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间孔镜下椎板间入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2019-08-05 01:08李业成刘守正张成亮朱宝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9年7期
关键词:孔镜椎板椎间

刘 磊 李业成 刘守正 张成亮 朱宝林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沭阳医院 沐阳县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宿迁 223600)

椎间孔镜技术经过发展创新,目前可以在全直视下进行操作,全新的椎间孔镜配有刨刀、射频、磨钻等,可由内向外逐级扩孔,直视下磨钻磨除部分关节突及椎间孔成形,从而更彻底地进行直接减压,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1~3]。目前,椎间孔镜技术按入路主要分为经皮椎间孔入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与椎板间入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2016年1月全麻PEI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86例,旨在评估该入路治疗单节段LDH的临床疗效。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择标准:①诊断明确的单节段LDH;②保守治疗1个月以上无效;③首次因LDH接受手术。排除标准:①多节段LDH或腰椎感染、结核、肿瘤等其他腰椎疾病;②术后复发型LDH;③伴有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等疾病。

1.2 方法

全麻,俯卧位。C形臂下责任间隙定位,定位准确后,责任椎板间隙旁开1~1.5 cm为进针点,插入扩张棒指向靶点,置入工作通道(必要时C形臂机透视确认工作通道到达靶点),插入内镜,电凝出血点,咬除部分黄韧带,必要时磨除部分椎板,显露硬膜囊及神经根,安装并连接椎间孔镜系统,镜下探查,将突出的髓核组织取出,射频成形椎间盘并止血,再次探查神经根无卡压,髓核摘除满意,退出椎间孔镜系统,缝合切口。术后绝对卧床24 h,24 h后佩戴腰围下地活动。

1.3 观察指标

手术时间(麻醉记录单)、术中C形臂透视次数、住院时间[出院标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降至3分以下,无并发症需要处理]、并发症;疼痛VAS、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ability index,ODI)。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86例均在全麻下顺利完成椎间孔镜下PEID,无中转开放手术或其他手术方式,未出现定位不准、神经损伤等,无切口感染、脑脊液漏、呼吸道梗阻、心脏骤停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42.1±11.8)min,术中透视次数(3.1±1.2)次,住院时间(5.2±1.5)d。86例随访24~38个月,平均28.4月,无复发。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ODI较术前明显降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术后12个月与24个月VAS、JOA评分和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86例术前后VAS、JOA评分和ODI比较

3 讨论

经后路椎板间开窗髓核切除术是以往治疗LDH的常用术式,然而术后硬膜外广泛瘢痕形成、肌肉去神经化支配与医源性不稳是主要缺点[4]。为克服以上不足,多种内镜微创脊柱外科技术被用于治疗LDH,随着微创理念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创新,全新的椎间孔镜系统在安全性、创伤性、精确性、恢复时间、并发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成为目前微创治疗LDH的主流技术[4,5]。PEID与PETD是目前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单节段LDH最常见的手术方式。既往研究[6~8]认为2种入路各有优缺点,应根据患者各自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检查认真分析患者病情及椎间盘突出类型,根据临床医生的手术习惯及熟练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及入路是手术成功及预后的关键[7]。

PEID具有手术时间短、透视次数少、效果较佳、创伤更小、恢复更快等优点,且该入路为骨科医生所熟悉,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PEID是在椎间孔镜下直视切除病变组织,大大降低风险,提高病变清除率,并且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纤维环,保证椎间隙的高度[9]。Nie等[4]将L5~S1椎间盘突出行PEID、PETD进行对比,PEID穿刺更快、手术时间更短、射线暴露更少。本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透视次数较少,所以我们认为PEID具有可避免髂嵴阻挡、穿刺定位快、手术时间短、术中放射线暴露少等优势。

目前,椎间孔镜手术已经成为微创治疗单节段LDH最常见的手术方式,较传统手术优势明显[5]。既往研究表明椎间孔镜手术能取得满意临床疗效,但具有局限性,如工作通道狭小,视野不够开阔,不能完全显露硬膜囊、神经根和血管等重要结构,手术安全性不能得到足够的保障[7]。另外,穿刺定位虽借助C形臂,但盲视下操作,术中需要多次透视,增加医生和患者接受的射线量[10]。PEID穿刺较容易,透视相对较少,但该入路处理中央型突出难度较大,且因其工作管道无法到达椎间孔外区域,因此,无法处理极外侧型LDH,且该入路穿过椎板可能损伤硬膜囊,导致脑脊液漏。既往研究[4~8]表明PEID治疗LDH能取得良好疗效,术后疼痛明显缓解,腰腿功能评分显著改善。本研究患者在疼痛缓解方面,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功能评分方面,术后JOA评分、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总体来说,本组患者短期无复发,创伤小,恢复快,临床效果满意。

充分减压是LDH手术的主要目标,但微创操作使其受到挑战,特别对伴有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后纵韧带骨化、腰椎管狭窄和复发的患者,但随着内镜器械的改进与创新,这些问题得到解决,并且比传统手术具有优势[11,12]。PEID可相对充分减压。Chen等[8]认为PEID治疗LDH的优点是:①视野好;②创伤小,出血少;③住院时间短;④翻修手术较容易;⑤不需进行术后康复;⑥患者满意度高。Hua等[11]认为全麻下PEID治疗L4~5椎间盘突出可行,全麻术中无痛苦,临床疗效满意,术后随访仅1例复发,经开放减压手术后治愈,未出现脑感染、脑脊液漏、神经损伤等并发症。Nakamura[13]报道全麻下PEID手术治疗50例LDH(L4~5、L5~S1),术后均恢复良好,其中2例出现轻度神经根损伤,对症治疗后痊愈,并未出现感染、复发、脑脊液漏等严重并发症,且术后L4~5与L5~S1临床疗效并无差别,认为PEID适合任一类型的椎管内椎间盘突出。

PEID术中注意事项[14~16]:①套管位置是PEID技术的关键,而良好的椎间孔成形术又是套管能否放置正确的关键。对于椎间盘向下突出的患者,穿刺点应偏向头侧,穿刺靶点为下位椎体后上缘,若穿刺路径受到下位椎体椎弓根及部分上关节突的阻挡,可用磨钻磨除部分骨性结构;对于椎间盘向上突出的患者,穿刺点应偏向尾侧,穿刺靶点为上位椎体后下缘;对于突出向后方偏中的患者,穿刺点可适当偏外。②暴力操作会撕破硬膜、损伤神经根,同时出血较多,影响镜下手术,并且还会发生髓核断裂,残留于椎管内,影响症状改善甚至再次复发,因此,在切除髓核前应仔细松解周围组织,钳取髓核时应通过抖动腕部的力量,使其与周围组织逐渐分离,缓慢拉出髓核。③良好的术中视野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术后疗效的重要环节。术中可通过旋转舌形通道调整视野,尽可能使舌形通道位于突出髓核附近,这样可以更加有效安全的进行减压,同时通过旋转可清楚探查到神经根周围的松解情况。④取出髓核后应仔细与术前预估突出物大小作对比,避免髓核残留。

椎间孔镜技术应用广泛,且大多患者局麻下接受手术,手术医生能够更好地把握脊髓及神经的损伤情况,然而,局麻下患者意识清醒,造成诸多不适的感觉。本组均在全麻下接受手术,患者术中无痛苦,并且均未导致感染、复发、神经损伤、脑脊液漏等严重并发症。因此,我们认为PEID手术治疗L4~5或L5~S1节段LDH能取得满意疗效。PEID可以显著改善LDH患者症状,术后短期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且患者全麻下接受手术,手术全程无痛苦,避免术中恐惧。

猜你喜欢
孔镜椎板椎间
椎板间隙入路PT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其术后疼痛的影响
基于振动信号融合的手术机器人椎板磨削剩余厚度识别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颈椎反弓对C4~5节段椎间孔形态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椎板螺钉在胸椎内固定中的临床应用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对单节段DLSS术后患者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
经椎间孔镜一次性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揭开腰椎间孔镜的面纱
椎板成形术治疗椎管狭窄的手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