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不同版本教材素材设计更贴近学生实际的课堂

2019-08-10 06:50张宏齐
物理教学探讨 2019年6期
关键词:融合课堂设计

张宏齐

摘   要:教材素材雖然经过认真挑选,但是不可能每一章节的素材都适合所有学生。将物理教材各个版本的素材进行筛选后,选择适合学生实际、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进行重组和整合,设计出更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以人教版、苏科版《杠杆》一节为例,从新课导入、中华传统文化、任务驱动、实验操作、联系生活、课后习题等六个方面谈了教材素材的融合,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融合;教材素材;设计;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9)6-0022-4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基本依托。初高中物理现在使用的教材都有多个版本,虽然教材都是经过编者精心斟酌,所用素材也是精挑细选,但不同版本教材编者的阅历、爱好,甚至理念会有差异,这就会导致不同版本教材在具体的章节有明显不同。教学中会发现有教师抱怨教材不适合自己、不适合学生,有时觉得太难,有时觉得太容易。其实这是正常现象,教材编者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呈现的绝大部分素材能够被大多数师生接受,可以说教材是一个重要的兜底性课程资源,其重视共性而非个性。那么,教学中如何解决教材不适应学生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对教材素材进行筛选、补充、整合,即有选择性地使用教材,将教材中觉得比较好的适合学生学情的素材留下,将不适合的删除,并适当补充新素材。在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的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参考其他版本教材的素材和编排思路,领会各版本教材编者的意图及其差异,将其他版本教材中优秀的适合学生的素材借鉴过来,将其他版本教材中适合自己学生实际、更符合自己学生认知水平的编排思路引入课堂教学设计中。如此,教师会设计出更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课堂,教学会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教学会更加贴近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会更加主动地投入到物理学习中。以《杠杆》一节为例,人教版和苏教版在编排上有明显不同,各有特色,教学中将两版本教材的素材融合使用、互相借鉴,可以设计出更适合学生的课堂。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

1     真实问题情境导入新课,聚焦学生注意力

新课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好的导入可以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将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到学习内容上,为后续主动学习、探究奠定基础。好的导入一般都具有新奇、有趣的特点,即学生感到意外,觉得有趣。教师都非常重视在新课导入环节下功夫,千方百计让导入有新意、有趣,引起学生的共鸣。

人教版[1]《杠杆》一节导入时利用《史记》介绍咸阳宫曾魏然屹立于八百里秦川,给出“我们的祖先在建造宫殿时利用木棒搬动巨大木料的情景”的插图,并提出问题“你能讲出其中的道理吗?”苏科版[2]利用探究活动——拔图钉引入新课,提供的器材如图1,“木板上有一枚图钉,你能用手把它拔出来吗?请选用图11-1(本文图1)中的工具把图钉从木板中拔出来。”然后让学生议一议“你是怎样拔出这枚图钉的?有哪些不同的方法?哪种方法更方便、省力?”

初中学生面对问题时,往往理性思考的能力较弱,其思维能力还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仍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给学生一个插图就让学生思考得出其中的道理显然要求太高,从这个角度看,人教版的导入不会被学生喜爱。苏科版让学生通过密切联系生活的探究活动引入新课,通过源于生活真实情境的探究活动,在做中学,通过动手、动脑相结合得出结论,这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教学中,建议给学生提供图1的器材、工具,让学生真实体验拔图钉的过程,体验不同方法拔图钉的感受。通过活动不仅让新课导入更有趣,聚焦学生注意力,更为后面学习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积累感性经验,为顺利理解这几个概念奠定基础。

2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物理教学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2017年新修订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要求物理教学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1年修订的初中课程标准虽然没有提及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但初中是高中学习的基础,初中阶段各学科的教学也应该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其中,相信正在修订的初中课程标准也会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提出新要求,而且现在的教材中已经有不少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素材。物理教学中充分挖掘、利用这些素材的教育教学价值可以很好地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在《杠杆》一节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素材如下:

人教版在引入部分通过《史记》中记述建造咸阳宫时用木棒搬动巨大的木料的插图[1];苏科版课后的拓展性栏目“信息库”介绍了中国古代利用杠杆的几种机械:捣谷的舂、汲水的桔槔、战国时期的天平和砝码(详细记录了《墨经》中关于我国古人在应用天平和杆秤的实践中掌握了杠杆原理)[2]。

教学中,建议将这些素材穿插在教学中适当的环节。比如,知识的运用环节,给出插图让学生找出支点、动力臂、阻力臂,画出动力、阻力,让学生判断它们属于哪种杠杆,或者用这些古代工具设置情境来设计习题。这可以起到在物理教学中“润物无声”地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且不会冲淡课堂的物理味,避免为了弘扬传统文化教育而将物理课变成历史课。

3    任务驱动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

任务驱动是以问题解决、任务完成为主线的一种探究式教学方法,其与传统的单一知识传授教学不同,任务驱动更能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更能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任务驱动式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较好地体现了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的有机融合,为学生提供体验和感悟的真实情境,促进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积极探索。

猜你喜欢
融合课堂设计
甜蜜的烘焙课堂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美在课堂花开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