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少数民族贫困研究的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分析
——基于CNKI 数据分析

2019-08-01 05:59卢智增
社科纵横 2019年7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精准期刊

卢智增 吴 琼

(桂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传媒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4)

一、问题的提出

贫困问题是全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难题,中国的贫困问题由来已久。我国民族地区包括内蒙古、新疆、西藏、云南、贵州、广西、宁夏、青海等8个省(自治区)及其以外的民族自治州、自治县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域,相对于一般的汉族居民区域,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原因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民族地区贫困面广、贫困成因多元、贫困程度深、返贫率高以及脱贫难度大,历来是我国扶贫治理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因此,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必须啃下少数民族地区这块“硬骨头”。

按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测算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 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由2016 年的4335 万人减少到了3046 万人,共计减少1289 万人。贫困发生率由4.5%降低到了3.1%。改革开放后,从国家公布的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中,民族地区贫困县的数量一直占全国贫困县总数的50%左右,2012 年根据国家重新公布的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中,民族地区贫困县数量甚至达到了70%。依照2017 年公布的国家级贫困县名单,我国共有贫困县592 个,其中民族地区有341 个,占总数的57.6%,其中云南省、西藏自治区和贵州省贫困县数量和贫困人口数量都居于前列,绝大多数扶贫重点县都分布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在全国贫困人口大幅减少的情况下,民族地区贫困县和贫困人口数量占全国的比重并没有下降反之上升,依此来看民族地区的扶贫攻坚形势十分严峻。民族地区的贫困严重制约着我国整体脱贫步伐的前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阶段,还需进一步因地制宜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不仅缩小民族地区和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还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

通过中国知网(CNKI)检索主题“少数民族贫困+扶贫”,将截止时间设置为2018 年8 月31 日,将近有800 条的返回结果,随着2013 年精准扶贫思想的落地以及相关扶贫政策的提出,研究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的相关文献也随之增多。为进一步了解国内学者关于研究少数民族地区贫困这一问题的总体情况、文献类型和结构分布、以及研究者的研究方向和机构分布等,本文通过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分析,基于中国知网(CNKI)的数据通过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工具SATI3.2、Ucinet和NetDraw 对我国研究少数民族贫困问题的相关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为今后我们进一步研究少数民族地区扶贫政策的制定、发展趋势提供借鉴和创新。

二、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一)样本检索来源

以中国知网(CNKI)为检索平台,时间跨度为2009 年—2018 年,检索截止日期为2018 年8 月31 日,在跨库选择上去除报纸、教育期刊,选择期刊、特色期刊、学术辑刊、博士论文和硕士论文、国内会议和国外会议论文这7 个全文数据库为检索对象,通过使用主题词“少数民族贫困+扶贫”为检索词进行检索,文献分类目录中选择哲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Ⅰ辑、社会科学Ⅱ辑和经济与管理科学,然后得到相关研究文献的样本篇数。使用

CNKI 题录导出功能导出题录数据后,选取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工具SATI3.2 对文献题录数据进行字段抽取和频次统计实现文献的一般计量分析、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析等,[1]具体从“文献总体分布”、“发文期刊分布”和“文献作者分布”这三大类分别对样本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再通过知识图谱对“关键词”和“文献作者”分析得出相关的研究结论,并通过Ucinet 和NetDraw 对题录数据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得到关键词共建网络图。[2]

(二)研究方法

通过对研究成果进行科学计量学的分析,即对样本文献进行梳理和归纳,获取样本文献的各项数值和指标,进而分析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3]在具体文献计量分析过程中,从“文献总体分布”、“主题词分布”、“学科分布”、“发表期刊分布”、“作者分布”和“关键词分布”等维度,通过对样本文献的整理和分析,得出相关的研究结论和预期未来发展。

三、文献计量分析

(一)少数民族贫困的文献的总体分布

1.发表年代和文献类型分布

2009 年1 月1 日到2018 年8 月31 日10 年间共计发表相关文献544 篇,其中期刊论文293篇,硕士论文199 篇,博士论文49 篇,会议论文3篇。其中223 篇为政策研究型文献占总数的41%。

图1 2009-2018 少数民族贫困文献分布

从图1 可以看出,2009 和2010 年,国内相关研究成果为24 篇和35 篇,分布占样本总量的4.4%和6.1%。此后2011 年到2016 年6 年间每年相关研究成果都在50 篇左右,基本上保持了稳定研究的趋势。特别是近2 年相关研究论文数量几乎翻了一倍,从2016 年论文篇数占比10.7%到2017 年论文篇数占比20.6%,截止到2018 年8 月31 日,今年相关论文数量已有63 篇,可以预估今年相关论文数量将达到100 篇左右。可以看出在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趋势下,学术界方面也更多的关注如何解决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实现精准脱贫。

2.主题词分布

图2 2009-2018 年少数民族贫困主题词分布

主题词又称叙词,是在标引和检索中用以表达文献主题的人工语言,具有概念化和规范化的特征。在有关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相关文献的主题研究,除去民族地区外主要围绕在扶贫开发(82)、精准扶贫(73)、反贫困(55)这三个方面,其次是权利主体(39)、贫困人口(35)和扶贫攻坚(33),云南省也出现了22 次,表明在少数民族八省区中,基于云南省少数民族扶贫问题的研究最多。

3.学科类别分布

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是我国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的重点。因此对于贫困问题的研究多与如何改善当地经济、采取何种扶贫方式、扶贫对策等相关,通过对样本数据的统计分析,国内研究少数民族贫困的学科类别主要分布情况如表1。

表1 2009 年—2018 年少数民族贫困研究文献学科类别分布

从学科类别来看,近10 年,国内有关少数民族贫困问题研究的学科领域主要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主,相关文献数量分别占比52.5%和26.9%,其他学科的文献研究占比都不及6%。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经济体制改革、旅游扶贫这4 个方面。此外从政治学、民族学、社会学这些学科出发的相关研究较少,说明在研究少数民族贫困问题上这些学科参与度相对较低,研究者应给予其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二)少数民族贫困文献的期刊分布

使用CNKI 导出题录后用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工具SATI3.2 分析10 年间有关少数民族贫困问题的文献,在各种期刊上发表的数量分布情况。首先选择类型进行频次统计,544 篇文献中共有293 篇文献来自期刊论文。再选择来源进行频次统计,将两组数据具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这293 篇期刊论文发表在215 种期刊上,其中只发表1 篇文献的期刊有169 种,占78.6%;发表2 篇文献的期刊有33 种,占15.3%;发表3 篇及以上文献的期刊有13 种,占6%。从中可以看出,有关少数民族扶贫问题研究的期刊分布比较分散。《民族论坛》以发表10 篇相关少数民族扶贫相关文献居于榜首,《兵团工运》、《黑龙江民族丛刊》以及《贵州民族研究》都发表6 篇相关文献,结合表1 来看因为研究主题就是民族地区,因此期刊名称大多带有民族,虽然研究这一问题的学者主要是还是以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为主,但是这些学者在发表期刊选择上还是主要以民族学有关的期刊为主(如表2 所示)。

表2 2009 年—2018 年发表少数民族扶贫前5 的期刊

(三)少数民族贫困文献的作者分布

根据数据整理得出在少数民族贫困问题的研究中,共有648 位作者参与撰写和发表文献,其中15 篇文献作者不详。独立作者的文献共有396 篇(其中248 篇为博硕士论文),占总文献的72.8%;2人合著的文献共有97 篇,占总文献的17.5%;3 人以上及合著的文献共有36 篇,占总文献的6.6%。在作者发表文献数量统计上,只发表1 篇文献的作者有600 名,所占比例为92.6%;发表2 篇文献的作者有32 人,占4.9%;发表3 篇文献的作者有9 人,占1.4%;发表4 篇及以上文献的作者7 人,占1.1%,其中庄天慧和汪三贵以参与发表文献6篇和5 篇位居第一和第二。

表3 主要作者及其文献数量

由表3 具体来看,发文第一的作者是四川农业大学的庄天慧教授,共计6 篇。在2009 年到2018 年8 月期间,主要研究环境、扶贫政策、自然灾害等影响因素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人口返贫和反贫困的分析。发文数量处于第二位的是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教授,他长期从事农村贫困问题的研究,在过去的10 年间,关于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的研究主要是通过精准扶贫、贫困原因和多维视角对贫困进行识别、治理和制度扶贫对策。另外这两位作者还与杨浩2015 年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09 期共同发表名为《少数民族贫困测量:理论和实践》的文章,位于该研究领域前沿的作者之间的合作,体现出了他们对于某一研究方面的共同关注。

虽然这十年间对此问题的研究者较多,但以此为主要研究方面的作者较少,发表2 篇及以上的作者占文献总量仅为7.4%。通过表2 对此问题研究的期刊也较为分散,发表文献最多的期刊《民族论坛》仅占总量的4%,说明该研究领域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和核心期刊群。

从文献作者所属机构来看,选取了出现频次8及以上的机构。从选取的前14 个学校来看,这些学校大多处于西南和西部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民族类的大学也排在前面,其中中央民族大学以出现频次17 次位于第一。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学校师生深入当地获得相关的资料和数据比较方便,因此也更加关注如何解决当地少数民族贫困问题。

表4 作者所属机构及频次

四、知识图谱分析

知识图谱(Knowledge Graph)又称为科学知识图谱,在图书情报界称为知识域可视化或知识领域映射地图,是显示知识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系列各种不同的图形,用可视化技术描述知识资源及其载体,挖掘、分析、构建、绘制和显示知识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4]通过知识图谱对关键词和作者分布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挖掘不同载体之间的联系。

(一)少数民族贫困研究关键词分析

关键词是用简短的词汇表达文献的中心概念,分析关键词的出现频次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到该研究主题的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通过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向。通过使用中国知网(CNKI)、SATI3.2 和NetDraw 对数据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后得到关键词共建网络关系图谱(图3 和图4)。

图3 CNKI 关键词共建网络关系图

根据中国知网自带的计量分析,关键词出现最多的为贫困,共计81 次。精准扶贫、反贫困、扶贫开放、旅游扶贫出现次数分别为79 次、50 次、46次和17 次。可以看出对于少数民族贫困问题的研究主要以如何精准扶贫脱贫、防止返贫以及如何治理和相应对策。

使用SATI3.2 工具对CNKI 题录数据抽取关键词进行频次统计,在544 篇文献中共有1086 个关键词,其中仅出现1 次的关键词有861 个,排名前10 的关键词为:精准扶贫(86)、贫困(81)、少数民族(69)、民族地区(63)、少数民族地区(57)、反贫困(52)、扶贫开发(50)、扶贫(31)、对策(20)、旅游扶贫(17)和贫困人口(17)。使用 SATI3.2 对关键词进行预处理,选取排名前50 的关键词,生成共现矩阵,然后将数据导入Ucinet 通过NetDraw生成网络结构图(图4)。

图4 NetDraw 关键词网络结构图

图4 中的方形节点代表的是少数民族扶贫有关文献中出现的关键词,结点的大小代表的是节点的中介中心性(Between-ness)的大小,节点越大,节点在网络中占有的地位就越重要,节点间的连线表示关键词的共现关系。[5]从图中可以看出,精准扶贫的节点最大即其中介中心性最大,是关键词网络中最重要节点,其他关键词也通过相互之间的互引关系也精准扶贫联系起来。围绕着精准扶贫形成了扶贫开发、旅游扶贫、反贫困、贫困治理、扶贫政策等研究热点的结构主体,与图3 所显示的大体相同。

通过这两个关键词共建网络图可以看出想要改善和解决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问题,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扶贫。另外在扶贫开发方面,旅游扶贫是主要的方式,因为少数民族地区大多受区位限制,经济落后,造成其特有的旅游资源难以得到有效开发,加上旅游对反贫困贡献大,因此旅游扶贫成为了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和发展进步的重要途径。但是民族地区特色资源产业丰富,也应该更多关注产业扶贫,我们看到图4 产业扶贫的节点较小,处于结构图外围,今后可以加大对民族地区产业扶贫的研究。

(二)少数民族贫困研究作者分布分析

经过频率统计后,选出文献发表数量频率大于2 的作者,并构建其共建分析矩形,然后使用Netdraw 绘制知识图谱,得到少数民族扶贫作者合作网络知识图谱如图5 所示。

图5 少数民族扶贫作者合作网络图

图中的方形节点代表的是相关作者,如果这位作者发表此研究主题的文献越多,所在的节点也越大;如果两位作者或多位作者之间有箭头连接起来,表示他们有过合作关系或共同发表过文献。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些作者形成了以庄天慧为核心的合作群体;另一个则是以汪三贵为核心的小合作群体,而且这两位作者之间也有过合作。结合之前的作者分布分析,可以看出在学习研究少数民族贫困问题这一领域,阅读庄天慧和汪三贵的著作是很有必要的。

五、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分析对少数民族扶贫研究的启示

通过对少数民族贫困问题研究的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分析,了解到当前对这一问题研究的研究现状和主要研究趋势,为今后其他学者在此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启示。

(一)研究现状分析

在2009 年—2018 年间,国内学者在对改善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问题进行了各方面的分析调查研究,其间也取得了丰富的理论研究成果,为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扶贫工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但是对总体研究成果来分析,研究中仍有问题需改进。

1.深化研究内容和研究层次

从这十年间的研究成果来看,主要集中在通过选取具体地区从而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进行个案分析或者选取多地区比较的实证分析,比如施济南的《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政策实践困境及其应对策略——基于桂南X 村的调查》;扶贫方式多以旅游扶贫和产业扶贫为主,其他方面的研究数量相对偏少;基于云南、广西等民族地区的研究成果较多,西部地区相对较少。

2.进一步创新研究主题

从关键词、主题词的分析可发现,目前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精准扶贫和扶贫开发即脱贫的前期,但是针对少数民族地区脱贫后如何防止返贫研究几乎没有,缺乏对研究对象脱贫后期的研究分析。各主题类别围绕“扶贫开发”、“精准扶贫”、“反贫困”、“权力主体”、“贫困人口”、“扶贫攻坚”等相互联系进行分析研究,缺少新的研究亮点,围绕“扶贫开发”和“精准扶贫”这两个主要关键词大致呈圆形放射状分布,这表明研究少数民族贫困问题与这两个方面是分不开的。但同时也应该看到,部分主题类别中缺乏细分或不够深入,联系也比较疏松,值得进一步探讨,并可以考虑结合其他研究主题进行研究,发掘新的研究方向。[1]比如在现今信息时代下可以将和“互联网+”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结合起来;针对反贫困的研究,也可以进一步深化为防返贫的研究。

3.尚未形成核心期刊群和核心作者群

核心期刊群和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从图5可以看出,作者合作网络图中各节点相互之间联系较为分散。在研究在对少数民族贫困这一问题研究上发表的期刊作者分散,发表1 篇文献的作者和期刊比例分别为92.6%和78.6%。可能部分学者看到近几年“精准扶贫”的研究热度,在学术研究上凑热闹,并没有深入研究。因此若研究少数民族贫困问题,可以优先选择阅读庄天慧和汪三贵的相关文献,这两位学者在此领域的研究十分靠前。

4.少数民族贫困问题研究视角相对单一

从研究视角来看,目前的研究成果大多是从经济学和管理学视角出发进行的实证分析,从其他角度、用其他学科方法进行研究,借鉴民族学、政治学、信息科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少数民族贫困问题,但数量还是不够多。以民族学来看,民族学以少数民族为研究对象,多以实地调查和田野调查为主要的研究方法,相比其他学科更深入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情况、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因此从民族学的视角出发研究少数民族贫困问题,因地制宜为实现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提出不同视角的建议和对策。

(二)未来研究发展方向

第一,随着国家扶贫攻坚、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加上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困难性,近两年的相关文献发表增长较快,预计今后两年有关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研究仍然是热点关注。

第二,拓宽研究内容,呈现多学科交叉研究和多角度的研究视角,推进少数民族贫困问题研究的多学科化。在研究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问题上,研究者应拓展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通过借鉴学习其他学科的方法讨套路,比如依托民族学、环境学、社会学,采取多学科、多角度进行研究,不仅仅只能局限于经济方面。我国少数民族地域上分布较广,针对各民族的不同贫困程度和历史因素,相对应的研究方向和对策也应所不同。从中国知网检索结果的学科分类来看,共计20 多个学科对少数民族贫困问题进行了研究,其中以行政学、农业经济、民族学、政治学为主,但人口学、环境学、教育学也逐步展开对此问题的研究[1],呈现出多学科多视角的研究趋势。

第三,强化比较分析和实证调研。解决少数民族贫困问题是需要共同努力的,对不同地区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比较分析能够发现其中的共同性和规律性,从共性再到个性具体分析。以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该地区隶属于武陵山片区是中国现有14 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目前对于该地区少数民族贫困问题的文献研究较少,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云南、贵州等地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相关文献,为解决恩施州的少数民族脱贫提高建议。

第四,加强对脱贫后期的研究,即针对返贫和防返贫的研究。国内现有对于贫困的研究主要集中贫困地区在如何脱贫减贫以及精准扶贫,针对少数民族地区脱贫后如何防止返贫研究几乎没有,缺乏对研究对象脱贫后期的研究分析。与汉族相比较,由于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基本上都是持续性贫困,“一次性脱贫”很难实现。因此,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防返贫的研究也是有利于当地居民真正的脱离贫困。

六、结论

通过文献计量研究和知识图谱分析方法对“少数民族贫困+扶贫”这一研究主题自2009 年以来的发表的文献进行了分析研究。基于文献基本特征和题录数据从文献总体分布分布、期刊分布、作者统计分析、主题类别分布、关键词统计分析等方面分析了关于少数民族贫困研究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为今后该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但是通过对文献题录数据计量和知识图谱的分析只是让我们了解到该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和提供了研究方向,并不能代替文献阅读。[6]如果需要进一步对少数民族贫困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则可以根据文献题录数据的分析结果选取发表数量靠前的期刊和作者的文献进行阅读和研究。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精准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期刊问答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二首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