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
——以安徽审计职业学院为例

2019-08-12 05:50
滁州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校园大学生

李 影

在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众多因素之中,校园体育文化无疑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加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促进大学生形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从而进一步提高身体健康水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 校园体育文化和体育锻炼行为概述

1.1 校园体育文化概述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文化在校园这一特定领域内的延伸,具有文化的共同属性。校园体育文化的概念作为一种综合文化形态,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校园体育文化,其与校风、办学理念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随着社会大环境的整体发展,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定义也在随着改变。我国对校园体育文化概念的界定大致有4种观点:1)是一种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的独特的文化现象,它是师生员工在校园的体育实践中形成和拥有的所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1];2)在长期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观念、体育道德以及体育行为规范准则的总和[2];3)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3];4)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为参与主体,以运动为手段,以多种多样的体育锻炼项目为主要内容,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一种群体文化[4]。诸多学者的研究最终将校园体育文化结构分为:物质、制度、行为、精神四个层面,如图 1所示:

图1 校园体育文化的结构

校园体育文化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育人机制。校园体育文化往往在认知和感知上教育学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必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开展,引导正能量、摈弃负能量,形成先进校园体育文化。校园体育文化是学生生活和教师教学意识的具体反映,是通过体育的方式表达出来的价值取向。

1.2 体育锻炼行为概述

国内学者在体育锻炼行为方面的研究比较丰富。宋晓东[5]认为体育锻炼行为是锻炼者以健康为主要目的、在闲暇时间里进行具有一定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的身体活动。汪颖、吕田甜等人对体育锻炼行为的定义,体育锻炼行为是指为达到体育锻炼目标在长期活动中形成的改造自身的一种体育活动,是在内部和外部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5]。锻炼行为是人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以健康为主要目的、具有一定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的身体活动。本文研究的体育锻炼行为解释为:学生的锻炼行为是在体育课程和课余锻炼维度上,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运动技术能力,获得运动乐趣为主的身体活动行为。

1.3 校园体育文化和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

通过以“校园体育文化对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为主题进行查找,显示共有26条结果,且大部分都是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董煜[6]认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良好,可以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他通过对大学生在体育场地设施、体育宣传广播、体育教学方式、学校重视程度等方面的满意度比较得出,满意度越高的学生,其体育锻炼的次数越高。范泽斌[7]从体育物质、体育制度和体育精神文化研究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体育场馆的分布不均和体育装备的供给不足,降低了大学生体育行为水平;体育教学、社团和体育竞赛活动的有效开展可以提升大学生的体育行为;正确的终身体育意识和体育价值观对大学生的体育行为有积极作用。研究表明校园体育文化对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动机、体育态度和体育价值观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体育参与的兴趣,达到学生自身的体育需求。

2 安徽审计职业学院校园体育文化现状

体育锻炼作为促进大学上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探索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本文以安徽审计职业学院(原安徽审计学校)为例,这所学校始建于1984年4月,是全国唯一一所公办全日制审计高等职业院校。其校训:笃学、诚信、求实、创新[8]。长期以来,校园体育文化力求以校训作为出发点,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念,依托体育课堂、运动会等形式进行传播体育文化,希望对学生的锻炼行为进行正确引导,但在实践中发现仍然存在较多问题。

2.1 校园体育文化物质环境因素既是校园体育文化形成的基础和校园体育文化开展的载体

安徽审计职业学院课外锻炼体育场馆设施严重不足,学院所在地理位置有极为广阔的地域资源可以利用。因此,学院坚持自觉、自愿的原则,组织大学生进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野外活动,如:野外郊游、远足、旅游登山、夏令营等活动,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体能,培养大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合作精神以及对大自然的了解和热爱。同时也有助于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野外体育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技能。长期以来,我国对体育文化的建设和理解都比较落后,安徽审计职业学院也不例外,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理念滞后制约学生的体育运动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导致学生缺乏对于校园体育文化内涵的主动理解。对于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的大学生们来说,手机传播已经成了进行体育文化宣传中不可或缺的途径,学校注重校园体育文化微时代背景的传播需求,将校园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作为提升校园信息服务的重要载体,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掌握体育知识、方便快捷地获取活动链接,并能有一定的互动,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能够使管理方了解大学生的体育需求,让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体育活动。但发现学校体育新闻及体育信息的传播力度一般,宣传途径少且单一,体育信息陈旧,更新缓慢;校园体育传统建设上还存在不足。

2.2 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有机融合促进正面的、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精神

校园体育组织文化对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学和体育社团等方面[9]。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时更倾向集体活动,而体育社团无疑给大学生提供了很好的体育锻炼平台。学院在开展校园体育文化时结合本校自身的物质环境特点,开展有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学院从大学生新生入学阶段开始,在大学体育学科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向学生传授体育专业知识、培育体育素养。在体育训练中培养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常规体育保健体育学科的教学理念,在重视课堂教学质量、注重体育教学理念的创新的同时,注重院内组织竞赛、院外参与比赛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例如:院内为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拼搏奋斗精神,提高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让学生们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组织大型户外拓展活动来“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自我、熔炼团队”。院外注重与省内高职院校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参加校外比赛,教练组会反复研读比赛规程、严格选拔参赛队员、科学制定训练方案,精心编排动作、选辑音乐,有目的、有组织、有步骤的严格操练,为获得奖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赛中,队员克服临场经验不足和伤痛,顽强拼搏,带队教练和全队队员顶住压力最终收获圆满,为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磨练坚强意志,培养良好品德和拼搏精神打下良好基础。当这些工作贯彻进入学生的内心后,学生就会正确形成并体现出一种正面的、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精神。但在实践中,我们通过体育教学中发现,安徽审计职业学院体育课堂师生过于重视技能教与学,导致教学评价标准过于单一,学生课外缺乏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和能力,大多数大学生对体育观念的认识仅停留在传统、表层意义上,观念正确,但缺乏内涵,仍需进一步正确引导。

2.3 体育制度制定与实施是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保障

体育制度文化包括国家行政部门颁布的学校体育法规性文件和学校管理部门制定的体育管理办法,如《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制度》《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等。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对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这些制度或文件具有行政性、强制性,要求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必须达到相应的要求或者标准[9]。体育制度制定与实施是各类体育文化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尤其是规范化、系统化的校园体育竞赛管理制度可以在组织校园体育竞赛、校园运动大会、体育节以及其他体育锻炼等活动的筹划中发挥积极作用。体育竞赛主题形式的选择如果注意与文化的结合,可以积极推动师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有效维护大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长期热情。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执行力度不严格,造成文件规定流于形式,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效果并不明显。

在工作中发现安徽审计职业学院体育教师整体数量不足、师生比例失调的问题严重,教师的体育教学任务繁重,导致体育教师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主动性未能得到有效发挥。同时师资在年龄、学历、职称、学缘结构上均还存在着很多的不合理之处,不仅影响到教师的授课水平,也严重影响到在校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发现,部分大学生参与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存在功利心理,或为荣誉证书,或学校、院系强制参加,缺少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需求组织和设计校园文化活动。

3 结束语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应该努力做到:1)合理规划、注重校园体育文化长效机制构建,全校各部门统一发力,全校师生共同参与,从而影响学生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促进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形成;2)加大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建设功能齐全、富有深刻内涵的体育场馆和运动场所,让场馆、设施不仅能满足体育教学的实际需要,也能满足课外体育锻炼的健身需求,有利于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强烈欲望;3)开拓多元化传播体育知识的途径,充分把握“微”时代的话语特征,提高大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主观认知水平;4)体育教学课程注重实用性、休闲娱乐性,同时可将体质健康评价体系纳入体育教学的过程,便于学生自查、自评,与此同时注重课内外体育有机结合,以校园体育文化为载体提供更广阔平台,使学生通过体育实践体验对体育文化内涵有整体性认识并产生共鸣,改善在校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形式。5)积极向上的校园体育竞赛的开展,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凝聚力、向心力、团结互助等精神层面素质对于塑造学校形象、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和精神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校园大学生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