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教育融入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

2019-08-03 02:55苏干佳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9年4期
关键词:人文教育信息技术教学信息素养

苏干佳

摘 要: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提出了更多的时代要求。广州市小学信息技术教科书在2015年重新进行了编写及审定,在课程内容的设置方面作了相应的修改,可以明显地看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具备良好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的现代公民。文章从“从信息道德和信息素养着手,渗透人文教育;从教材内容安排着手,内化人文素养;从课堂训练着手,倡导人文精神”三方面论述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人文教育;信息素养;信息道德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已成为现代公民必备的生存能力之一,在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落实培养这一关键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日常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有部分教师还只是停留在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上,却忽略了处在这个信息爆炸时代的社会公民人文精神的培养。信息技术除了是一门传授知识的学科,它代表的也是一种文化,不单纯是传授信息技术知识、技能,更需要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师范大学时强调,教师要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培养,重视弘扬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我们不可缺失的基本素质,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力量。在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培养人文精神,提高当代小学生的整体素质,是今天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培养现代小公民的时代要求。假如淡化信息技术中的人文素养教育,那么信息时代产生的各种不良影响将会侵蚀我们的思想,尤其是明辨是非能力较弱的小学生。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落实培养人文素养的途径,是信息技术教师共同关注的课题。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实践。

一、从信息道德和信息素养着手,渗透人文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顾明远曾说:“人文精神是教育的本质,不能忽略对学生做人的教育。”叶朗教授也在《人文学科大有作为》一文中,充分论述、验证了人文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忽略人文教育,必将导致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的减退,必将导致社会的庸俗化。”

关于如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笔者在《传统知多少——网页的浏览》一课中,先让学生了解《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其主要内容就是教育学生善于利用网络为工作、生活和学习服务,合理安排上网时间,自觉抵制不良信息,遵守网络行为规范,遵循道德原则。在现今中小学生网络安全问题频发的形势之下,网络道德教育的任务十分艰巨,每一个使用互联网的人都应自觉遵守网络规范。学生作为祖国的花朵,应从小养成文明的互联网习惯、良好的道德情操。

二、从教材内容安排着手,内化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指的就是一个人的基本修养,体现在一个人在对待自己、对待他人以及对待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当中。

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除了传授知识、技能之外,还需要引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在电脑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添加人文精神,在创作中提升人文素养。广州市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中就广泛采用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题材设计学习任务和资源,凸显广州的文化特色。如《璀璨珠江夜》《古朴西关屋》《魅力广州塔》等章节,蕴含着浓厚的广州本土文化气息,注重了与美术、品德以及人文素养的整合。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注意挖掘它们内在的精神实质,把浓浓的家乡情寓于其中,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通过画图软件、文档编辑软件、Scratch編程软件等,在制作过程中洋溢着对家乡富强、美丽的自豪感,从而做出富有美感、富含爱家乡情感的电脑作品。这样的电脑作品制作过程无疑是渗透人文教育较好的契机,能够充分体现信息技术学科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使学生在学习信息知识、技能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形成一定的人文素养。

三、从课堂训练着手,倡导人文精神

为实现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之梦,学科教学应体现对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乐于奉献的有高尚情操的现代公民。人文教育的培养,需要教师从课堂入手,创设浓浓的人文氛围,运用学科丰富的人文素材,启发、激励学生追求真、善、美,形成知行合一、尚礼臻美的人生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研究能力是信息技术学科课程的目标取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设置小组学习环节,落实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根据任务的安排,小组成员之间明确分工、相互协作,并逐渐对课堂任务进行分析、探究、实践,最后基于任务驱动模式,学生的科学态度、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在这种锻炼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了,相信学生也能将信息技术技能应用到生活中去。如在完成“美丽的广州”演示文稿的任务时,把学生按照个人特长组合成不同小组,有美术功底的学生负责搜索图片,作文水平较好的学生负责文字编辑、创作,电脑技术较熟练的学生负责合成、制作,等等。学生在小组内互补互助,共同完成课堂任务。这种同学之间互教互学的小组学习交流的过程,既让学生在同伴之间得到知识、技能的互补,也让学生之间实现心灵沟通,达成互爱互助、情感交流的目的。学生在这种课堂训练的过程中,能做到互相激励、互相启发,对他们个体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形成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也将使所学内化为学生的人文精神,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猜你喜欢
人文教育信息技术教学信息素养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革新的探索与研究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浅析
运用“分层教学”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