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壮大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对策思考

2019-08-07 02:05韩智伟关晓英
理论观察 2019年5期
关键词:新动能经济发展新时代

韩智伟 关晓英

摘 要: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进入了拓展期,成为当下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平稳增长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主导力量,为推动我国经济快速繁荣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故此,加快壮大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有利于推进创新战略发展、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应对新技术革命下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从而为我国经济社会快速繁荣与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发挥重要的引擎作用。

关键词:新时代;经济发展;新动能

中图分类号:F2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05 — 0055 — 03

一、简述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内涵与外延

新动能是相对于旧动能来讲的,新动能是指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形成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都会产生新动能。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是党和国家对当下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战略研判,也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工作重点方向的推进层面,从整体上、结构上、层次上遵循了经济演进的规律,不断推动新旧动能“增量崛起”与“存量变革”并举,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提升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高层次、高效率的运转水平,从而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繁荣与发展。

2019年以来,我国经济新动能的加速提升,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韧性。据统计,一季度以来,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的投资比重分别增长11.4%、19.3%;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6.9%,比全部投资快10.6个百分点;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比规模以上工业快0.2个百分点。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城市轨道车辆、新能源汽车等等一批新产品、新技术如雨后春笋般的快速增长,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综上来看,这种经济发展韧性十足,为整个大环境的高质量发展,以及积极应对外部调整,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新动能就是要给经济增长带来新活力、新动力、新能量,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是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为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带来了行稳致远的效果。从新动能的内涵来看,新动能具备表象内容与深层内容两个向度,从新动能的表象内容来看,新动能是“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这“四新”经济活动;从新动能的深层内容来看,新动能是指新制度、新主体、新市场。新动能涵盖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对应改革、转型、创新这三个维度。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实现以“智能+”赋予制造业转型升级,强化新知识、新技术的支撑力度,逐步实现由“互联网+”向“智能+”、由“转型转手”向“经济支撑”、由“体制改革”向“双创投资”转变,不断促进传统产业升级转型,厚植创新、创业、创造土壤,加快壮大新兴产业,使经济发展新动能成为当前我国整体和局部发展经济过程中最为活跃的板块和最为能够吸引发展要素的成长体。

经济发展新动能是从增长动力的角度来看待的,能够有效推进经济结构和动力结构的转变,加快驱动创新发展、推进技术进步、提升消费升级,使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中,抓好大方向、把握大机遇,催生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等模式,测算经济活动发展规模、结构和质量等方面,强化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的支撑力度,促进我国数字经济、智造经济、绿色经济等成为发展主流,从而为新动能提供更大、更广、更深的市场、资本、土地和生态空间,全力聚焦高质量、竞争力和现代化经济发展新定位,使之统筹谋划、精准推进,努力把新旧动能转换作为引领和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工程,全面助力我国经济社会快速繁荣发展。

二、制約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桎楛成因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潜在优势和巨大韧性,尤其是加快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的过程中,产生了以分享经济、信息经济、智能制造等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不仅实现了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引擎,而且也激发了我国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但在发展阶段上,我国不可避免地陷入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悖的发展逻辑,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成因。如果想要打破这一僵局,必须从我国当前的规模、结构、质量等层面入手,有效把握经济发展规律与趋势脉络,剖析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桎楛成因,为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注入发展新活力,实现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的发展。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

从规模视角来看,我国当前主要通过扩大再生产来增加经济规模,这种方式过于侧重“数量”的发展,而匮乏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就目前来看,我国的产业结构并不十分合理,呈现出相对偏小的发展现状,主要表现在产业规模和经济主体数量等问题上。虽然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新旧动能的快速转换,不断壮大新兴技术产业,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形成了一批良序化、健康态、长效性的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从整体来看,尤其是从发展质量和规模的角度去分析,这种以“数量”所堆积的发展成效,俨然占据国民经济比重的绝大多数,而新兴技术产业的比重过于偏低,这也充分反映出当前我国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速率较为缓慢,旧动能仍旧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再者,全力推进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必须要以新知识、新技术等密集型产业为支撑,有效破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悖的发展逻辑,逐步替代高耗能、高污染等传统产业,然而,这种以新知识、新技术等要素为支撑的新兴产业,相较于当前世界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来讲,我国仍旧处在初步探索阶段,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新兴产业较少。

(二)新兴技术企业数量较少

经济发展新动能,必须是以实体经济为基础,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要素为支撑,加快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促进创新型企业与高校院所、科研机构等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进而不断推进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等形式的扩展。但是,从目前统计数据来看,掌握这种新知识、新技术的创新型企业的数量较为偏少,甚至未能有效达到世界发达国家的知名高校那样,将人工智能、清洁能源、虚拟现实、量子信息等新技术与创新型企业形成无缝对接,全方位地促进创新理念的普及与推广,从整体上、全局上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加快培育和壮大新动能,实现新形势下的大发展与大融合。

(三)整体结构的不合理

当前,新兴产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一大支撑,但从整体结构来看,却存在着产业结构、企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的不合理。首先从产业结构来看,我国新兴产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雷同,以及产业集群的不完善等现状,这主要表现在各省区发展新兴产业的比重过于趋同,且对于生产的主体部分与配件部分也存在着比例失衡的问题,难以形成横向匹配与纵向链条之间的无缝契合。其次,从企业结构来看,我国新兴产业主要集中在传统制造业,而智能制造、清洁能源、虚拟现实等具备新技术企业所占比重较低,这也反映出我国新兴产业的分布结构并不十分合理。最后,从要素投入来看,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资源、生态环境等传统要素的投入,对于新资源、技术、人才等为代表的新要素投入比重,虽然在2015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后有所上升,但从整体上来看,我国新要素对于旧要素的替代能力与水平仍旧处在偏弱的状态。

(四)区域发展不协调

区域发展不协调使得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差,这主要表现在东西之间、南北之间、各省份以及地市之间,由于地理区位、资源环境、人口数量等等先天因素,造成经济发展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各省(市)之间的不协调,这一现状主要体现在新主体的规模和数量上,我国新兴技术企业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和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发达省份,二三线城市和其他偏远、落后的省份则没有具备与之匹配的资金、知识、技术等要素,很难培育和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二是城乡之间的不协调,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发展形态,致使当下的资源大多集中在城市,农村缺乏发展新动能的能力,尽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但要想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在目前阶段来看还是有着一定阻力的,无法全面实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规模化,促进传感器、机器人、测绘工程、GPS定位、数据分析等新技术与精密农业的结合,实现我国第一产业的智能化发展路径。

(五)质量不高问题

新兴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是否具备尖端科技,这也是发展经济新动能的主要标志。从我国近几年的发展成效来看,我国当前众多产业缺乏尖端科技实力,致使在全球产业链中处于中低端位置,呈现出国际竞争力不强等现状。而类似具有尖端技术的华为手机,由于自主研发5G芯片,才在当下手机市场中抢占了一定席位,但是这种成功案例在我国却并不是很多。同时,当下新兴产业对竞争力水平的要求也很高,我国具备行业龙头企业的数量较少,对于通信设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互联网、大数据等具有一定尖端水平的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却很少有顶级品牌企业。

三、培育和壮大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对策建议

经济发展新动能,就是为经济发展这辆“飞车”安装一个大功率、高效率的新型发动机,在“换道超车”上继续推动经济向前发展,保持稳定、持续、协调、健康的发展态势,这对于发展中国经济、区域经济、地方经济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影响。因此,培育和壮大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需要多方合力共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助推我国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业经济全力发展新动能,提质增效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能力,多方面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培育新兴产业、高附加值产业、资本科技密集型产业,实现经济发展在质量、效率、动力等方面的大变革,打造我国健康、良序、长效的国际竞争力,助推我国经济社会的大发展与大繁荣。

(一)持续弱化对旧动能的依赖程度

经济发展新动能有助于加快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步伐,提升新经济成长速度,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动力结构、进程和发展趋势,降低长期粗放增长方式,更好地以经济形态变革推进创新驱动实践。因此,我国应当以新发展方式持续催生新旧动能转换,弱化对旧动能的依赖程度,以期在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经济的进程中,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新作为、新途径,有效突破现有困境,实现以新要素供给来提升生产率,增强绿色新供给能力。同时,还要加快推进我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建立以产业为基础的新旧动能转换机制,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加快颠覆性技术创新培育力度,实现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调解新型要素与传统要素的互利共生关系,从整体上、结构上、层次上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不断建立长效发展机制,使我国能够持续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健康、良好、可持续地繁荣与发展。

(二)加快實施创新驱动战略

我国未来将会长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并把这一国家发展导向纳入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之中。可见,创新要素越来越受到经济发展的重视,不断依靠科技创新来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实现创新驱动为核心的新型发展模式。因此,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过程中,我国应当从新兴技术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人才支撑保障等路径下手。具体来讲,首先要大力发展新兴技术产业,不断优化产业布局,以高质量发展方式去引领经济发展,促进资源节约型产业、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生态产等新兴技术产业全面推进和发展,有效提升产业效益,确保新一代信息技术、健康医疗、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新主导产业快速增长。其次,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应当不断开发自主知识产业和核心技术,降低对外国技术的依赖程度, 有效保障科技支撑整个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在原有基础上,建立我国自主创新示范区,围绕经济发展和产业建设,与国内外各大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进行技术研发与推广,强化科技研发、孵化育成、成果转化为一体化的工作机制,用以支撑国家现代化建设。最后,强化人才支撑保障力度,人才是新一轮竞争的核心要素,应当着力培育人才、凝聚人才,培养和引进一批高端型、领军型人才,促使这些人才具备高技能、高水平、高能力,打造一定具有高技术含量和发展前景广的研发团队,促使人才机制与发展进程相契合,更好地支撑和服务我国的大政方针建设进程。

(三)完善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制度建设

发展经济新动能,需要一个稳定、宽松、健康的成长空间,制度就是营造这一成长空间的根本保障。随着新一轮竞争所带来的压力和挑战,我国应当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深化市场化改革机制,努力构建一个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我国应当不断完善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制度建设,严格制定和执行发展的新标准,形成新产能创造市场倒逼状态,使之全面提升新技术改造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过程,培养和壮大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等,为新动能的成长开辟更加广阔的成长空间。此外,还应用制度建设来作为整个新旧动能转换的防线保障,通过设计合理的保障措施,抓好事前、事中、事后等全过程监管,不断营造公平有序、开放包容、合法健康的营商环境,为完善经济发展新动能提供充足的制度保障,确保我国新动能长效发展,从而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

〔参 考 文 献〕

〔1〕申世英.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山东省经济发展探索〔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03).

〔2〕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旧动能转换的思路建议〔J〕.刘传江,付明辉.经济界,2019,(01).

〔3〕陈宝明,田杰棠,贺俊,李东红,李钢.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J〕.中国科技论坛,2018,(08).

〔责任编辑:孙玉婷〕

猜你喜欢
新动能经济发展新时代
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积极培育和壮大新动能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鲁企“新动能”
培育县域经济增长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