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业中药饮片“辨识+炮制”综合实训教学模式探索※

2019-08-06 09:17刘西建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4期
关键词:中药学中药饮片炮制

张 艳 刘西建* 张 超

(1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5;2 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5)

临床中药学是一门医药交叉的二级学科,不仅与中医学密切相关,也与中药学密切相关,是中药“资源学”“炮制学”等分支学科的理论基础。目前“医不知药情,药不知医用”的现象非常普遍。前期研究表明,在中医专业中开设中药饮片辨识实训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中医思维,深化理解中药药性理论,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不仅符合中药学课程教学特点,也有利于中医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在中医专业开设中药饮片“辨识+炮制”综合实训教学,收到较好效果。

1 中医专业宜适当开设中药饮片 “辨识+炮制”实训课程

中医药学自古以来“医药不分家”,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同时也是药学家。但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致,学科也进一步细化,医、药专业化分较细,医、药脱节现象严重,“医不知药”情况普遍存在,甚至影响了中医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

为了改善“知药而不认药”现状,大部分中医药院校构建了中药标本室,开展中药饮片辨识实训课程,均收到较满意教学效果。本校也在中医专业开展了中药饮片辨识的实训课程,起到了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感性认识、深化理解中药基本理论与应用的作用。

但目前中药教学过程中仍普遍存在对中药炮制不够重视的现状。首先,在教材内容上,仅仅局限于总论中炮制目的与方法及各论中不同炮制品功效与应用差别的简要介绍,其他炮制知识涉及较少;其次,在教学形式上,教学方法晦涩、枯燥,缺少感性认识与技能操作相结合的实验教学形式,教学大多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虽然现在能够结合多媒体教学,但仍以说教为主,同时教师引导不够;再者,中医专业学生对中医与中药可分不可离,普遍认识不深;沈力等[1]调查研究发现中医专业大中专毕业生普遍缺乏中药炮制知识,尤其欠缺炮制操作技能及饮片识别与质量评判能力。这不利于临床用药过程中突出中医特色,保证和提高中医疗效。因此,在中医专业开设中药饮片“辨识+炮制”实验、实训课程是非常必要的。

2 中医专业 “辨识+炮制”综合实训教学的实施

2.1 开设具“中医特色”的炮制实验课程 中医专业学生开设炮制学课程,宜结合中医专业学生特点,开展体现“中医特色、中医思维”特征的中药炮制学课程,让学生能够在整体上把握中医与中药学的内在密切联系,切实感受到中药炮制与中药药性、功能之间的联系。

因此,给中医学专业学生开设炮制课程,不同于中药学专业学生,不宜要求学生重点掌握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而是要求简单了解中药炮制的一般方法,了解操作过程,了解中药炮制品的质量标准,重点明确中药炮制对中药药性、功效的影响,掌握不同规格炮制品功效的差别。

2.2 “辨识+炮制”综合实验教学步骤 理论课开设到一半时开始综合实验教学,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8~10人。先让学生参加3次(每次课2学时)中药饮片辨识课程,掌握一定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再开设2次(每次课2学时)具“中医特色”的炮制实验课程。

“辨识”实验课上,先由教师讲解并示范辨识方法及性状与功用的关系,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中药饮片,主要通过视、触、嗅、尝等实验技能观察中药性状,并体会、领悟性状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以深入理解中药性能理论。

“炮制”实验课过程中,为了弥补本学科师资不足问题,本次特聘请本校炮制学专业教师进行授课,为了在有限的学时内提高效率,提高动手能力,加深印象,特选取代表性强、简单易操作的药物开展实验,如王不留行、薏苡仁、车前子、黄芪等。实验过程中,先由专业教师给学生讲解中药炮制品的质量标准、炮制要点、并示范操作过程,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炮制药物,观察与体会炮制前后药物“味”“质地”等性状变化,并与药性、功效、应用联系,分析探讨其变化原因,记录实验、写出实验报告。

2.3 考核与评价方法 采用布鲁姆的目标教学法,在反馈-矫正的教学环节中,开展形成性评价教学方法。就学生实验中出勤、表现、动手能力等做出评分,以督促学生。评价指标分为实验原始记录(占10%)、实验表现(占10%)、实验报告(占20%)、自评与组间互评(占10%)和期末考试(占50%)。各个指标的评分标准为:(1)原始记录是否规范;(2) 实验操作技能是否熟练;(3)实验报告书写是否严谨和实事求是;(4) 自评与组间互评:根据学习态度、贡献、沟通和合作等方面,每位学生进行自评与组间互评。

2.4 实施效果 综合实验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主要表现为:(1)弥补中药学知识体系缺陷,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中医学专业2个班级的中药学期末考试卷面平均成绩分别为76.3分和75.4分,综合实验出勤、表现、动手能力、实验记录、实验报告得分后,总成绩分别达到83.6和82.5分。较以往历界平均成绩均有显著提高。(2)开阔思路,促进学习主动性,深化中药药性理论的理解与运用,培养中医思维,一定程度上改善“医不知药情”现象。本次研究发放调查问卷113份,收回102份,收回率90.3%。其中96%学生认为该综合实训能够调动学习兴趣,94%认为对学习中药学有帮助,认为参加该实验能开阔思维,95%认为能够提高动手操作能力,93%认为适当开设“辨识+炮制”综合实验教学课程能起到改变“医不知药情”作用。学生认为可以加深炮制对改变中药药性、功效作用的理解与运用,对日后有很大帮助。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中医专业中药饮片“辨识+炮制”综合实训教学效果的调查[人数(%)]

2.5 需改进之处 通过调查问卷,部分学生希望增加炮制实验课时,增加药物数量与种类,希望了解具体炮制过程,并亲自动手实践。但本课程授课老师基本都是中医及其相关专业毕业,多数老师的学习生涯中并未系统学习中药鉴定学、药用植物学、中药炮制学等课程,讲授中药标本辨识、中药炮制有一定难度,针对这一现状,宜邀请相关专业教师对授课教师进行培训,以增强师资力量,并适当增加课时、实验内容、药物品种、实验设备。

3 对中医专业 “辨识+炮制”综合实训教学的思考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医学院校培养学生的重要环节就是进行实验实训教学[2]。在倡导素质教育教学理念的今天,中医专业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验教学作为高等教育中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各级主管部门的重视[3]。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可给予学生施展才能的机会,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的学习行为转化为主动的求知行为[4]。

中医专业开设“辨识+炮制”综合实训教学,可以利用实验课形象化和直观化特点,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动手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开阔思路,有助于提高对中药基本理论理解与运用,弥补中药学知识体系短板,引导、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提高临证辨证用药的准确性,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开拓型人才。

猜你喜欢
中药学中药饮片炮制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桂枝汤煎服法对临床中药学实践的启示
炮制专家王琦论现代中药炮制研究的“2个时期3个阶段”
3种姜汁炮制后厚朴对大鼠胃黏膜损伤的抑制作用
清半夏炮制工艺的优化
中药饮片市场监管乏力
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作用及改进策略分析
中药饮片鉴别真伪的意义及相关方法
易混淆中药饮片安全用药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