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不可译现象

2019-08-06 09:08曹雪慧
科学与财富 2019年21期
关键词:可读性翻译策略跨文化

摘 要:翻译的功能和目的之一是实现跨文化交际,翻译使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的人与文明实现交际与沟通,使译入语读者通过翻译欣赏异域文学等等。但是,在这种跨文化的交际中存在着很多不可译现象,或多或少地影响文学作品译本的可读性。本文将就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诸多不可译现象进行探究,浅析不可译现象产生的原因,并以汉语和朝鲜语为主要研究对象,讨论如何解决汉语同朝鲜语在翻译中不可译问题。

关键词:跨文化,不可译,可读性,翻译策略

1.跨文化交际中存在不可译的原因

翻译作为实现跨文化交际的手段,在全球化的今天越来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翻译虽然解决了交际障碍,但是翻译中仍然存在这许多不可译的问题,而这些不可译因素大多数都是出于文化层面的。以汉语和朝鲜语的互译为探究方向,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朝鲜文明虽然被列为中华文明的分支,有史以来,朝鲜半岛同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共存于“中华圈”,朝鲜半岛的历史和文明深受儒家文化和汉语汉字的深刻影响。但是朝鲜半岛文明与中华文明还是存在着许多不同,单一民族与多民族的差异、大陆国家与半岛国家的差异,历史文化和人文风俗等等的不同,使得两种文化存在着文化维度上的不同,而这种不同则深深烙印在两国国人思想和语言之中。

其次,汉语与朝鲜语隶属于不用的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汉语是孤立语,用语序和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汉字表意文字。朝鲜语是阿尔泰语系,朝鲜语是黏着语,用词尾表达语法关系,朝鲜语的文字属于表音文字。这样的区别使得汉语与朝鲜语在翻译的过程存在大量不可译的元素。

再次,在跨文化的语境下,文学翻译致力于提高译作的可读性,然而翻译本身就是一项“戴着脚镣跳舞”的创作行为,即符合原文的内容又要还原原语作品的‘滋味本身就是一件极其富有挑战的工程。

2.中朝互译中的不可译现象

跨文化交际中不可译问题,主要指文化层面的不可译性。笔者将中朝翻译中的不可译现象分为三个大类如下:

第一类为俗语、谚语的不可译现象:俗语、谚语本身就是每个民族,每种文化总结出来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精炼而又富有内涵的语言表达形式。各国的俗语、谚语中都蕴含着民族文化特色和集体思想与智慧,但是正因如此,在跨文化交际中,俗语谚语的翻译存在不可译性。例如,朝鲜语: . (说老虎,老虎到。)这句俗语经常出现,朝鲜半岛地理形势为多山结构,老虎的意象十分恰当,十分具有乡土气息。但是,如果直译为“说老虎,老虎到”译语读者则不能理解其中内涵,这种文化上的矛盾体现了翻译中的不可译性。

第二类为古典名著的不可译现象,这种不可译是十分普遍的,比如文言文的翻译,四大名著的朝鲜语翻译。文言文本身具有凝练而内涵丰富的特点,所以文体风格多属于典雅而气势恢宏,但是在翻译中这种凝练美大多数随着翻译的解释而遗失。这也是译文可读性与保持原作风格之间的矛盾之处,翻译中的不可译想要转化为可以必定要有牺牲。而对于古典名著、文言文这一类的作品,想要转化这种不可译,要做出的牺牲是极大的。

第三类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内容的不可译现象。每个民族都具有属于自己的文化特色,从其特有的文化特色孕育出属于本民族特有的词汇。在跨文化焦急的语境下,翻译的目的是相互理解,进而产生交集,然而这种独有的民族特色词汇,在翻译过程中,确实很难准确还原其内涵的。例如,朝鲜语中“ ” 是朝鲜王朝后期民间流行的一种演唱形式,但是中文直接将其翻译为“盘索里”,很难直接让汉语读者理解其内涵。再比如,汉语中“小康社会”是中国当今社会经常使用的主流词汇,但是在翻译为朝鲜语时很难找到一个准确恰当的对应形式。这种有国家、民族特色的词汇在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着普遍的不可译现象。

第四类是翻译界普遍公认为不可译的——诗歌。以汉语诗歌为例,中国有史以来诗歌都具有音韵美的特点,词句凝练,抑扬顿挫,工整押韵。但是将其翻译为朝鲜语的过程中,这种中国诗歌特有的美感则多半荡然无存。诗歌的不可译性始终是翻译领域最难突破的问题之一。

3.解决不可译现象的翻译策略

虽然跨文化交际中的不可译现象时时存在,但不可译不是绝对的,我们仍然可以找到折中的翻译策略来解决其中的矛盾。

从提高文本的可讀性入手,翻译的目的终究在于让译入语读者能够理解原作要表达的内涵,那么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可译的内容大多数情况下,采用“归化”形式的翻译策略。“归化”归化丧失掉了异国情调,却保留住原语的内涵,即使用解释性的语言去翻译文章,也可以说是“意译”的翻译方法。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译出原文的思想内容,形式上与原文不一致,但译文符合译语的表达习惯,流畅,易懂。1

然而,“归化”的翻译策略并不能解决多有不可译的部分,跨文化交际不仅要求同存异,此时便要求保留各民族文化的特有丰韵。译者需要考虑翻译时应该保留的文化特色,切不可过度强调译入语的完全对应,而是要有选择地保留属于原语的语言文化特色。

综上所述,在跨文化交际中,翻译面临的不可译现象还有很多,我们也尽量地还原和再创造原语文本的内涵和形式。翻译的不可译性不是完全不能翻译,而是程度上的,这种不可译主要存在于文化维度,汉语和朝鲜语互译时的不可译问题同样是由两国文化和民族、语言特色不同造成的。然而,翻译时自古以来就进行的交流活动,不可译的问题经过人们探索,终将助人们重建新的“巴别塔”。

参考文献:

[1]全华民.汉朝朝汉翻译基础. 延边大学出版社, 2003.10

[2]许钧. 翻译概率.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03

[3]孙艺风.翻译与跨文化交际策略[J].中国翻译,2012,33(01):16-23+122.

作者简介:

曹雪慧(1995-),满族,吉林省吉林市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朝鲜语翻译口译方向.

猜你喜欢
可读性翻译策略跨文化
可读性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
对增强吸引力可读性引导力的几点思考
浅谈对提高党报可读性的几点看法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