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中咀村庄人居环境改造

2019-08-01 01:31邓千秋
都市生活 2019年5期
关键词:绿色建筑

邓千秋

摘 要:文章以湖北省武汉市雁中咀村庄为研究对象,客观介绍了村庄的生存现状和旅游开发区之间的矛盾以及自然环境污染现状,雁中咀拥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它的改造对自身的发展还有整个东湖区的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大量的实地考察和访问对村庄的人居环境作深入调查,提出“微社区”的规划理念,改善村庄的交通现状,同时将绿色设计及可持续发展观念融入村庄建筑改造中。

关键词:“微社区” 可持续健康发展 绿色建筑

一、雁中咀村庄人居环境现状

东湖风景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城区,是国家级5A旅游景区。风景区以自然湖泊为中心,四周分布磨山,落雁岛等自然景观;东湖旁边就是武汉站,东湖隧道穿湖而过,2016年东湖绿道开通运营,为世界级的绿道。

东湖风景区开发的情况和现实又是复杂的,漫长的农业文明时代,原始农民临水而居,形成大大小小的聚落--村庄。东湖景区内沿湖而落得村庄数十个包括雁中咀,庙家咀,筲箕墩,团子山,李家小湾,李家大湾,大家峡等。这些村落发展程度不一,普遍落后,与景区环境格格不入,村落与景区的差距及矛盾日益明显。

村民占地而居,自给自足,村子对外呈半开放状态,基本是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人员外流,乡村逐渐空心化,村子内现住人口多为老年,小孩和外来租客。雁中咀这种小农经济的原始模式已经越来越不利于自身的发展,同时对于整个东湖风景区规划出发,对其改建就有其必要意义。

雁中咀自身就拥有改建的先天优势,独特的地理优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让其有着巨大的旅游开发优势和商业价值,东湖风景区每年都会接纳游客近百万次,为其发展提供了潜在的消费力。

二、“微社区”规划与绿色建筑

2.1.“微社区”概念的提出。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组织聚集在某一个领域里,形成的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是宏观社会的缩影。“微社区”即缩小的社区,“微”在这里是指面积规模上的缩小,村庄管理采用社区管理模式。

村子由西向东狭长分布,东部宛如一根卷曲的尾巴,西部与绿道只有数米之隔,正南方与磨山景区隔湖相望,东面是落雁岛景区。雁中咀目前有住户七百余户,房屋基本为二至三层的砖混结构,以水域和主要交通干道为界,独栋错落分布,空间紧密。外部主要交通路线单一,村子被东西向和南北向的两条主干道交叉分割为四个区域。内部道路错杂,互相交织,围墙众多及房屋的无组织坐落,巷口封死,造成道路堵死,交通系统混乱。

雁中咀村落位于东湖风景区内,临近绿道,与日益开发完善的绿道相比,村落仍保持着原始的村落风貌,大量荒地.空地.私人占有地。交通规划单一,村子内基本的公共服务设施简陋,且管理松散,没有一定的组织,导致化境污染,土地浪费等多种问题发生。

将整个村庄看做一个长方形,现有从中心穿过的东西向南北向两条线,作为主要车行道,长方形四个边围合组成环湖路,作为观光步行所用;通过对于环湖路和主要车行道之间的村落进行新的交通规划,村子内部到环湖路和中心路的道路打通,形成环湖路-主要车行道-环湖路的一条线效果。

对于村子内部交通路线的规划,遵循原有的建筑轨迹,前期做了大量的实地调研,将所有可行性道路,可利用空地都做了详细的记录。利用可供通行的路线来划分组合房屋,比如四面相通的道路交织,中间被包围的房屋形成一个单元,以此类推,每一个单元即是一个“微社区”的存在,包围“社区”的道路成为联系环湖路与中心路的纽带。根据房屋与人口密度进行道路规划与场地修建,对于空地,荒地进行集中整理,建设为公共服务娱乐区。

“微社区”的设定,一.解决村民与游客在私人区域与公共区域上的冲突,游客进入村庄在“社区”外的交通线上活动,村民在“社区”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二.村居单元化,不复以往单栋管理模式,社区化就比如将以往的5栋集中为一个整体,集散为整,既便于管理,节约人力资源,又有一定组织性。三.依房而生的道路和一个个单元的房屋有着天然的趣味性。四.最主要的是解决了内部交通杂乱的现状,村子可四面通达,整体开放。

2.2.绿色建筑。雁中咀村庄建筑的处理,采用绿色环保的材料和科学合理的立面设计,使整体建筑环保节能。天津生态城低碳体验中心。建筑利用季节的自然变化进行采光和调温,利用可再生能源,装配节水节能配件及监控系统。相比于类似传统建筑,整个生态城可节省30%的能源,相当于每年节省171吨标准煤和减少427吨二氧化碳排放,在世界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上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三、可持续性健康发展的滨水景观建设和一体化的商业经营模式

3.1、可持续观念定位

对于目前的可持续运动没有一个可證实的起点,这个运动覆盖了涉及我们与自然世界关系的若干不同的广泛概念。

19世纪头10年中期,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和卡尔弗特.沃克斯合作开发了位于纽约的一个城市公园的草皮规划,这个公园现被称为中央公园,虽然这个公园大部分是修建在荒废土地上并且需要大量的工作才能重构地势,但这两位艺术家仍然构建出一种相对野生和自然的景观,为公众带来了广受欢迎的自然感受。

雁中咀除去普通居住所用房,其中还包括农庄,别墅,小型超市,旅游公司,大小养殖场,艺术中心,工作室等。除去建筑用地,大量荒地,空地,私人菜地,湖泊等。房屋一部分自己居住,一部分出租,有常年无人居住房和可拆除房。村内湖泊众多,呈队列排序的四方连续形态,拥有变化丰富且绵长的水岸线,滨水景观层次丰富,但因长期管理不善,呈荒败状态。

对于雁中咀地区的滨水景观设计,更多的保留其原始的独特的自然野生状态,在此基础上进行景观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区划分。沿着环湖路做自然生态景观的布设,种植涵养水土的植被,村内进行绿地恢复,保留原始鱼塘的形态,在其功能上进行重新定位。

3.2、一体化商业模式。城市化的发展,城乡差距加大,村子原住青壮年不得不去外地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加丰厚的薪资,从而村落剩余人口多为老年,小孩及外来租客。村子商业化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乡村空心化的现状。

利用当地的水产品养殖厂,种植区,农庄,餐饮,等形成一个由村民自己提供食品原材料,通过大棚种植绿色健康蔬菜和农家饲养家禽供应农庄。同时开放种植地作为游客体验农家生活的项目,增加农户的额外收入,同时传达出生态,绿,环保的饮食理念。

国内,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进行对城市本土化的探索,提出来了增量型村庄或是复兴古村落的概念。在寻找城市与村庄之间关系平衡点的同时,注重对于本土文化的探索和环境的保护,加入环保的理念,保护村庄独特的人文地理优势,给与设计更多历史文脉和人文关怀。

村庄的继续生存与生长,如何避免被淘汰,是当代村庄发展寻找出路必须要思考的。脱离原始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和对外封闭的状态,与城市接轨,通过功能区域的重新规划对于像雁中咀这样特殊的村落进行逐步商业化处理,让城市提供消费力,乡村提供消费资源,既要满足村庄的生存,又要适应东湖景区的发展,保护好原生态环境。更加理性的因地制宜的制定出每一个有着特殊背景的村落的方案,找到最合适的让乡村与城市和谐共存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村落》 李秋香 陈志华

[2] 《滨水景观设计》  日本土木学会

[3] 《可持续的景观管理》  Tomas W.Cook, AnnMarie VanDerZanden

猜你喜欢
绿色建筑
低碳节能建筑设计和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分析9
依靠科技创新提高绿色施工水平
基于绿色建筑的全面造价管理研究
绿色建筑的设计技术选择探究
深圳市绿色建筑审查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绿色建筑煤矸石资源化利用新技术的应用分析
绿色建筑技术节能分类探讨
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的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