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胃肠造影与腹部CT在胃癌诊断方面的效果分析

2019-08-01 01:45杜永民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9年6期
关键词:诊断效果

杜永民

【摘要】目的:通过胃癌患者诊断,确定數字胃肠造影以及腹部CT两种检测方式的效果,为患者提供诊治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胃肠科接受诊断的8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病理诊断,胃癌患者共61例,对全部患者分别行数字胃肠造影检测以及腹部CT检测模式,确定两者胃癌检出率、特异性以及敏感性。结果:对于胃癌患者的诊断,数字胃肠造影以及腹部CT在检出率、特异性以及敏感性方面,均达到90%以上,无明显差异。结论:两种检测方式对胃癌患者均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为了更好的提升诊治效果,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进行合理的判断。

【关键词】数字胃肠造影;腹部CT;胃癌诊断;诊断效果

【中图分类号】R76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6-227-02

胃部恶性疾病中,胃癌占据绝大部分。在对胃癌患者的诊断中,数字胃肠造影以及腹部CT是主要的诊断手段,因此,本文主要结合两种检测方式以及83例胃部疾病患者,探究其对胃癌诊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胃肠科接受诊断的8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40例,患者年龄40-79岁,平均年龄(61.04±1.92)岁。患者病程1-26个月,平均病程(17.41±2.11)月。患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以及恶心等症状。通过病理检验,胃癌患者数量为61例,胃溃疡、胃息肉以及平滑肌瘤患者数量分别为15例、5例和2例。

1.2 研究方法

对患者分别行数字胃肠造影以及腹部CT检查方式,检查方法如下:

1.2.1 数字胃肠造影检查。检查前,要求患者12h禁食以及禁水,第二天清晨,口服200g钡剂溶液,10min后,采用3g产气剂,在双对比造影下,确定患者相位摄片。

1.2.2 腹部CT检查。检查前,要求患者12h禁食以及禁水,患者检测前半小时,服用500ml生理盐水,运用64层螺旋CT扫描患者腹部。之后患者口服500ml的2%对比剂,达到小腹充盈,之后静脉注射100ml欧乃派克,最后再行增强扫描,层数设定为5mm,间距设定为10mm,时间设定为1-2s。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患者胃癌检出率,且对患者检查特异性以及敏感性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的检测应用SPSS 17.0软件处理,胃癌检出率、特异性以及敏感性指标的表示应用n(%),检验用X2,P<0.05则表示为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本次研究中,数字胃肠造影胃癌检出率为98.36%,腹部CT对胃癌检出率为96.72%。数据对比X2=1.336,P=0.986。特异性检测中,数字胃肠造影为95.08%,腹部CT为93.44%,数据对比X2=1.247,P=0.974。敏感性检测中,数字胃肠造影为91.80%,腹部CT为91.80%,数据对比X2=1.000,P=0.999。见表1数据。

3 讨论

胃癌属于胃肠科常见的恶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腺癌类型,在发病过程中,幽门螺杆菌、胃部疾病以及遗传疾病均可能造成胃癌。患者发病中,早期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数字胃肠造影以及腹部CT均是诊断胃癌的有效方式,因此,探究两者的检出效果,确定最佳的诊断方式,是为患者提供诊断依据的重要保障。

在本次研究中,对于胃癌患者的诊断,数字胃肠造影以及腹部CT在检出率、特异性以及敏感性方面,均达到90%以上,无明显差异。说明两种检测方式在应用中,对于患者的诊断均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因此,对患者的诊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慎重的选择。

数字胃肠造影属于早期检测的有效方式,可以确定患者的溃疡病变以及隆起病变等病灶,在检查过程中,会对患者进行相位摄片,通过动态观察方式,可以确定患者胃肠的柔软性以及适应性,在胃癌症状诊断中,通过该方式,会发现患者存在胃粘膜皱襞紊乱以及蠕动差等特征,会提示患者出现胃癌。但是在该方法的应用中,同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患者如果存在腔外肿块,将无法有效的检出,且在对胃癌患者的诊断中,无法确定淋巴结以及脏器的转移情况,对患者的诊断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临床研究显示,对于胃癌患者的诊断,采用胃肠造影方式,检出率达到95.22%,另外,患者的特异性达到88.64%,灵敏度达到97.71%[1]。验证了本文的观点。

腹部CT检测方式中,具有较高的分辨率,通过CT的检测,可以确定患者胃壁的厚度以及病变组织状况,同时可以确定患者的脏器转移以及淋巴结状况,是现代胃癌患者诊断中常用的方式。然而在具体应用中,同样存在弊端,其主要是由于该方法无法确定胃壁的适应性特征,因此,检查结果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临床研究显示,通过腹部CT对胃癌患者进行诊断,可以确定患者胃壁的病变程度以及厚度,继而可以确定淋巴结转移情况,继而可以确定患者的胃癌诊断效果。且诊断率较高,达到95.25%[2]。还有研究学者指出,通过腹部CT来诊断患者的胃癌症状,检出率达到94.14%,特异性达到87.26%,灵敏度达到93.13%[3]。诸多研究验证了本文的观点。

总之,在对胃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通过数字胃肠造影以及腹部CT的诊断模式,两者之间的检出率相对较为接近,且在特异性以及敏感性方面并无明显的差异。因此在临床选择中,需要合理的检查方式。在本文的研究中,同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主要体现在患者个体差异性方面,相信在未来的研究中,必然结合更多的患者来进行深入分析,以此来提升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罗海亮,芦静,赵致平,等.数字胃肠造影机会性筛查胃癌检出情况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6,23(01):20-22.

[2]崔治国.数字胃肠造影与腹部CT在胃癌早期诊断方面的准确率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2):17-18.

[3]张彬.增强CT用于临床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价值分析与随机对照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04):102-103.

猜你喜欢
诊断效果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肝脏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的效果分析
子宫内膜癌低场MRI影像学特点及临床应用研究
阴道超声在妇科急腹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探究类风湿关节炎相关实验室指标的诊断性能评价
鼻咽癌的CT与MRI的诊断效果对比
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对子宫异常出血的诊断效果分析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核磁共振诊断价值
CT、MRI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胃镜活检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的临床病理诊断分析
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在胎儿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