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课间”活动内容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及策略

2019-08-01 04:40吴壮志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18期
关键词:大课间主要问题现状

吴壮志

摘  要: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是在2007年之后,在课间操的基础上快速发展而来的新的学校体育活动组织形式,与单一的课间操比较,体育大课间活动呈现出运动时间加长、活动内容多样、练习形式灵活、运动强度大的特点。通过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验、活动内容的实践、效果的总结,开发出具有该校特色的操作性易、安全性高、实用性强的活动内容及形式,形成新的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吸引学生走向操场、走向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福建省南平市第三中学根据自身的情况,确定大课间活动的时间、内容设置、组织形式、评价体系等。

关键词:大课间  现状  主要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6(c)-0147-02

近几年,我国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降,超重与肥胖学生的比例不断增加,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继续上升,尤其在耐力素质、力量素质、柔韧性的各项指标持续下降。2006年11月6日,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等著名专家学者《致胡锦涛主席一封信》后,国家层面高度重视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国务院于2007年下发关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和《教育部关于印发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1h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的通知》:进一步掀起阳光体育运动的新高潮,推进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整体提高“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好大课间活动内容,是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6年12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在开展好体育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推进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和大课间活动的开展。要让85%以上的学生坚持每天锻炼1h,且掌握至少两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确实保证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同时,“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的。“学校要开展课前和课间体育锻炼活动,可以将课间操时间延长到20~30min,开展大课间体育锻炼活动……”。目前在国内,围绕“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研究的地区和学校,现状存在着差异,在“大课间体育活动”活动时间合理安排上,活动内容资源开发上,管理组织形式上,内容练习强度上,评价体系管理上等方面给我们提供借鉴的经验与启示是有限的。

1  该校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发展现状

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及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学校要开展课前和课间体育锻炼活动,可将课间操时间延长至20~30min,开展大课间体育锻炼活动,改变以往只做广播操的活动内容,可以增加跑步、球类活动、民族民间体育类项目活动、游戏等内容。

该校改革了以往课间体育活动模式,活動时间安排在周一至周五上午第二节下课与第三节上课之间,时长为30min。受限于该校的运动场地的实际情况,我们设置了校园自编体操、健身活动操和跳绳活动,其活动内容的设置符合对场地要求不高以及安全系数较高的特点。与此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单一的运动形式易造成运动强度偏低,故每周增设了4次30min的长跑练习。在此基础之上,该校更加注重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满足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并不断探索完善并使其发挥最大效用。

2  影响大课间体育活动实施的主要问题

2.1 生源众多、运动场地不足

该校班级数众多,生源拥挤。(现有教学班48个、学生人数约2400人)我校体育场馆初步统计人均拥有不足3.6m2,远远达不到国家教育部规定的人均9~11m2的要求。学生对体育场馆和器材设施的满意度调查中,91.5%的学生对该校场馆的满意度为“一般”,5%的同学对体育场馆的情况“不满意”。说明体育场馆、器材设施不足,已经严重制约学生的体育活动积极性,阻碍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首选因素。由于体育运动特征决定了体育活动必须通过体育场馆设施为载体来进行活动,但是各种因素造成该校场馆设施建设不足,体育场馆设施的缺乏对学生体育活动的影响和限制的瓶颈问题越来越凸显,已然成为制约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客观原因。

2.2 体育师资力量不足

该校现有教学班48个(共计144节体育课),学校有11名体育教师,按照省颁的教师工作量来算,每人除正常教学外,还要组织开展每天大课间活动、每天1h锻炼等,工作负担明显加重,体育师资力量明显不足。其它非专任课老师协助程度有限,缺乏专业的体育组织指导,从而限制了活动高效多样的开展。也成为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客观原因。

2.3 政府财政经费不足

该校地处闽北,经济发展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的差距。地方政府在财政上的支持力度上明显不如其他地区。因此,导致该校在学校体育的硬件设施环境,诸如体育场馆、体育设施、体育器材等的建设远远跟不上体育事业的发展。而这些物质文化正是学生的实际需要,因为这是他们从事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制约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因为财政投入不足,造成该校体育硬件设施不够完善,也成为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客观原因。

2.4 学生身体素质发展不平衡

近几年,由于全国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幅度较大,耐力素质、力量素质、柔韧性都持续下降。即使是同一所学校,同一年级的学生的实际心理、生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而,在具体体育活动内容的设计安编排上,也无法充分针对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实际情况选择编排内容,较难做到因人制宜。设计练习内容时,也无法充分设计和开发较大难度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练习内容。

3  从该校的实际出发,提出应对的策略

虽然场地、师资、经费、学生等基本条件成了制约该校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进程和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关键因素,但是该校却十分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发展,从该校的实际出发,确定大课间活动的时间、内容设置、组织形式、评价体系等。

3.1 大课间活动组织管理的策略研究

成立大課间领导小组,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政教处成员,体育组成员,班主任为组员。为该校体育活动模式的研究提供必要的支撑。

3.2 大课间活动经费管理的策略研究

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集中有限的资金投入, 完善场地、器材设施,提供良好的运动场所。加大“功能室”(体育教研室、医务室、体育器材室)等经费的投入,使该校能有效地开展体育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

3.3 大课间活动时间合理安排的策略研究

认真研究青少年的生理特点及心理特征,科学合理安排学生作息时间,每周一到周五上午第二节下课与第三节上课之间安排30min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保证锻炼时间和文化学习时间不产生冲突,做到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相得益彰。

3.4 大课间活动内容的策略研究

科学合理地设置大课间活动内容,开发大课间体育活动,让大课间体育活动不仅具有该校特色,还具有创新性。全面提升学校的体育教学质量,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大课间活动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校园体操》。这套校园体操是由学校体育组根据校歌进行创编的。第二部分:《健身活动操》。它是以台阶运动为基础,配合音乐节奏进行整编。第三部分:《跳绳活动》。根据该校运动场地情况,运动场地约8640m2。学生近2400名,生均3.6m2,我们选择跳绳活动项目,每周各班级进行变换不同形式的花样跳绳跳法。

根据该校实际情况,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按照《校园体操》《健身活动操》《跳绳活动》三大板块构建,关注不同年级学生的差异性,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这些项目的设置,特别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如速度素质、耐力素质、灵敏素质、柔韧素质、力量素质等。

3.5 教师组织活动管理的策略研究

体育组教师提前做好大课间的准备,主持和下年段巡视指导技术及安全。体育教师要认真组织好学生,在学生活动期间要巡视、辅导学生,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保证大课间的质量。活动时,要做好组织及安全防护工作,防止伤害事故发生。

班主任既要保证学生的出勤,更要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教育学生不无故缺席,也不能带病参加运动。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施,更新教师观念,充分挖掘体育资源潜力,发挥师生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育教学科研的能力和水平,打造专业化的体育教师队伍。教师在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践和反思中,逐步形成课程意识,使体育教师课程观念发生变化,形成正确的课程观念。

3.6 评价机制的策略研究

通过大课间活动的实践,落实大课间活动的组织形式,安全工作的保障,改进该校大课间活动实施过程的评价研究及学生参与大课间活动实效性的评价研究,加大活动宣传力度,建立科学的责任制度、评价制度和激励制度,建立起一套长效的管理制度。提高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管理水平。

总之,要面向全体学生,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教育规律,重视学生主体发展的需求。通过研究和实践大课间活动内容,结合体育教育理论和研究成果,形成学校大课间活动校本研究。通过大课间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意识到如何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通过大课间活动的践行,明确其资源开发是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之一。

4  结语

该校将以此实验性研究作为基础,在大课间资源继续开发的研究上,不断汲取和学习其它地区的优秀课程资源,充分融合到学校的大课间活动课程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印发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1h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的通知》,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切实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教师本着立德树人,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行为,优异的运动能力,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塑造其品格,为学生奠定终身体育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正中,肖川.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长沙: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

[2] 赵军.选设大课间活动项目宜遵循的几个原则[J].中国学校体育,2009(2):95.

[3] 陈燕飞,刘元海.阳光体育运动理论实践解读[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

[4] 袁瑞堂,张华.有效推动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实施策略[J].中国学校体育,2010(5):88.

[5] 刘之纯.体育教师如何组织开展阳光大课间活动[J].中国学校体育,2011(1):72.

[6] 周万征.体育大课间活动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体育师友,2011(4):70-71.

[7] 王小芳.跳绳在学校体育大课间的应用研究[D].广州大学,2011.

猜你喜欢
大课间主要问题现状
进口橄榄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当前甘南藏族自治州民族关系发展中存在问题分析
浅谈施工企业项目部工会管理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解析初中体育大课间的开展策略
农村中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问题与对策
如何培养中学生对体育“大课间”的重视和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