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腹膜间皮瘤治疗及预后研究进展*

2019-08-05 02:58陈小兵苗成利综述罗成华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9年7期
关键词:回顾性生存期上皮

陈小兵 苗成利 综述 罗成华 审校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腹膜后肿瘤外科,北京 102206)

恶性间皮瘤是一种起源于间皮的高致死性的罕见恶性肿瘤,可发生在胸膜、腹膜、心包膜及睾丸等组织脏器,其中胸膜间皮瘤约占80%,仅10%~15%发生于腹膜[1,2]。恶性腹膜间皮瘤(malignant peritoneal mesothelioma,MPM)起病隐匿,预后差,及时治疗能有效改善预后。本文就MPM治疗及预后的研究进展进行文献总结。

1 诊断及分期

1.1 诊断

MPM通常无典型临床特征,常见症状为腹痛、腹胀、腹水及腹部包块。临床上常结合影像学及病理明确诊断并进行分期。MPM的典型CT特征为腹膜不规则增厚、大网膜呈饼状受累、肠系膜密度增高、腹部脏器浸润、区域淋巴结肿大、肠壁粘连固定[3]。根据CT表现,MPM可分为以下3种。①湿型:腹膜弥漫性小结节、腹水、肠梗阻;②干型:腹腔内单发或多发的较大肿块,无腹水;③混合型:同时兼有上述两类的CT特征。病理是MPM的确诊依据,WHO将其分为上皮型、肉瘤型和混合型(双相型),上皮型占85.12%,非上皮型占14.88%[4],其中,上皮型包括管状乳头型、微乳头型、梁柱状型、实体型等亚型[5]。

1.2 分期

1996年Jacquet等[6]提出腹膜癌指数(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 index,PCI),对术中肿瘤负荷进行评估。将腹部划分为13个区域,每个区域的肿瘤负荷评分如下:0分,无肉眼可见肿瘤;1分,肿瘤直径≤0.5 cm;2分,肿瘤直径>0.5~≤5.0 cm;3分,肿瘤直径>5.0 cm或肿瘤融合。上述评分总和即为PCI,最高可达39分。2011年Yan等[7]在PCI基础上又构建了MPM的TNM分期系统(表1),该系统涉及到肿瘤在腹膜内侵犯的程度(T分期)、腹腔内淋巴结转移(N分期)以及远处转移情况(M分期),对于评估疾病进展及预后有指导意义。

表1 MPM的分期系统

T1:PCI 1~10分,T2:PCI 11~20分,T3:PCI 21~30分,T4:PCI 31~39分;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1:有区域淋巴结转移;M0:无远处转移,M1:有远处转移

2 治疗

目前,MPM的一线治疗方案为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surgery,CRS)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然而,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该方案,我们需要根据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

2.1 CRS+HIPEC

CRS主要是指全腹膜切除,具体为6个步骤[8]:①大网膜±脾切除;②左上1/4象限腹膜切除;③右上1/4象限腹膜切除;④小网膜±胆囊切除;⑤盆腔腹膜切除;⑥幽门切除与消化道重建。临床上常用Sugarbaker细胞减灭程度(completeness of cytoreduction,CCR)评分法[8]评估术中的CCR:0分,术后无腹膜残余瘤;1分,残余瘤直径<2.5 mm;2分,残余瘤直径2.5 mm~2.5 cm;3分,残余瘤直径>2.5 cm,或存在无法切除病灶。手术指征[9]:①诊断明确;②年龄≤75岁;③ECOG≤2分;④无明显手术禁忌证;⑤无肝脏或远处转移;⑥术前评估预计能行完整的CRS。以下3个CT特点提示难以达到完全肿瘤细胞减灭[10]:①小肠节段性梗阻;②肿瘤与小肠及系膜交互存在;③小肠表面或系膜可见直径>5 cm的肿瘤结节。Verma等[11]报道197例CRS与379例未手术治疗总生存期分别为21、6个月(P<0.001)。Jin等[12]报道13例化疗组与22例CRS联合化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8、12个月(P<0.001)。Baratti等[9]对30例选择性腹膜切除与30例全腹膜切除进行比较,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40.0%和63.9%(P=0.0269)。可见,全腹膜切除可延长MPM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存率。

完成CRS后,可选择开放式或闭合式HIPEC。首先,将灌注导管置入腹腔,再将配置的化疗药液加热后行腹腔灌注,同时监测腹腔内温度,使化疗药液温度保持在(43±0.5)°C,持续灌注60~90 min[13]。适应证:①年龄20~75岁;②ECOG≤2分;③PCI<20分;④高危腹膜播散。禁忌证:①年龄>75岁或<20岁;②术前发现远处转移;③小肠系膜中~重度挛缩;④常规手术有明显禁忌证[14]。Yan等[15]报道372例HIPEC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长于29例未行HIPEC者(HR=9.489,95%CI:0.219~0.713,P=0.002),分别为56、23个月(P=0.049)。Verma等[11]报道197例CRS与216例CRS+HIPEC总生存期分别为21、61个月(P<0.001)。可见,HIPEC可延长CRS患者的生存时间。

同时,CRS+HIPEC的治疗方案也存在一些并发症。Raza等[16]综合分析30篇文献中2579例MPM接受该联合治疗方式,3级及以上并发症发生率为28%~41%,主要涉及肠漏、切口裂开、脓肿形成、心肺疾病、骨髓抑制等,围手术期死亡率为1%~11%。尽管CRS+HIPEC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但应当认识到未采用该方案的患者生存期更短[17],2006年米兰共识会议明确CRS+HIPEC为MPM最有效的治疗方式[18]。

2.2 术后腹腔灌注化疗

2.2.1 术后早期腹腔灌注化疗(early postoperative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EPIC) EPIC指术后第1~5天进行腹腔内化疗,可行性表现在:①术中腹膜表面易种植;②术后早期腹腔无粘连;③术中留置腹腔引流装置安全;④局部腹腔化疗可增加局部药效而不增加全身副反应;⑤在术后恢复期内实施和完成治疗,节约时间和金钱成本。Yan等[15]对401例MPM进行回顾性分析,94例EPIC与307例未行EPIC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64、5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Schaub等[19]回顾性研究104例CRS+HIPEC,69行EPIC与35例未行EPIC的总生存期分别为67、35个月,亦无统计学差异(P=0.345)。McConnell等[20]回顾性分析198例MPM行CRS+HIPEC治疗,85例行EPIC治疗与113例未行EPIC的3、4级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4.7%和31%(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EPIC可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HR=2.40,95%CI:1.24~4.66,P=0.01)。综上,虽然EPIC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无统计学差异,而且并发症的发生率升高,所以是否建议行EPIC有待商榷。

2.2.2 术后长期常温腹腔灌注化疗(normo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NIPEC) 术后长期NIPEC指术后半年内行6周期腹腔常温化疗,术后4~6周行腹腔置管化疗,每次连续5 d,每月1次;或21 d为一个周期,重复6周期;常用药物为紫杉醇和培美曲塞。适应证:①已接受CRS;②ECOG≤2分;③肝肾功能良好;④无骨髓抑制。Bijelic等[21]对9例MPM行CRS+HIPEC,进行NIPEC及全身静脉化疗共6周期,大多数出现1、2级并发症,主要表现为乏力、恶心、轻度腹痛等,只有1例出现导管相关感染,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不高。Sugarbaker等[22]对HIPEC联合不同术后化疗方式进行比较,42例CRS+HIPEC、58例CRS+HIPEC+EPIC和29例CRS+HIPEC+EPIC+NIPEC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4%、52%、75%(P=0.0374),接受NIPEC治疗者5年生存率明显升高(P=0.0108)。上述研究提示NIPEC在MPM治疗上有一定优势,然而,目前接受此类治疗患者人数较少,相关文献数量不足。因此,NIPEC能否成为MPM的有效治疗方式需进一步研究。

2.3 全身辅助化疗

新辅助化疗是在CRS术前3个月实施的全身化疗,常选以培美曲塞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时间约为6周期。CRS术前化疗的效果目前尚不明朗。Kepenekian等[23]报道42例接受新辅助化疗者总生存期明显短于84例未行新辅助化疗者(HR=2.30,95%CI:1.07~4.94,P=0.033),因此,对MPM患者行CRS+HIPEC不建议新辅助化疗,该治疗方式目前不被认可。

对于不能实施手术的患者可采取姑息性的全身化疗。目前,培美曲塞联合铂类作为一线辅助化疗方案,其他药物组合用于二线治疗[24],治疗几周期后可再次评估有无手术适应证。Le Roy等[25]报道20例因PCI高而不能手术的患者经过双向化疗(腹腔化疗联合全身化疗)后PCI下降,其中11例行手术治疗,术中10例CCR评分为0分,且2年总生存率达到83.3%。

2.4 其他治疗方式

Zalcman等[26]胸膜间皮瘤的三期临床试验证实顺铂+培美曲塞+贝伐单抗与顺铂+培美曲塞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8.8、16.1月(P=0.006),从而推测该靶向药对MPM也可能有一定疗效。抗PD-1和PD-L1抗体已在多种肿瘤类型中取得显著疗效,免疫治疗也成为抗肿瘤治疗的新方向。然而,上述治疗手段在MPM中仍处于初步研究阶段。

3 预后

MPM总体预后较差,可能与年龄、术前实验室检查指标、病理类型、术中PCI值、CCR、分期、是否灌注化疗药物等密切相关。

Magge等[27]对65例MPM行CRS+HIPEC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年龄<60岁(HR=1.1,95%CI:1.02~1.1,P=0.001),术中PCI<15分(HR=2.6,95%CI:1.1~6.2,P=0.04)和病理为上皮型(HR=5.5,95%CI:1.9~16.1,P=0.002)的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率低。可见,对于老年、术中肿瘤负荷较大以及非上皮型MPM患者,在围手术期管理方面需特别关注。Baratti等[9]报道 CCR 0~1分(HR=2.44,95%CI:1.45~3.97,P=0.001),病理为上皮型(HR=3.37,95%CI:1.42~7.97,P=0.006),全腹膜切除(HR=0.46,95%CI:0.21~0.99,P=0.048)及Ki-67≤10%(HR=2.87,95%CI:1.17~7.01,P=0.02)可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时间。Alexander等[28]回顾性分析211例CRS+HIPEC,结果显示年龄<60岁(HR=2.05,95%CI:1.24~3.39,P<0.01),病理为上皮型(HR=2.14,95%CI:1.17~3.91,P=0.01),CCR 0~1分(HR=1.81,95%CI:1.11~2.95,P=0.02)和顺铂热灌注化疗(HR=2.58,95%CI:1.49~4.47,P<0.01)的患者总生存时间较长。Li等[29]多因素分析100例MPM接受CRS+HIPEC治疗,术前血小板计数>367×109(HR=2.42,95%CI:1.3~4.49,P<0.01),CCR 2~3分(HR=2.70,95%CI:1.32~5.51,P<0.01)和术中PCI>20分(HR=2.81,95%CI:1.10~7.22,P=0.03)是预后的不利因素。Deraco等[30]对81例MPM行CRS+HIPEC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血清白蛋白<3.5g/dL(HR=4.0,95%CI:1.9~8.4,P<0.001),CCR 2~3分(HR=4.2,95%CI:2.0~9.0,P<0.001)和Ki-67>5%(HR=4.5,95%CI:2.1~9.5,P<0.001)是预后的不利因素。Kepenekian等[23]回顾性研究126例CRS+HIPEC,CCR 2~3分(HR=2.61,95%CI:1.13~6.04,P=0.025)和新辅助化疗(HR=2.30,95%CI:1.07~4.94,P=0.033)是预后的不利因素,此类患者总生存时间较短。因此,病理为上皮型,低Ki-67,术中PCI值低,选择全腹膜切除方式,手术切除彻底,使用顺铂热灌注化疗可改善患者总生存时间;老年患者,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低,血小板计数升高,接受新辅助化疗对总生存时间无积极作用。

Baratti等[31]回顾性研究108例CRS+HIPEC,病理为上皮型(HR=0.40,95%CI:0.19~0.82,P=0.013),无区域淋巴结转移(HR=1.98,95%CI:1.13~3.47,P=0.017),Ki-67≤10%(HR=2.55,95%CI:1.31~4.98,P=0.006)及免疫组化podoplanin阴性(HR=0.15,95%CI:0.05~0.48,P=0.001)可提高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eraco等[30]分析81例CRS+HIPEC,ECOG 1~2分(HR=0.3,95%CI:0.1~0.8,P=0.01),术前血清白蛋白<3.5 g/dl(HR=3.7,95%CI:1.8~7.6,P<0.001),Charlson合并症指数>3分(HR=2.4,95%CI:1.3~4.5,P=0.005),既往全身化疗(HR=2.5,95%CI:1.3~4.6,P=0.004)、Ki-67>5%(HR=2.7,95%CI:1.3~5.6,P=0.007)是无病生存的不利因素。Singhi等[32]对86例MPM行CRS+HIPEC进行分析,年龄≥60岁(HR=2.12,95%CI:1.20~3.75,P=0.01),PCI越高(HR=1.07,95%CI:1.02~1.12,P=0.004),CDKN2A丢失和(或)NF2缺失(HR=2.38,95%CI:1.15~4.94,P=0.019)不利于患者的无病生存期。综上,上皮型、肿瘤分期早、低Ki-67、podoplanin阴性可延长患者的无病生存时间,体能差、术前低蛋白、合并基础疾病、既往全身化疗、老年、高肿瘤负荷、CDKN2A丢失和(或)NF2缺失及术中有肿瘤残余的患者无病生存时间较短。

4 总结

MPM发病率低,由于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早期诊断率不高,且治疗效果欠佳,预后不良。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以及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不断研发,MPM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取得较大进展。虽然公认的CRS+HIPEC及后续的化疗有益于MPM患者的预后,但生存时间的延长仍有限。靶向药物及免疫治疗可能成为后续研究重点,为MPM的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猜你喜欢
回顾性生存期上皮
手外伤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回顾性研究
宫颈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1例并文献复习
重症监护室中合并肥胖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基于MIMIC-Ⅲ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miR-490-3p调控SW1990胰腺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
索拉非尼治疗肝移植后肝细胞癌复发的单中心回顾性分析
回顾性评估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测小肝细胞癌的准确性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程度与高危型HPV 清除率的相关性
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
肝癌TACE术后生存期小于1年及大于3年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长期吸烟容易患肺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