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基地航空公司发展的“形”与“势”

2019-08-07 09:06云南省交通运输厅省地方民航发展局肖志文
民航管理 2019年6期
关键词:吞吐量昆明航空公司

□ 云南省交通运输厅(省地方民航发展局) 肖志文/文

“十三五”以来,云南民航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提出将云南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新定位新要求,按照中国民航局和云南省人民政府联合发布的《昆明国际航空枢纽战略规划》,加快由民航大省向民航强省转变。2018年,全省民航运输起降53.29万架次,旅客吞吐量6758.1万人次(全国省区市排名第4位),货邮吞吐量47.5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6.2%、7.6%、2.7%。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全年保障飞机运输起降36.07万架次(全国机场排名第4位),旅客吞吐量4708.81万人次(全国机场排名第6位,全球排名第35位),货邮吞吐量42.83万吨(全国机场排名第9位),分别比上年增长3%、5.3%、2.5%。全省民用运输机场15个(全国机场数量排名第3位),旅客吞吐量超过百万人次的机场有7个。在建设民航强省和打造昆明国际航空枢纽中,基地航空公司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初显“增”的态势

(一)规模不断扩大。

一是基地航空公司数量增加。2018年3月南航云南分公司正式挂牌成立,云南基地航空公司共7家;二是机队规模不断扩大,除南航云南分公司外,2018年6家基地航空公司在册飞机共198架(东航云南公司78架、祥鹏航空54架、昆明航空26架、川航云南分公司14架、瑞丽航空18架、红土航空8架),比“十二五”末期增加45.5%,年均递增20架左右,年递增13.2%。图1为2015年至2018年云南基地航空公司在册飞机数量对比。

(二)航线逐年增加。

截至2018年底,6家基地航空公司累计执行定期航线470条(国际和地区68条、国内402条),通航点313个(国际和地区52个、国内261个),比2016年分别增加43.2%、20.8%。图2、图3分别为2016年至2018年基地航空公司定期航线、通航点对比分析。

(三)运输能力增强。

2018年,6家基地航空公司累计运输起降38万架次,运送旅客3287.6万人次,比2016年分别增加15.6%、19.8%。图4、图5分别为2016年至2018年间云南基地航空公司运输起降架次、旅客运输量对比分析。

(四)市场份额占比大。

2018年,全省有50家左右的国内外航空公司在云南航空市场上运营,其中6家基地航空公司在昆明长水国际机场的运输起降架次所占市场份额为67.5%,旅客吞吐量占66.1%,货邮吞吐量占48.1%。2018年6家基地航空公司份额见图6所示。

存在“短”的弱项

虽然云南基地航空公司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依然存在不充分、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与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和昆明国际航空枢纽打造有差距。

一是战略协同度不紧密。国家将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定位为国际航空枢纽,云南省明确提出了民航强省建设的目标任务。《昆明国际航空枢纽战略规划》中明确把构建航线网络作为8项战略重点之一进行谋划。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基地航空公司属于子公司或分公司,自主决策经营权限有限,话语权较小,与地方政府在民航发展战略的协同度不高。

二是航线网络不完善。基地航空公司在航线网络布局、开拓航空运输市场等方面还需强化,干线和支线网络缺乏有效衔接,在云南航线航班上的投入还明显不够,国际航线和通航点仅占已开通航线和通航点总数的16%左右。

三是发展规模偏小。从总体上看,云南基地航空公司数量已经达到7家,但规模还偏小,大部分基地航空公司成立时间较短,专业技术人员短缺,限制了机队规模扩大,全省缺乏大型网络化基地航空公司。

四是难以满足发展需要。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按照建设民航强省和打造昆明国际航空枢纽的目标任务,2020年全省机场要实现年旅客吞吐量1亿人次,2030年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2亿人次,这些发展目标的实现需要强有力的基地航空公司作为支撑。

奏响“高”的音符

为充分发挥云南的区位、资源、开放优势,更好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落实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民航强省建设的目标任务,着力打造昆明国际航空枢纽,构建广覆盖的航空网,加大云南省至南亚、东南亚国际航线的开辟力度,拓展国际化、大众化的市场空间,迫切需要高质量发展的基地航空公司。

(一)突出“进”的态势。

发展是第一要务,航空运输业有着明显的规模效应和网络经济性。一是增加运力投放,鼓励基地航空公司扩大机队规模,优化机队结构,引进宽体机型,提高运营规模、网络拓展和运行效率;二是完善航线网络,航线布局是航空公司发展的基础,基地航空公司要统筹国际与国内、干线与支线的发展,完善航线网络布局,形成便捷广泛的航线网络吸引中转旅客;三是提高中转能力,机场与基地航空公司、航空公司之间要实施协同发展战略,开展中转联运,行李直挂,一票到底,打造跨航司中转服务产品。

(二)体现“新”的应用。

创新是第一动力。基地航空公司要践行“数字化智慧服务”理念,通过建立大数据,实现智能化、智慧化,推进智慧出行服务平台的搭建,丰富平台功能,打造智慧航空公司。要与机场建立相互依存、相互共享、合作共赢的战略协作机制,共同

构建智慧机场,推进公司在安全防范、生产运行、旅客服务等环节的信息化集成,开展“无纸化”、人脸识别、自助值机、自助托运、空中W i-F i、智能问询等系统建设,让旅客出行更加智慧、便捷,增强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推动“互联网+”在基地航空公司运营管理中的应用,将移动互联网与航空出行全流程服务结合起来,以“一部手机游云南”为切入点,创新航空旅游产品开发模式,推动航空旅游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打造集成一站式服务的航空公司应用平台,为旅客出行提供门到门的服务。

(三)制定“扶”的措施。

要支持基地航空公司做大做优,谋划打造竞争力强的大型网络化主基地航空公司,深化战略合作,实现战略上的高度协同;进一步研究制定航线培育扶持政策,对基地航空公司扩大机队规模特别引进宽体机给予奖励;鼓励基地航空公司优化布局航线网络,加大航线培育资金的扶持力度,对新开和加密南亚、东南亚国家首都和重点经济旅游城市航线、连接主要国际枢纽的洲际航线、以及开辟省内环飞串飞航线给予倾斜支持;提高昆明长水国际机场的保障能力,加快推进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优化空域结构和空管保障水平,有效增加时刻资源和容量,在航班时刻、候机楼、停机位等基础设施和资源方面给予基地航空公司倾斜。

(四)呈现“质”的提升。

一是实施差异化发展。鼓励基地航空公司在利用自身优势拓展航线网络的同时,明确自身定位,细分市场,打造更为鲜明的品牌特色。对具备一定实力的基地航空公司,集中运力加快开辟广覆盖的国际航线网络,同时加密加厚云南至全国各大中城市的国内航线航班,加速形成以昆明为核心的便捷高效的国际化中转枢纽;对发展初期的基地航空公司,鼓励引导其以构建省内航线网络为重点,进一步加密昆明至各州市机场航线的航班频率,不断新开和培育州市机场之间的环飞串飞航线。二是进一步强化人才支撑。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从选、用、育、留方面推进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培养飞行、机务和运营管理等航空运输业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层次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为基地航空公司发展奠定人才支撑。三是全面提升服务品质和运行质量,实施全流程的质量管控,不断提高航班准点率。

猜你喜欢
吞吐量昆明航空公司
雪中昆明 一梦千年
航空公司的低成本战略及其实施对策探讨
IATA上调2021年航空公司净亏损预测
쿤밍(昆明)에 로봇이근무하는 주차장 등장
2017年3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2016年10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2016年11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2014年1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抗战初期昆明文协成立的前前后后
昆明的眼睛昆明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