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负责任供应链管理的综述与研究框架*

2019-08-01 01:53李红彦汪义军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9年7期
关键词:买方框架供应商

□ 李红彦,李 松,汪义军

(1.广东白云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450;2.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系,广东 广州 510440)

寻求经济、环境和社会绩效平衡发展的可持续供应链管理(Sustainabl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SSCM)[1]在国外备受瞩目。然而,供应链可持续发展在社会维度上比环境维度获得的关注要少[2-3],社会可持续性方面的研究相对滞后。

1 概念界定

SSCM研究领域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一个视角和独立调查研究演变而来,研究焦点从侧重于独立的环境问题转变为明确包括社会责任(环境和社会绩效的交叉)或者可持续发展的三重底线(TBL)[2]。供应链中的社会问题按照研究比重由高到低为:工作条件、健康与安全、人权、童工、男女平等、残疾人/边缘人融合以及少数民族发展问题[3]。

SSCM尚无统一的定义,表1对比了经典的SSCM定义。本文定义社会负责任供应链管理(Socially Responsibl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下文简称SR-SCM):为解决供应链中的社会问题,供应链上各成员企业自愿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在综合考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目标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地协调组织间的关键业务流程,高效和有效地管理从原料采购到客户服务相关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以及供应链中组织间的合作关系,以满足利益相关者需求和提高企业及其供应链的短期和长期经济绩效与社会绩效。

表1 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定义对照表

注:流代表提及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等;√代表定义中有所提及。

2 研究层次与内容

SR-SCM包含五个研究层次:职能,如研究社会负责任采购;企业,即从买方或供应商角度研究;二元关系,即研究买方与供应商双方关系;供应链整体角度;行业供应链角度。研究层次沿着供应链拓展,多数集中于二元关系和供应链。

SR-SCM的研究内容主要是以下三者的组合:①采用SR-SCM的驱动因素或存在的社会问题,学者们研究权变因素,如供应链结构(透明度、依赖性和距离)、权力平(失)衡、组织战略和文化等对采纳SR-SCM的影响;②SR-SCM采取的策略或实践措施;③实施SR-SCM的绩效后果。现有研究将三者放到一个框架研究的较少,且以综述为主,缺少调查研究。

3 研究理论视角

SR-SCM相关文献使用最多的是资源基础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制度理论,如表2;总体来说,越来越多的理论被应用于SSCM研究领域且向综合多个理论演进。

表2 文献理论视角采用情况汇总

4 SR-SCM的研究框架

基于Wood(1991)、Klassen和Vereeck(2012)的研究,构建SR-SCM对绩效影响的研究框架,如图1,供应链中的社会问题作为导向驱使企业采取相应的策略、实践措施,以实现供应链的社会可持续性目标。

图1 社会负责任供应链管理的研究框架

4.1 SR-SCM策略

负责任供应链策略是指由一个企业发起,以解决供应链中的社会问题为目的,被供应链上其他成员接受、采纳和实施的行动[3]。Yawar和Seuring分析142篇论文后发现采用最多的是合规性策略,其次是供应商开发策略和沟通策略[3];但并未分析供应商开发策略采用的具体实践以及3种策略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本文将社会负责任供应链策略分类为:合规性策略、沟通策略和直接供应商开发策略,它们各自包含的实践如图1,这些实践可用于测量相应构念。未来研究可关注如何权衡使用合规性策略和直接供应商开发策略,以及验证沟通策略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待深入实证考察。

4.2 绩效结果

供应链绩效测量包括对供应商运作绩效、买方运作绩效和买方财务绩效的测度,同时包括双方绩效的影响关系。现有研究多数提到社会绩效时也会提到经济绩效[3];多数包含一个或两个方面且研究视角存在差异[4]。SR-SCM的绩效结果可从经济、社会和运作绩效三个方面衡量,买方绩效包括社会绩效、财务(经济)绩效和运作绩效,供应商绩效主要考虑社会绩效和运作绩效,如图1。

4.3 SR-SCM实践对绩效结果的影响

社会供应商开发实践有助于改进供应商社会绩效和买方运作绩效,但在经济绩效上没有得到回报[4];可持续供应商合作没有直接提高买方经济绩效。现有研究不够全面,企业采纳不同的SR-SCM策略产生的绩效后果还需进一步实证研究和完善。

5 未来研究展望

后续研究将集中于探讨SR-SCM实践对绩效结果的影响,主要围绕:

①研究内容:为深入挖掘不同SR-SCM实践与绩效的关系,揭开两者之间关系的“黑箱”,对SR-SCM及其绩效结果进行测量,绩效重点关注社会绩效的测量;细化研究框架,探讨SR-SCM的影响因素发挥的动力和阻力以及调节和中介作用,例如挖掘权力-依赖、关系长度和环境不确定性等在SR-SCM实践和绩效之间的调节作用;另外,深入探讨推行SR-SCM实践,企业在行为模式、商业模式、流程、制度、理念以及技术等方面如何变革。

②理论视角:结合相关理论探讨框架中不同构念间的关系,建立研究命题。例如采用交易成本理论诠释合规性策略,使用资源基础理论诠释直接开发策略对供需双方绩效的影响。

③情境化研究:已有研究集中于买方企业的视角,后续研究可考虑我国特殊的政治、文化和制度环境等情境差异对推广SR-SCM策略的影响,可进行中外对比研究,探索我国企业推行SR-SCM实践的特征,还可关注供应商视角。

猜你喜欢
买方框架供应商
有机框架材料的后合成交换
框架
供应商和客户是否可以抑制企业在职消费?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汽车备件供应商选择
买方常见违约问题分析、应对及预防
今年房企并购已达467宗
电子商务中买卖双方诚信博弈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2016年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
关于原点对称的不规则Gabor框架的构造
我国在WYO框架下面对的贸易保护现状及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