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观赏竹在太原的引种试验研究

2019-08-05 09:06
太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竹鞭巴山保存率

薛 斌

(太原学院,山西 太原 030012)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种竹、赏竹一直是北方人的梦想。太原地处黄河中游,山西省中部,无自然野生的竹种,因此引种观赏竹显得尤为迫切。首先是心理需求。国人受竹文化熏陶何止千年,“岁寒三友” “花中四君子”,尽显竹子虚心刚直的风骨;其次是观赏的需求。观赏竹的笋、竿、枝、叶千姿百态,色彩斑斓,无一不妙,无一不美;再次是景观需求。这种需求包括观赏竹对建筑物的“软化”作用,观赏竹对水体的“动化”作用,观赏竹对地形山石的“虚化”作用,观赏竹对其它观赏植物的“异化”作用。这些需求充分说明引种观赏竹的必要性,需求就是市场,需求就是方向,为生态文明建设,为美丽城镇建设,为城市双修建设,不遗余力做好观赏竹的引种工作。

1 试验区域概况

试验区域地处太原市小店区,东经112°41′,北纬37°49′,海拔753 m,年平均气温9.6 ℃,年平均日照2 675 h,年平均降水465 mm,无霜期平均182 d[1];试验地紧邻汾河,位于汾河东岸,土壤为沙土,间或有遗存的建筑材料,PH值为8.2,四周有建筑物包围,属于典型的小气候环境。

1.1 试验材料

经过对陕西省周至县楼观台百竹园的现场调研,并同园内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反复探讨,从适应性和观赏性出发,最终确定引种的观赏竹分别是淡竹、筠竹、曲竿竹和巴山箬竹[2]如表1所示。

1.2 试验方法

1.2.1 整地作畦

试验区共用土地240 m2,周围都是建筑物,土地内不同程度地遗留有建筑垃圾。通过人工翻土、平整和清除垃圾,并且施入农家肥400 kg,南北向作畦1.5 m×20 m。

1.2.2 运输栽植

2006年4月观赏竹由陕西省周至县楼观台百竹园负责起挖,包装并托运,翌日苗木抵达太原,以1 m×1 m的株行距开挖40 cm×40 cm的种植穴,穴底施膨化复合肥,然后栽植,每个品种80墩植两畦,共植8畦,覆土压实,并利用竹竿横向进行固定。

表1 试验材料的特征及引种依据Table 1 Characteristics of test materials and the basis of introduction

1.2.3 日常管理

栽植当日,漫灌一次,第二天再漫灌一次,此后视天气情况利用移动喷灌进行灌溉保湿,地表面利用半腐熟松果进行覆盖,第一个冬季用彩条尼龙网布缠绕竹杆进行保护,11月底漫灌一次上冻水,翌年3月漫灌一次解冻水[4]。

1.2.4 观察记录

对每个品种进行挂牌标识,并详细记录当年成活情况、越冬情况、翌年的复绿情况和出笋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竹子当年的成活率和当前的保存率

四种竹子同时于2006年4月初引入太原进行栽培,当年的成活率均在85%以上,到2016年4月淡竹和曲竿竹的保存率为零,筠竹的保存率为37.5%,巴山箬竹的保存率为98.5%,如表2所示。

表2 当年成活率和当前保存率Table 2 Annual survival rate and current survival rate

2.2 巴山箬竹两地的生长特征

四种试验竹,巴山箬竹的适应性最强,到2016年,生长特征与引种地基本一致,单位面积的郁闭度100%,如表3所示。

表3 巴山箬竹两地的生长特征对比

Table 3 Comparison of Indocalamus bashanensis’s growth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 two places 单位:cm

杆高杆径叶长叶宽节间长 引种地200~3001~1.525~353~838~42 试验地平均2001平均28平均3.522

2.3 巴山箬竹分株扩繁

2013年3月对巴山箬竹进行分株繁殖,分株株丛为30 cm×30 cm,当年成活率为100%,截止2016年4月,自主扩繁直径达3 m~4 m,竹鞭地下横走方向为1个~3个,当年笋的成苗高度为60 cm~100 cm。

3 结语

通过试验,巴山箬竹在太原地区表现出极强的适应性,在无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安全越冬。2015年太原遭遇-23℃[5]的低温,巴山箬竹仅植株梢部叶片受害,第二年生长发育不受影响,其余年份均无冻害出现。生态特征与引种地基本一致,表现出良好的观赏价值,自繁能力较强,当年分株,当年发笋,地下竹鞭以每年0.7 m的速度横走,生长强健。另外三种观赏竹需进一步试验。

猜你喜欢
竹鞭巴山保存率
阜新矿区矸石山适生树种分析
高节竹竹鞭空间分布及其数量特征
巴山送红军
塞罕坝人工林迹地更新方式及适宜树种分析
引种竹子竹鞭扦插繁育技术体系优化研究
巴山背二哥
天然苦竹林竹鞭及根构特征研究
巴山背二哥
红哺鸡竹不同施肥方法与地下竹鞭生长关系的研究
重点生态区位林分修复不同树种造林成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