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群聊:加入“夸夸群”还是“喷喷群”

2019-08-13 10:12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9年22期
关键词:鞭策群组花式

事件概述

最近,“夸夸群”和“喷喷群”受到舆论的关注,甚至还引起了外媒的关注。大学校园里,“夸夸群”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微信里,将社交媒体转变为支持者们口中更加愉悦和友善的所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还针对“夸夸群”和“喷喷群”开展了一次辩论赛,被广大网友誉为“清华北大神仙打架”。

“夸夸群”,顾名思义,就是一个花式夸你的微信群组,有的群名就叫“夸到退群”;而“喷喷群”反之,在群组里大家会不留余地的“喷”你,让你清楚地认识自己。究竟是应该在喷喷群里“找骂”,认清自己?还是该在夸夸群里,得到赞许恢复信心?

多维解读

1.夸奖使人自信,自信使人进步

现代社会是一个压力巨大的社会,人们在现实社会中常常因为学习或者工作上的一点挫折而变得垂头丧气,郁郁寡欢。对于这一类人来说,夸奖可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积极地应对挫折。“夸夸群”的出现让不少活在“邻居家的孩子”阴影下的同学们获得了被人夸赞的愉悦,逐渐找回了自信,它是社交网络上一片没有谩骂只有赞美的土地。

2.批评使人看清自己,认清现实

被“喷”能让人看清自己,如果一直活在“夸夸群”的“商业互吹”当中,只能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没有实际的价值。而“喷喷群”能让我们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当然,“喷喷群”中的“喷”并不是随意且恶意的中伤,而是真实而适度的批评。

3.“夸”“喷”兼具,理性看待

过度的夸赞对于自我认识不足的人而言是一个危险的定时炸弹,过度的批评对于自卑内向的人而言是一个危险的催化剂。因此,适度的“夸”与“喷”才是我们需要的。在经历适当的指责去认清自己后,接受别人适当的鼓励,让自己不因批评而垂头丧气,也不因夸奖而沾沾自喜。只有“夸”“喷”兼具,理性看待别人对自己的夸奖和批评才是长久之计。

学子心声

夸中沉沦,喷中求胜

范雨鑫

微信群聊层出不穷,近日兴起的“夸夸群”和“喷喷群”引起了广泛关注,花式夸奖与不留余地的批评一瞬间被推上了风口浪尖。面对这铺天盖地的夸奖,我不禁想到了鲁迅先生在《论辩的灵魂》一文中提到的一个词——捧杀。这个词语的意思是用夸奖的方式将你抬到一个极高的高度,从而让你心生傲慢,最后一败涂地。

夸夸群不就是所谓的“捧杀”吗?例如有人在群里说:“今天不想上班,求夸。”“敢于打破束缚与众不同,有创造力!”还有人说:“今天写了一张试卷。”“如此嘈杂的环境都能出色地完成作业,人才啊!”长此以往,敢问能有多少人能在这漫无边际的夸奖中守住初心呢?

很多人选择进入夸夸群是因为在现实社会中经受不住批评,希望寻求一个充满夸奖的蜜罐。可你经受了夸张的表扬,又凭什么不能忍受夸张的批评呢?是的,现代社会压力巨大,我们既需要“夸夸群”来调整心境,也需要“喷喷群”来让自己保持清醒。

“喷喷群”的应运而生,正映照了“夸夸群”。“喷喷群”中有犀利精准的批评,它可以有效地避免我们恃才傲物,让我们在自我鞭策中砥砺前行。这就是所谓的“喷中求胜”。

低下头看见的,才是天堂,不要怕才华枯竭,可怕的是听信于众、被俗人捧杀。也许你只是登上了一层台阶,却误以为登上了金字塔顶端,窥见了光芒。我们要在“喷喷群”的鞭策中求胜,不要在“夸夸群”的糖衣炮彈中溺亡,不在捧杀中沉沦,要在批评中求胜。

简评

本文重在论述“喷喷群”的鞭策作用,从“夸夸群”的“捧杀”角度切入,对比之下直接引出“喷喷群”的应运而生。作者信手拈来的名言警句,还有大众熟知的名人事例,都让这篇文章的说理自然顺畅,通俗易懂。通篇多处运用对比论证,将“夸夸群”与“喷喷群”进行优劣对比,论点突出,说理集中。

时评精粹

“夸夸群”流行,游戏中释放了压力

张炳剑

近日,流行于高校的“夸夸群”火了,据了解,包括上海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和山东大学等,都建立了自己的夸夸群。而西安交大的夸夸群,群成员更已经达到了1000人的上限。甚至有人将其做成了一门生意,明码标价在网络平台上卖“夸人服务”。

据本报报道,浙江大学也出现了这样的“夸夸群”——浙大夸夸群。在这个群里,无论是网购遇见无良骗子,实习被上司批评,还是在雨天丢了伞,不管是多么令人心情糟糕的“人间惨剧”,只要经过这个群里充满创意的赞美,就能瞬间变得温暖而治愈。

求夸奖、求鼓励,在很多人看来,这似乎是中小学生,甚至是幼儿园孩子才有的需求,与此对应的就是常提的鼓励教育,通过鼓励和夸奖,从而激发和建立孩子的自信。到了大学阶段,这种以鼓励为主的教育反而讲得少了。但事实上,这是人生每个阶段都需要的一种精神激励。这种看似“无厘头”“闹着玩”的夸夸群的出现,正反映出当下大学生对“鼓励教育”的现实需求。

他们需要找到一种能够舒缓焦虑、压力的方式和途径。夸夸群之所以风靡,很大原因在于大家需要一个能获得鼓励与信心的地方,这更像是青年人自创的一种心理互助模式。而事实上,大学生之外,每一个现实中的人都需要鼓励,生活不易,压力难释,而举目四顾时,却又找不到一个可以倾诉的人,这种群体性的独孤感无疑是当下的一种普遍心态。

希望获得他人鼓励和夸奖,是人的天性,不管是孩子,还是成年人,不管是在学习当中,还是在生活和工作当中,人们都需要鼓励和夸奖。毕竟,谁都想身在一个充满温情,存在激励的现实空间。

夸夸群之所以风靡,很大原因在于大家需要一个能获得鼓励与信心的地方,这更像是青年人自创的一种心理互助模式。

(选自《钱江晚报》3月15日,有删改)

思路分析

这篇文章从时下大学生群体中流行的“夸夸群”开始谈论,从“夸夸群”的治愈效果到鼓励效果,再到鼓励教育,最后提出希望得到别人的夸奖是一种天性。如此层层递进,步步肯定,围绕“夸夸群”的中心展开,正面论述“夸夸群”的效果和用处,并且列举当下青年人的事例作为论据,充实地论述了“夸夸群”以一种游戏的方式释放压力的作用。

猜你喜欢
鞭策群组花式
花式比心
花式调皮之小林篇
Reading and Optional Choices 阅读七选五
走势蛮好的
走势图
家居服新颜花式宅时髦
王杰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