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碚:平衡经济理性和本真价值

2019-08-09 08:47陈茜
商学院 2019年1期
关键词:慈善利益价值

陈茜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取得令世界瞩目的经济发展奇迹。在我们为此欢呼时,有学者更希望通过反思,找到改革开放下一程中国企业的价值成长之路。

当下,我国正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从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平稳过渡。从微观层面上,企业经营者们该以怎样的行动去践行这条高质量发展之路呢?

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经营报社社长、《商学院》杂志总编辑金碚提出,当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按照商域经济学的逻辑,在多样丰富的商业生态中,制度设计不能一味追求以经济理性为主导的优胜劣汰法则,还要注重公平、绿色、共享等本真价值。正如,生物界中的竞争结果也并非赢者通吃,而是多元共生,在经济竞争中,最终也将呈现出多元价值文化和制度形态共存的企业类型。

价值文化融入经济理性

不可否认,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过度攫取合作伙伴、员工利益,甚至放弃诚信经营的价值观底线的现象,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与此同时,也有很多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积极做出努力,无论是公益慈善,还是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同时兼顾所有利益相关者,推动企业价值观落地。这背后也体现了现实中“经济人”的复杂性。

金碚指出,按照市场经济原教旨价值观,抽象掉了所有的价值文化因素,而只留下赤裸裸的“经济理性”。“经济人”行為被抽象化为“贪婪地”和无限地追求可以货币单位计量的“财富”。但是,在现实中根本没有这样的抽象“经济人”,自私的人和自私的企业是难以被接受的,因而往往是严重缺乏持续竞争力的。

当中国经济增长的高速阶段经过之后,仅仅利用经济理性思维来看待中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解释力已经不够。在这样的历史节点,金碚提出了“商域经济学”这一新的学科研究方向,通过引入价值文化和制度形态因素,以弥合经济学抽象逻辑之断点。

经济理性、制度形态和价值文化三者之间共同作用,才构建了一个更为真实的商业世界经济现象空间。经济活动必然受价值文化的深刻影响,而且,价值文化还会影响制度形态和秩序特征,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文化是制度之母”。

金碚指出,如果仅仅从经济理性的角度来看,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把成本压到最低,而不顾其他利益相关方,这样的企业和资本可能是嗜血。但是,这不是现实中企业决策和行为的唯一维度,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价值文化和制度形态。

只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过时”

反思米尔顿·弗里德曼提倡的“金融资本主义”模型,即主张企业唯一的社会责任就是使利益最大化进而分配给股东,已经成为企业希望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共识。

玛氏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布鲁诺·罗奇在《互惠资本主义:从治愈商业到治愈世界》一书中提出,衡量和管理资本应有多种形式,而不仅仅是金钱。经济增长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提供资源的星球、改变资源形态并创造价值的人,以及以确保体系中的流动性为首要目的的金钱或利润(金融资本)。

他提倡不仅仅是通过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或慈善来削弱资本主义的负面影响,而是建立一个更完善的资本主义模型,这个模型可衡量、可测试,并且能够取得更出色的业绩,因为它同时调动了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自然资本和金融资本。

不再仅仅通过慈善活动来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实践,而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融入价值文化因素,让产业链中的利益相关者,以及社会、自然利益得到发展,也是价值型企业的特点。

金碚指出,把企业发展的唯一目标定为为客户提供最好的产品,获得最大的利润,回报股东。这种思想是古典式企业思想。

自由主义的经济学家认为,如果要求企业必须去关注社会利益,则是破坏市场经济制度。市场经济的制度就是企业要追求利润最大化,把好的产品提供给消费者后,就尽到了社会责任。

“虽然这也不错误,但是在现实中这并不是唯一的企业发展理念,而且这类企业的竞争力未必更强。” 在现实中,价值文化和制度因素也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而且往往是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在真实的世界中,没有两个企业是完全一样的,最主要的是由价值观和文化特质所决定的理念,决定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商域经济学可以从三维视角,更好地解释企业竞争力的因素。

从做慈善到成为社会企业

谈及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问题,金碚指出,一些企业家在做公益慈善时,有的更偏向于自利心,有的则是自觉而发的同理心和利他动机。如果有人认为,做慈善归根结底是为了对自己有好处,可以树立良好形象,其实也是一种自利心。而如果真正处于利他动机来进行商业活动,这不同于做慈善,而是叫做“社会企业”。

一些伟大的企业家往往会成为社会企业家,比如比尔·盖茨、稻盛和夫、尤努斯等。由于社会企业的逻辑是以社会利益为目标,而且要以可持续的方式,即商业经营的方式,不断地实现社会利益目标,其经营难度是比较大的。

社会企业也是一个特别值得研究的“商域”,商域经济研究者会非常关注社会企业研究。

“同理心每个人本来具备,只是被人们所忽视或者被制度所抑制。如果没有同理心,人们都不关心绿色发展、气候变化,那么人类命运共同体就会崩溃。”金碚说。

随着经济越来越发达,人类的同理心也会不断增强,越来越有“大我”的意识。比如,一家企业会把与企业有供应关系人的利益都纳入到自己的考虑范围之内。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只追求利他目的,就可以支撑企业的发展。

“当企业处于竞争状态,必须要拥有竞争力,否则有再美好的愿望也无法实现。”金碚指出,对于企业经营来说,经济理性和本真价值要平衡,企业需要盈利才能有竞争力,才能可持续发展。

但如果仅仅为了“赚钱”,而不顾其他,最终将无法可持续发展。这也是商域经济学着力于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猜你喜欢
慈善利益价值
回音壁:这篇文我很喜欢
I Love You, Dear China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慈善晚会4
慈善晚会3
慈善晚会2
慈善晚会1
汪建中“股市黑嘴”利益链的终结?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