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马 驰骋新赛道

2019-07-30 02:13黄柳
中国医院院长 2019年12期
关键词:科主任康德神经外科

文/本刊记者 黄柳

有目标的追梦人,正视问题的改革者,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德智牵头实施的学科发展计划,既注重顶层设计,又紧盯细节落实。

康德智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神经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神经医学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福建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主要学术任职包括国家卫生计生委脑防委出血性卒中外科专业委员会主委、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常委、脑血管外科学组组长等。

在乘坐交通工具前往福建省会城市福州的路途中,人们眼帘中总会映入这座城市最新的宣传标语——“福州:有福之州”;而采访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附一院”)院长康德智之后,记者的内心也不由得感叹,拥有这样一位院长,附一院称得上是“有福之院”。

作为土生土长的临床医生、管理者,康德智对医院有着如家园一般的深厚感情;数十年科室管理经验、十多年分管医院各业务条线的副院长经历,让他熟悉医院的每个科室、各项业务,包括细枝末节,清楚问题所在以及改进所向。

而作为国内知名专科排行榜上华东区前五的神经外科带头人,他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医师协会、中华医学会、国际血管病联盟附设的一系列专家委员会任要职,广阔视野与宏大格局齐备。所谓“知己知彼”,附一院在康德智院长的带领下,在国内学科比拼和医院实力竞争中,已展现了良好的态势。

有梦有志 事竟成

“医院之间的学科竞争、实力竞争,只要是良性的,一定是好事!”接受《中国医院院长》杂志采访中,康德智谈起国家层面启动的三级医院绩效考核,及国内知名的几大排行榜,并与记者分享围绕榜单他原创的段子,比如“你在不在乎,它都在那里,到了时间准时发布;期盼年年有进步,可是别人不让步……”在一片笑声中,他又转了话锋,严肃正色地说道,“除了把自己做强,别无他法!”

如果说在一座强院密集的城市,这是代表省级实力的大三甲医院院长们的普遍心态,那么对康德智而言,他扮演的更多一层角色是“追梦人”。

1984年,他作为福建医科大学一名优秀的临床医学毕业生分配至附一院,并进入神经外科开始长达30多年的临床医生生涯。学科的不断进步,医院的实力递增,他参与见证、悉心珍视并在内心埋下了梦想的种子。这就是他2019年1月正式上任后提出的奋斗目标——将附一院建成全国有影响力的高水平研究型医院。

如今,这一奋斗目标已被印在附一院会议室的墙面上,取代了数月前还满满摆放其中的奖杯、奖状、徽章等荣誉见证。的确,这家建院于1937年的医院在8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载誉无数,令人称道,“但这几个字提醒大家,我们需要的是面向未来,参照目标寻找不足并不懈改进,奋勇向前!”康德智还感慨地说道,“一个单位最可怕的是职工不知道往哪里走,不知道机构的目标是什么!”

目标催生行动,而文化可以加速行动。康德智上任后选择了以文化为引领、优化工作作风为“第一把火”。他上任后签署的第一份文件即《关于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的有关规定》,并基于多年工作心得提出《十问》并向全院中层以上干部印发《十问》卡片,比如“问一问自己有没有精打细算的理念和科学管理的本领”?康德智还表示,医院计划将《十问》展现在所有工作人员电脑的屏保上,大家一打开电脑就能看到,并内化至自己的一言一行之中。

转变工作作风,他还创新发起职能科室的项目调研行动,“医院领导、职能科室负责人定期围绕1~2个管理中发现的问题,深入基层与临床一线展开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在院长办公会上以PPT形式报告,并提出可供决策的意见与建议。”康德智表示,医院领导带头,职能科室履职、尽职可以发挥巨大的管理效益,他自信,“医院领导和20多个职能科室负责人每年每人2份调研报告,那展现的就是60多个问题以及对策,这样的话医院就不愁管理不好!”

按照福州市卫生规划,编制床位1500张床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滨海院区将于明年建成,届时,附一院管理效能、学科力量将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建成全国有影响力的高水平研究型医院”,这一奋斗目标已被印在附一院会议室的墙面上,取代了数月前还满满摆放其中的奖杯、奖状、徽章等荣誉见证。

力促学科发展 为科室管理创新赛道

与医疗业务各条线的管理有所区分,康德智认为学科建设需要一个更长时间的积累以及做好顶层设计。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康德智十分看重人才梯队建设对学科长足发展的促进作用。

围绕上述医院发展目标,附一院的学科建设路线设定为瞄准国内、国际发展前沿,走有特色的学科发展之路。康德智还带领医院领导班子提出了学科发展的五大发展战略,依次为:分层对标、联合建设、构筑学科群、中心化路线以及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建立长效机制至为关键,康德智带领团队付诸了一系列管理实践,首当其冲的是建立科主任“表单式”管理模式并实施竞聘制。

“在传统的公立医院管理模式下,科主任一当十多年甚至干到退休十分常见,但随之而来的负面效应不可谓不多,比如科主任临近退休年龄,科室出现连副主任都选不出来的尴尬局面。”康德智表示,科室管理、科主任的职责发挥与一个学科的短期进步、长期发展密切关联,如果不能吐故纳新,很快会被超越甚至有掉队的危险。

因此,在竞聘制、“表单式”管理模式下,科主任必须对学科发展的短期、长期目标进行详尽的设置,小到疑难危重患者比例、床位周转率、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等指标,大到人才培养、梯队建设方案以及重点科研项目申报计划等方面。“临近退休年龄的科主任,我们出台政策鼓励‘让贤’。”康德智介绍,医院将保留“让贤”科主任津贴并发放至退休年龄,目的是让年富力强有想法的“新人”充实到科室管理队伍中来。

提到科主任津贴,康德智禁不住“吐槽”说道,“医院给各个科主任设置同样数目津贴合理吗?同一个科室,高速发展期、发展停滞期,科主任津贴都不变,这又合理吗?”他表示,“表单式”管理将有理有据改变这一局面,“各方面指标完成得好的科室,科主任津贴自然要提高;而完成得不好,调低也是合理的。”

为了帮助科主任从以往过多的行政事务中分身,专心致志抓好学科建设,附一院计划在各科室设置科主任助理岗位。

院长语录

“建成全国有影响力的高水平研究型医院”这几个字提醒大家,我们需要的是面向未来,参照目标寻找不足并不懈改进,奋勇向前!

亚专业建设全面启动的背景下,尽管是细分专业,但各专业是相互支撑的,因此科务会、疑难病例讨论,都必须全科一起参加!

中心化、亚专业建设齐发力

亚专业全院开花、中心化成硬任务,附一院学科发展“五大战略”已全面付诸实施。康德智向记者阐述,学科迈向细化是必然趋势,亚专业建设正是为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各分支相向而行,越跑越快而“没有冲撞”,对于后发学科,这是弯道超车的机会;对于优势学科,则是确保学科地位屹立不倒的法宝。

医院神经外科的发展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康德智担任科主任期间,附一院神经外科设了8个亚专科,建立了完整的神经外科微创、精准治疗平台,带动和促进了微创、精准技术的临床应用,近5年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1项,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科室于2012年成为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2014年成为国家住院医师(神经外科学方向)规范化培训基地,2015年成为全国首批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作为国家脑防委脑动脉瘤夹闭手术培训基地,科室迄今已举办七届全国脑动脉瘤“锁孔”微创手术高级培训班,学员遍布21个省份。2017年,科室与神经内科联合获批建设福建省神经医学中心。2018年,科室获批国家发改委“脑血管病与神经系统疑难重症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已连续三年获复旦专科声誉排行榜全国提名和华东区前5名。

当前,医院强调亚专业建设全面启动的背景下,康德智也明确提出“分专业不分家”,尽管是细分专业,但各专业是相互支撑的,因此,科务会、疑难病例讨论,都必须“全科一起参加”!

与亚专业化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心化强调的是医疗链条上的功能整合,目的是以患者为中心并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附一院因此提出,各科都必须主动提方案,“找亲戚、找搭档”,康德智表示,这是“硬指标”!

以优势学科为抓手带动其他学科发展,形成学科群也是医院探索出的宝贵经验,康德智向记者介绍,受益于神经内外科的发展,医院的神经影像、神经病理、神经检验都成为优势学科,并辐射其他相关专科,拉动大面积的学科发展。学科群建设带动医院整体向着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发展,这些经验正在被发扬光大。

引进与培养并重

在康德智的学科建设理念中,他一方面高度重视人才,另一方面也着力营造人才快速成长、施展才能的环境。

谈及人才引进,康德智有着更加中肯的见解与更丰富的解读。他向记者回忆起数天前与一位有意加入的专家的面谈,“我开诚布公地提出,能否携助手或者团队一起加入?”

这让专家颇感意外,但却是康德智的经验之谈,他表示见过太多外来专家、高层次人才“水土不服”的现象,“个人能量的发挥有赖于团队的协同!”

本土培养同样为附一院高度看重,如何规避“招来女婿,气走儿子”?康德智正视了许多“不公”之处并积极改进。比如省引进的博士及以上学位的高层次人才,省里、学校、医院都出台了各种各样的奖励措施,但本土培养的、比这类人才还优秀的,一点奖励都没有,这样明显有失公允。因此,他就任院长后就提出,本院培养的人才,达到引进人才标准的,也享受同等待遇!

人才、学科密切关联,康德智介绍,一个全新的职能科室——“学科发展处”将在附一院设立,该部门将以往分散在科研处、医务处的学科促进职责归拢,协助院领导统筹学科发展全局;“各级重点学科都有对应的管理举措;瞄向前沿,促进医工、医理的结合,也需要专门的部门协同院领导制定规划并付诸实施”。据了解,该科室成立的具体方案已上报至福建医科大学;此外,致力于推动学科发展、奖励优秀人才的院长基金也在计划之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康德智及医院领导班子还致力于人才梯队的加速打造,他介绍,以往科室进人主要由科主任报计划,一来科主任很难花时间具体琢磨计划,二来传统上以内部推荐为主,“这无法保证科室进人的科学性,因此我们提出由人力资源部基于调研制定招聘计划,和科室会商后组织公开招聘。”让人才成长生生不息,避免青黄不接,此为政策改变的深意。

“让梦想成真”,这是医院向社会机构邀约撰写院歌、几易其稿之后,康德智自己在出差路途上创作的院歌题目,他还向记者透露了这首尚在谱曲中的院歌中的两句歌词——“红了家业,绿了心田!” 康德智相信,这句歌词会感染附一院的每一位同仁!

猜你喜欢
科主任康德神经外科
侧俯卧位摆放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护理
公立医院党支部书记与非党员科主任建立良好关系的实践与思考
湿热烧伤膏对神经外科正压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康德的法律法则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主任曲伸教授简介
基于学科发展战略的新时期科主任管理提升策略及思考
艺术百家
医院科主任和护士长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有效作用分析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