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蓝墨云班“经验值”为驱动的高职临床医学专业生理学实验课建设与应用

2019-07-30 00:30师瑞红杨丽娜刘国良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9年4期
关键词:经验值蓝墨云生理学

林 玲,师瑞红,杨丽娜,刘国良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1 生理学教研室;2 预防医学教研室,郑州 450003

实验课是《生理学》教学的重要一环[1],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生理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在验证和巩固《生理学》理论的基础上,帮助其认识、理解和探索生命世界的自身规律,并为将来所要从事的临床和科研工作服务[2]。在高职医学院校,因为普遍存在着《生理学》实验课班级容量大、资源有限[3],加之学生基础弱、自主学习能力差[4],在示教中很难有机会清晰地了解并掌握每一个实验细节,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也很难了解追踪,导致实验课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蓝墨云班是一款能够促进师生互动、帮助实现过程化评价和混合式教学的移动APP[5],其能够模拟游戏中的“经验值”进行成绩量化与排名,拥有智能机器人跟踪和提醒功能,在最新的版本中还针对不同活动类型增加了对“经验值”的权重设置与勋章体系。依托蓝墨云班课平台,将《生理学》实验课的学习进行量化,不失为一种提升该课程整体教学效果的有益尝试。该课题组人员以此理念为出发,针对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设计出了融“学习度”和“能力度”于一体的《生理学》实验课量化评分体系,并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进行翻转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1 评分体系的构建

按照“理论联系实际”和高职医学院校学生“做中学”[6]的目标导向,以及王竹立的新建构主义理论[7],将《生理学》实验课评分体系分为“学习度”和“能力度”两大维度,其中“学习度”是实验课开展的基础和驱动力,“能力度”是实验课实际开展的效果,各维度下的量化指标、赋值范围和说明如表1所示。

2 课程资源建设

2.1 单元划分

结合高职临床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校生理学课程标准要求,共开设6个基本实验,合计线下总学时18,具体内容、目标要求如表2所示。

表1 《生理学》实验课评分体系

表2 《生理学》实验课单元内容、要求及线下学时分配

2.2 资源创建

一是课题团队根据实验开设内容进行预实验,录制相应的实验操作视频上传至云班课;二是通过编写实验脚本,与多媒体技术人员合作,共同开发在线互动虚拟实验,以链接形式加入云班课,供学生课前和课后的练习和巩固(如图1所示);三是根据每项实验要求,编写实习指导和拓展阅读资料,同时按照教学设计,编制课前和课后的相应试题和作业。

3 课程活动设计

根据高职临床医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特点以及网络教学规律,该课题组设计了融“课前+课中+课后”三维一体的《生理学》实验课翻转教学模式:课前(正式实验课前3 d内)学生登陆云班课,根据教师发布的预习纲要(任务单),阅读学习相关资源,同时,在虚拟实验上进行模拟练习,并完成预习测试;实验课堂中,根据教师引导和要求,小组分工进行动手操作;课后(实验课结束后的3 d内)完成纸质实验报告撰写并拍照上传至云班课,同时,完成课后测试题和(或(思考作业)。在整个实验前后,学生均可在云班课“交流讨论”区进行咨询和分享,教师和助教适时答疑,并对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1~2个经验值奖励。课程平台资源与活动示例截图(实验一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如图2所示。

图1 高职临床医学专业《生理学》在线虚拟实验截图

图2 高职临床医学专业《生理学》实验课蓝墨云班平台资源(左)与活动(右)示例截图

4 课程效果评价

为验证实验课的改革效果,课题组采取实验对照研究和问卷评估调查。课题人员于2018—2019年第一学期在该校2018级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中随机抽取一个班为对照班(实施无翻转的传统实验课教学,总人数116人),该对照班教师所授课的其他临床医学专业班级为实验班(实施文章所述以“经验值”为驱动的翻转式教学,总人数209人)。学期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分别进行统一的《生理学》实验测评(卷面满分100分),经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发现实验班成绩(82.1±7.6)高于对照班(65.3±8.2)(t=63.162,P<0.01),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实验班209名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整体满意度为93%,76%的学生认为云班实验课的开展形式新颖,督促了自己的学习,87%的学生感觉实验课效率较高。但是调查中也发现,72%的学生反映部分资源在手机上打不开,虚拟实验在手机上操作不便等问题。

5 讨论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方式,产生于信息技术高度发达、慕课(MOOC)大规模开放应用的教育背景下,符合素质教育的变革需求[8],能够有效引导一线教师从灌输式教育向引导式教育转变,促进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者[9]。通过该课程的对照评价不难看出,基于蓝墨云班“经验值”为驱动和量化的高职《生理学》实验课在教学开展中有其积极的一面,同时,由于课程载体—蓝墨云班平台所具有的“教学包”发布功能,也使该课程资源和设计经验在不同高校之间的复制传播成为可能。然而,任何一门课程教学形式的完善和成熟都有一个不断迭代更新的过程,结合暴露出来的问题,在后续建设和应用上,提出如下建议:

5.1 评分体系和权重设置需要进一步优化

文章课程评分体系是在结合现有蓝墨云班平台功能及《生理学》实验课程特点基础上制定出来的一个量化框架,各指标的权重设置仅是一个参考,哪种比例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记性和效果,还需要在不断的课程应用中去探索和验证。另外,随着日后蓝墨云班系统功能的升级,也必然会有一些新的需求和可选指标出现,《生理学》实验课的经验值如何与理论课的考核成绩衔接需要进一步考虑。因此,基于该平台的《生理学》实验课量化评估还需要不断地优化和完善。

5.2 在资源的人性化和呈现上再下功夫

任何在线课程的内容在呈现上都应根据教学目标,有一定的时间和进阶顺序[10],盲目“大一统”的资源上传,并不利于初学者的消化和吸收。因此,任何上传的资源都必须经过“修剪”,紧密契合单元内容,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学生手机阅读的习惯,资源文字、排版要符合移动阅读习惯(比如字号、行距等要素);上传的文本资源要尽量口语化(类似发言稿),有带入感,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根据学生反馈的手机浏览和操作虚拟实验不便的问题,也需要改进其移动设备的智能支持。资源的类型上,可不一而足,除传统文档、视频外,还可以有音频,往期学院的代表性作业、微视频等。

猜你喜欢
经验值蓝墨云生理学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稿约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质疑与思考:运动生理学研究的十个问题
结合游戏活动打造园本建构课程体系
基于“蓝墨云班课”的过程性评价对终结性评价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基础会计”课程为例
云教学,让“教”更智慧
蓝墨云班课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
企业专业经验值结构化
信息化模式下高职数学教学实践研究
浅析比重瓶法实测土粒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