专业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信息。因此,英语学术阅读对他们的学习和研究至关重要。近几年,国内学者也开始关注专门用途英语(ESP)的研究和发展。但是大多数的研究是基于ESP课程的教材、教法和课程设计等方面,较少关注ESP的需求分析,特别是学术英语(EAP)的需求分析。根据2010年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1]的精神,高等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非英语专业研究生教学大纲》[2]更是明确指出,“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宗旨是为了使学生掌握英语这门工具,进行本专业的学习、研究与国际交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在教学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学以致用的原则,培养和提高研究生运用外语的能力。”因此,高校研究生教育理应担负起培养一批既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又能熟练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高素质英语应用型人才。基于此,本研究旨在考察广西高校理工类硕士研究生对于学术英语的需求,从而探讨理工类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 需求分析与学术英语

外语需求分析最初出现于20世纪初,它是ESP教学和课程设计的关键环节。Hutchinson和Waters[3]指出需求可以分为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目标需求是关于学习者在目标情境中的需求,包括学习者必须达到的知识、学习者目前缺乏的知识和希望要达到的知识。学习需求是指学习者在一定情况下如何获得所需要的语言。Ellis[4]认为需求分析要考虑到学习者使用语言的特定目的、要使用的语言种类、起始水平和目标水平。Dudley-Evans和John[5]指出需求分析是确立一门课程“是什么”和“怎样教学”的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持续进行的活动。Brown[6]认为需求分析是一个具有系统性的信息采集过程,这一过程中,要对相关课程目标的所有信息进行分析,以确保学习者在特定领域内的语言学习需求。

“学术用途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简称学术英语(EAP),是专门用途英语(ESP)的一个分支。此概念首次出现在1974年和1975年伯明翰大学“英国高等教育中留学生的语言问题”的会议记录中。当会议记录以“学术英语”为标题出版后,“学术英语”这一概念开始被广泛应用[7]。最初学术英语(EAP)旨在帮助留学英语国家的高校学生掌握学习专业知识或从事科研活动所需的语言技能[8]。Hutchinson和Waters[3]认为学术英语是一种语言教学模式,它的目的是讲授学术英语所需要的语言知识和技能。Jordan[7]认为学术英语是“在正规教育体系中,以学业用途为目的的英语交流技巧”。在高等教育和学术国际化背景下,特别是当英语成为高等教育和学术知识传播的领导语言,EAP教学与研究的疆域也随之不断拓宽,其重要性也日益突显。

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已经开始关注需求分析这一领域。通过整理相关文献笔者发现:国外对EAP需求分析的研究已经集中在以学习为中心的阶段;关于EAP需求分析的研究既有学习者的需求也有社会需求;EAP需求分析的研究对象涉及EGP(通用英语)教师、专业教师和学生等多个群体。这给国内的EAP研究更多的启示。通过对国内EAP需求分析文献回顾,笔者发现:国内研究者们大多选择东部发达地区重点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对我国西部高校关注较少;研究大多只选择学生或选择学生和英语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鲜有涉及专业导师或毕业生。基于此笔者以广西一所省级重点高校的理工类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并对他们进行EAP需求分析。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两个问题:当前的理工科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教学现状如何?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对学术英语的需求有哪些?

2.2 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广西某高校237名理工科专业二年级的研究生(均已通过英语研究生入学考试)进行了问卷调查,他们已完成了研究生期间的主要基础课程,于第二年开始更加专业的学习与研究。进行问卷调查时,他们对当前的英语课程有较为直接的感受,能够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此外,本研究对4名研究公共英语教师、3名研究生导师和2名硕士生进行了访谈。

2.3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的研究方法。调查问卷依据Hutchinson和Waters的需求分析模型,由Mazdayasna,G.& Tahririan M.H.[9]的调查问卷改编而来。为了确保问卷的可靠性和实验的科学性,笔者选取30名研究对象进行了前测,采用SPSS 20.0软件对其进行了可靠性测试。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837,说明问卷具有较高的效度。

调查问卷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性别、年级、学院和专业。第二部分为理工类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的现状调查(Q1-Q4)。第三部分为理工类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课程的需求调查,包括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其中目标需求包括学习者必学的知识(Q5-Q12),目前所欠缺的知识(Q13-Q18)和想学的知识(Q19-Q24)。Q25-Q42是学习需求。

本研究采用结构访谈的方法,根据访谈提纲进行了深度访谈。硕士生导师访谈旨在了解具体的目标需求和对研究生当前英语学术能力的评价。英语教师访谈旨在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英语需求并试图了解当前英语课程的实际情况。硕士研究生的访谈是针对问卷的结果进一步挖掘学生对当前英语课程的深层次看法。

3 数据分析与讨论

根据研究问题,笔者对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3.1 问卷调查结果

3.1.1 理工科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现状

表1 研究生对当前英语课程的态度

题号均值(M)标准差(SD)13.710.89323.390.89933.050.64143.140.580

根据表1得出,研究生认为目前的英语课程对他们当前的学习很重要(M=3.71>3.5,SD=0.893),但对未来的工作帮助不大(M=3.39<3.5,SD=0.899),研究生对英语课程的考核方式和课程时长都很满意。此外研究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满意度不高(M=3.05<3.4,SD=0.641;M=3.14<3.4,SD=0.580)。结果表明,目前的英语课程对研究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不令人满意。可以看出,目前的英语课程不能满足他们的英语实际需要。然而,目前本校英语课程只关注通识英语,增加与研究生专业相关的英语内容迫在眉睫。

3.1.2 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需求分析

数据得出,理工类硕士研究生对学术英语的总体需求较强(M=3.5769>3.5,SD=0.32154)。根据Hutchinson和Waters[3]的需求分析方法,需求分析被分为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笔者拟从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两大方面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

3.1.2.1 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的目标需求分析。目标需求的分析,主要从必学的知识、缺乏的知识和想要学习的知识三方面进行分析。

表2 必学的知识

题号均值(M)标准差(SD)54.210.93763.710.86973.210.99083.520.79894.470.647104.010.849114.460.692123.690.953

对于必学的知识,表2表明:在听力方面,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对参加学术讲座、学术会议和未来工作中的英文对话有很强的需求(M=4.21>3.50,SD=0.937;M=3.71>3.50,SD=0.869);在口语方面,研究生在学术会议上发表演讲的需求较少(M=3.21,SD=0.990),但在未来的工作中,他们需要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沟通(M=3.52,SD=0.798);在阅读方面,研究生对国外的专业期刊有很大的阅读需求(M=4.47>4.4,SD=0.647),也需要在工作中阅读专业材料(M=4.01>3.5,SD=0.849);在写作方面,研究生需要用英文撰写专业论文(M=4.46>4.4,SD=0.692),在工作中需要写英文邮件和报告(M=3.69>3.50,SD=0.953)。由此不难发现:研究生阅读英文专业文献和撰写英文专业文章的频率最高。正如Hyland.K[8]所言,“英语越来越多地作为传播学术知识的主要语言,这改变了无数学生的学习经历,因为他们现在必须熟练掌握英语学术环境下的常规技能,以便了解他们所在学科,并自如地在其中遨游。”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应结合理工科硕士研究生的实际英语学习需求,重新考虑目前的英语课程设置。

表3 欠缺的知识

题号均值(M)标准差(SD)132.090.798141.890.814152.290.962162.190.774172.320.906182.360.899

对于欠缺的知识,在表3中,所有题目的均值均处于1.5-2.4之间,这表明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对他们目前的英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翻译、语法和词汇能力并不满意,其中口语能力是他们最大的障碍(M=1.89<2.4,SD=0.814)。朱晶[9]通过调查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英语教学现状,也指出研究生们普遍对自身的英语水平评价较低。由此可见,大多数研究生对自己的英语能力缺乏信心,学习者目前掌握的知识与必须要学习的知识之间确实存在很大差距。因此,研究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势在必行。

表4 想学的知识

题号均值(M)标准差(SD)193.91.813204.47.695214.23.587224.31.702234.21.724244.24.721

对于想学的知识,如表4所示,研究生在英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翻译、语法和词汇等方面有较强的需求(M﹥3.5),其中他们最需要提高阅读能力(M=4.47>4.4,SD=0.695)。由于权威的和最新的学术成果大多是用英文发表,因此阅读英文的专业文献是他们必备的英语技能。

3.1.2.2 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的学习需求。笔者将从学习方法、教材、教学方法、对EAP教师的要求、课程考核、课程安排6个方面进行学习需求分析。

表5 学习策略

题号均值(M)标准差(SD)253.150.784263.090.892273.690.713283.570.837

对于学习策略,由表5理工科研究生们能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M=3.69>3.5,SD=0.713),遇到英语学习中的困难,能够向老师和同学求助(M=3.57>3.50,SD=0.837)。然而,他们不能合理安排英语学习时间(M=3.15<3.40,SD=0.784),他们的英语自主学习意识不强(M=3.09<3.40,SD=0.892)。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使用已经掌握的学习策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培养学生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

表6 教材

题号均值(M)标准差(SD)293.960.891303.210.791313.290.897

对于教材,如表6所示,第29题的均值为3.96(SD=0.891),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说明研究生更倾向于选择原版教材作为教材,对国内教材(M=3.29<3.5,SD=0.897)和由ESP教师决定的教材(M=3.21<3.5,SD=0.791)需求不高。蔡基刚[10]指出教材应该是真实的。原版教材能够保持原生态,以便使学生更快地适应真实的学术英语世界,如最新的知识、母语风格、新的思维方式等。黄萍[11]指出教材的难度应基于学习者当前的英语水平和学习需求。英语教师也提出他们会在必要时调整教学内容,学生们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EAP课程学习的挑战。

表7 教学方法

题号均值(M)标准差(SD)323.790.896333.980.769343.790.821

对于教学方法,如表7所示,研究生希望他们能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互动和交流(M=3.98>3.5,SD=0.769),希望在EAP课堂上做一些情景练习(M=3.79>3.5,SD=0.821),希望EAP课程以中文为主,辅以英文的授课方式(M=3.79>3.5,SD=0.896)。同时笔者认为在EAP课堂中,学生需要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英语教师应该是研究生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表8 EAP教师

题号均值(M)标准差(SD)353.510.762363.590.902374.060.799

对于EAP教师,由表8的数据得出,绝大多数研究生认为理想的EAP教师应该既是EGP教师又是专业教师(M=4.06>3.5,SD=0.799)。Dudley-Evan和St.John[5]提出EGP教师可以胜任EGAP课程的教学,EGP教师和专业教师共同承担ESAP教学。显然,EGP教师和专业教师在EAP课程的教学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笔者认为,EGP教师与专业教师的合作是EAP教师发展的未来趋势。

表9 课程评价

题号均值(M)标准差(SD)383.760.902393.640.798

在表9中,所有题目的均值均在3.5-4.4之间。理工科研究生希望能够对听、说、读、写等综合技能进行评估(M=3.76>3.5,SD=0.902),并希望ESP课程的评估方法是形成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相结合(M=3.64>3.5,SD=0.798)。

表10 课程设置

题号均值(M)标准差(SD)404.130.785413.810.874423.730.946

在EAP课程的开课时间方面,如表10所示,绝大多数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希望EAP课程开设在研二(M=4.13>3.5,SD=0.785)。对于考试方式,他们希望能对听、说、读、写等综合技能进行评估(M=3.81>3.5,SD=0.874),希望考核方式应是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M=3.73>3.5,SD=0.946)。英语教师的观点与研究生的观点是一致的。

3.2 访谈结果

定性分析可以对定量分析的结果进行补充。通过结构化访谈,验证了笔者在问卷调查中得到的结果并且作了进一步探讨。

通过对研究生导师的访谈,笔者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第一,研究生导师认为学术英语能力对理工科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是非常重要的。研究生需要借助英语参与日常学习活动,如参加学术讲座、阅读英文文献、撰写英文文章等,其中阅读和写作能力是最需要的。第二,当前研究生英语能力较为欠缺,读写能力较好,听说能力急需提高。第三,对于提高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受访导师提出首先应当提高基础的英语技能,其次转变研究生阶段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另外,学习和储备具体的学科词汇。他们也呼吁大学需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学术能力。

通过对英语教师的访谈,笔者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第一,学生的英语水平欠缺。听力和口语能力最差。英语教师强调研究生需要更多地关注词汇、语法和英语专业课知识。第二,英语教学信息。对于目前的英语课程,受访教师认为目前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不令人满意,主要体现在大多数班级规模太大,大型课堂教学活动难以开展;研究生不重视英语,缺乏英语学习的热情。在开设EAP课程方面,英语教师持积极态度,认为EAP课程有助于研究生的专业学习和发展。第三,对英语课程提出了一些建议:尽量缩小班型、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呼吁专业能力强、英语基本功扎实的专业型教师从事EAP教学。最重要的是学校要重视研究生学术英语能力的培养,对开设EAP课程给予支持。

通过对研究生的访谈,笔者得出:1)对于当前的英语课程,他们认为学习内容仅仅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很少涉及他们的专业,同时他们希望多开展有趣的课堂活动,以改灌输式的教学。2)对于自主学习的意义,根据研究生的回答,可以发现理工类硕士研究生非常清楚成功和努力是分不开的,认为个人的努力和奋斗对英语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3.3 研究发现

首先,目前的英语课程不能满足研究生阶段的英语需求。虽然目前的英语课程对于理工类硕士研究生很重要,但仍不能满足他们的英语学习需求;在研究生阶段英语应是进行专业研究的辅助工具;目前的英语课程只注重培养他们的基础英语技能;研究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满意,教学内容没有涉及具体专业,在课堂上师生之间没有足够的互动。此外,目前的英语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大班授课,师资不足,学生对英语缺乏学习热情和自主学习意识。其次,理工类硕士研究生对EAP课程有较强的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

4 研究启示

4.1 对EAP学习者的启示

4.1.1 转变英语学习态度

这里的学习者指的是理工科硕士研究生。他们需要充分了解自己的专业,深刻认识到英语已经是主要的学术语言。为了在专业学习和研究中取得成功,掌握良好的学术英语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改变英语学习的态度显得尤为重要,即学习英语不再是为了通过考试拿学分,而是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专业发展。

4.1.2 提高自主学习意识

由问卷结果可知理工科硕士研究生不主动寻找学习英语的有效方法。接受采访的英语教师指出课堂教学是有限的,学生应该抓紧课后时间自主学习英语。笔者认为研究生应该努力消除依赖教师的传统学习观念,提高自主学习意识,最大程度地为自己的学习负责任,对学什么和如何学做出决策,并且在学习中不断反思、调整,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5.2 对EAP教师的启示

5.2.1 明确学习者的英语需求

英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英语需求。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研究生认为英语很重要,但是他们对英语课还是缺乏热情。被采访的研究生指出英语课的教学内容与他们的英语实际需求不匹配。因此明确学习者的具体学习需求是很有必要的。

5.2.2 培养学习者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

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研究生仍不擅长使用英语学习策略。因此教师应重视培养学习者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首先教师要帮助学习者认识到掌握英语学习策略的重要性,其次学习者试图将它们应用到英语学习中来。

5.2.3 EGP教师与专业教师的合作

何占义[12]指出“目前在我国高校从事ESP教学工作的师资队伍主要由两类人员组成,一类是英语专业毕业的高校教师,另一类是有过出国留学经历、英语水平较高的专业教师。”然而,EGP教师擅长于英语教学却不擅长特定的专业学科知识。专业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却又不擅长教学。因此,EGP教师和专业教师应该相互合作,弥补彼此的先天不足。Barron和Dudley-Evans & St.John[5]提出EGP教师和专业教师应当建立一个合作教学团队以求互相学习、弥补不足、取得进步。此外,EGP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EGP教师向EAP教师的转变是一种趋势。EGP教师应该建立自信,迎接挑战。

5.3 对学校的启示

5.3.1 重视EAP课程

根据访谈结果可知目前该校还未开设EAP课程,研究生的英语课程仍以通识英语为主。研究生也指出当前的英语课程内容与本科阶段的英语课程内容相似,事实上他们对EAP课程有较强的需求。因此大学应该尝试设置相应的EAP课程以培养研究生的学术英语能力。

5.3.2 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开设EAP课程

EGP课程是EAP课程的基础,没有前者,学习EAP课程将会非常困难。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存在差异性,因此开设EAP课程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对于英语水平较好的学生,第一年将开设EGAP、ESAP课程。对于英语水平比较欠缺的学生,可以线继续学习EGP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英语能力。一年的学习之后,再学习EAP课程。在该校,考研英语成绩超过60分的学生可以在读研期间免修英语。换句话说,这些英语水平较好的在读研期间没有进一步学习英语机会。笔者认为英语作为为主流的学术语言,理工科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发展离不开英语,为他们开设EAP课程是很有必要的。

调整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根据受访教师和研究生的回答可知英语课堂几乎都为大班授课。蔡基刚[10]认为大班英语课不适合进行听力和口语教学,要有效地进行阅读和写作也很困难。在大班教学中,限制了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学生缺乏充分的课堂表现空间和参与机会,教学活动不易开展,缺乏师生交流,教学效果欠佳。而小班授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都能充分地参与交流和讨论,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和分析。近年来,国内高校纷纷关注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大班授课、小班研讨”,即大班授课,讨论、报告等活动可在小班研讨式进行。朱红、马立平和熊宇[13]认为该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理性的质疑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调查了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对EAP课程的具体需求。研究发现现有的英语课程已不能满足研究生英语学习的需要,他们对EAP课程有较强的需求。其中,笔者也发现了现行英语课程中的不足并给出相应的建议,以期能为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校理工科研究生的英语课程设置提供有用参考。

猜你喜欢
理工科英语课程硕士
山东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科学素养视角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不理
厦大硕士创业新一站 卖卤味
澳大利亚国防部发布理工科人才发展战略
建筑学硕士揽了“瓷器活儿”
理工科学生知识产权素养培育研究
理工科优等生WEY V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