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高职教育中科技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2019-08-01 02:18秦芳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9年4期

秦芳

摘 要:在当代医学高等教育下,如何正确处理医患关系和人文关怀是每位医学生所应学会的重点。患者在生病之际除了需要医生进行药到病除的高超医术以外,更多还是需要医生的人文精神关爱。

关键词:医学高等教育;人文关爱;人文精神教育

引言

教育的首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健全的人格,医学教育也是如此,不仅注重的是医学上的造诣,还要注重人文精神的全面培育。中国古代有很多对医德修养有着较高造诣的医生,唐代的孙思邈曾经说过,医生在治疗的时候必须做到心神安定、无欲无求,有着大慈恻隐之心。对于往来治病的人群中,无论男女老少、贫穷贵贱都要一视同仁,把病人当做自己家人一样对待,把病人的痛苦当做自己的痛苦一样努力认真治愈,如此才能成就大医的高贵修养。

一、在医学教育中对科技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意义

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这是纽约西部一位医生的墓志铭,翻译成中文富有哲理与精简,即“有时去治疗,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话在医学界里早已成为名言,几百年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医疗从业人员,概括了整个医学的目的主旨。医学最重要的不仅是在疾病上尽全力治疗病人,更多还是要带给病人人文关怀与关爱。在现代化日新月异的发展进程中,医学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改变,但是永恒不变的是每位医者的治愈、帮助和抚慰,还有那颗入行时就已经宣誓的初心。医学的功能终究是有限的,在病痛中最需要的是精神安慰和人文关怀,每位医生应学会用人文关爱精神给病人弥补,减轻他们的痛苦。

二、现代医学高等教育中对人文教育的缺憾

纵观很多高等医学院,招生人员中大多录用的都是理科生,诚然医学知识很多都涉及理科方面,比如生物就属于理科,而医学离不开生物。这就造成了一种矛盾,既要在医学专业知识上足够强,又要在人文关怀教育上也有一定的成绩。所以,在一些高等医学院中,对人文教育的认知和教学早已变成了选修课。很多师生对此不够重视,造成很多医护人员的人文素质教育不足[2]

三、针对医学高职教育中融合科技与人文教育的策略

(一)在科技与人文教育的理念上重新认知定义

百年前的一个夏天,北京协和医院在进行招生考试,有一位女学生从福建而来,当时协和的考试名额较少,机会难得。在最后一门英文考试中,由于协和对英文考试的态度极其重视,所以很多考生在英文考试中表现及其认真和努力,故此有一位考生因为中暑昏厥过去,这时候那位女学生不顾英文试卷没有答完的情况下毅然出去救助这位昏厥过去的考生。等待救助完成后,很多人对她表示心疼,因为一个陌生人影响自己的考试和学业。她却说没关系,考试可以明年再考,病人的命却只有一条,为此被很多人所称赞。但是第二天发现录取名单中有自己的名字,原来是当时的监考老师注意到她救助昏厥学生的行为对协和提及此事,协和毅然决定录取这位女学生。而她就是后来在医学上有着不少美德故事和赞誉的林巧稚。

(二)注重人文修养的教师培养

林巧稚的学生对她的评价非常高。她的学生曾经说过,很多时候产房都是产生着吵闹、不安、哀嚎的景象。每当林大夫来到产房的时候,没有多久,在林大夫和产妇们欢歌笑语的交谈中,整个产房充满着和谐和安宁的景象,深深的对每位实习生产生着震撼心灵与启迪的作用。

学校不仅在科技与人文教育的理念下将重心放在学生身上,还要从自身做起。每位医学教师也要学会培养科技人文精神,与学生一同促进医德医术的全面发展。只有教师在人文精神有足够的造诣,才能让学生看齐、激励学生。一个好的教师应从自身对学生起到楷模作用。故此,对于教师学校应培养其人文精神,强调科技与人文精神理念的结合,打造一支高素质高修养的教师团队[3]

(三)注重人文知识根基

医学院应让学生注重对人文知识的积累,提倡人文精神与专业文化共同进步。在教育课程上与文史哲学习相互结合,提倡阅读经典名著,从精神知识文明中逐渐改变医学生的价值观和德性,积累人文知识,对培养学生的人文文化修养气质和知识的基础要给予足够重视。

中国古代一位对医德有着较高修养的董奉名医每天都在为人治病,还不收一文钱。但是重病患者病好后要求在庐山下载种五颗杏树,轻病患者病好后种一颗杏树,如此反反复复好几年后庐山下已经有十万多棵杏树。杏林漫山遍野、葱葱苍郁,后来董奉用这些杏树结成的杏换取粮食,并且用其救济穷人。所以,后人经常用“杏林春暖”赞美有着高贵医德品质修养的医生,千百年来,董奉的高贵医德品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杏林名医。

医学校应让学生多阅读古今中外品德高尚的名医经典,从先人的高贵医德品质逐渐激励自己,结合学生个体自身的潜在性和发展性的特点,使每位医学生在“仁心”与“仁术”中融会贯通,逐渐成长为在医学科的專业上有着较高造诣,又兼怀着医德与人文修养的医生。

(四)注重情感体验和丰富完善的人性

曾经有一位重症室病人,医生告诉他这个病很难治愈,于是他的心情状况也在一天天变差。在其病室的窗外有一棵大树,树上有几株蔓藤在蔓延,他对这种新生幼芽充满着无限热爱。直到有一天夜晚狂风暴雨电闪雷鸣,他看着窗外的蔓藤在暴风雨中被摧残不禁心痛起来,感叹道:“这不就是我吗?”于是他关掉窗户拉上窗帘,不再去看它。可是第二天他发现那支蔓藤在雨后更加茂密,充满着强有力的新生力量。他不禁震惊连小小的蔓藤都没有放弃生存的希望,我为什么要放弃呢?于是后面他开始认真配合医生治疗,最后竟然奇迹般病愈,直到有一天医院告诉他其实那天晚上蔓藤早已不能存活了,只是他的主治医生不忍心看到他如此消极便顶着狂风暴雨搭着木梯拔掉死去的蔓藤,换上新生茂密的蔓藤,但是很不幸,他也因为雨夜大树的树枝被闪电劈断所以被摔死。那位痊愈的患者听到以后泪流满面,对着大树跪了下来,深深地表示感激和懊恼。

古今中外有许多这样关于称赞医德和医生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的寓言或者短篇小说,医学院也要重视这些医德文化对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应对其在理论的讲授与社会问题、医疗实践中相互结合,可以开展课后实践,在医患关系中分饰扮演,从一个个故事中对学生心灵产生真实的刺激和震撼。

(五)注重人文精神环境的熏陶

“孟母三迁”从“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到“真可以处居子矣”。后来孟子取得很大的名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长和环境的熏陶分不开。诚然学校应作为一方求学净土,有着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精神环境,时刻对学生有着刺激性和求知欲。很多学校对这些外在不够重视,重点放在教育培养和技能训练上。“淮南淮北的橘与枳”的故事也在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长也像橘子一样,若在阳光温煦的淮南则能生长成酸酸甜甜的柑橘,若在低温寒冷的淮北则变得非常苦涩。由此可见,环境对人的成长熏陶有非常重大的影响。所以,还要在校园处处留有精神文明文化的传播板块或者小故事,时刻刺激和鼓舞学生的成长,使学生专业技能和人文精神促進全面发展[4]

四、结束语

在现代医学高等教育中,学会将科技与人文教育融为一体,全面培养医学生的发展。在人文教育中领悟医者心和大医魅力,给予病人不仅是生理健康的治愈,还要用人文精神帮助、安慰每位病人在生病时的心理,更好地让全人类在享受科技的发展中也要体验新一代高素质优秀修养白衣天使的仁者仁爱心。

参考文献

[1] 孙鹏.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构建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

[2] 施海燕.医学高职教育中科技与人文教育的融合[J].科技资讯,2018,16(5):146-147.

[3] 周军,刘鎏,王娜.科技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医学高职教育的必然诉求[J].职业技术,2012(7):103.

[4] 郭红梅.创新理念实现医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完美契合——对医学高职院校学生加强人文素质培育的思考之一[J].科技致富向导,2012(32):14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