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安好,便是晴天!

2019-08-13 10:12毕淑敏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9年22期
关键词:一瓣身心花瓣

身心疲惫是现代人的常态,但不是生命的理想状态。清明假期刚过,你在追忆昔人的同时,是否更感身体的脆弱和生命的可贵呢?良好的身心状态是一切幸福快乐的基础,愿每一天,你都能关爱好自己,让强健的身带上轻盈的心,奔向生活。

我们重复很多的一句话是——祝你健康!

健康是众望所归。但健康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单纯祝愿就能实现的。和世界上的其他好事一样,健康是争取出来的,是建设出来的,是培养出来的,是保卫出来的。

健康到底是什么呢?多少人梦寐以求呼唤健康,真的搞清了它的概念吗?1946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功能上的完满,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联合国的这个定义很精准,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依然很有概括力。评价一个人健康与否,不能只看他是不是强壮,化验单上的指标是不是正常,还要看他的心理和社会功能是不是处于优良、和谐的状态。

如果把人间比作原野,每个人都是在这片原野上生长着的茂盛植物,这种植物会开出美丽的三色花:一瓣是黄色的,代表我们的身体;一瓣是红色的,代表着我们的心理;还有一瓣是蓝色的,代表我们的社会功能。

生理健康,当然令人高兴,但无论黄花瓣多么艳丽,也只是这棵植物的一部分,红花瓣和蓝花瓣也要怒放,才是生机勃勃的风景。

甚至可以说,在某些情况下,保持健康并不意味着治好了所有的病。它还意味着疾病依然存在,但你学会了平衡和调整,能够和谐地與人相处,使家庭变得亲密,使生活充满了快乐,对死亡的畏惧和痛苦减轻了……这也是一种整体的健康。

现代人剪裁精良的西装里面,常常包裹着一颗疲惫焦虑的心。

面对无休无止的商海挑战和无所不在的信息轰炸,当自然、休闲、无所事事的轻松,几乎已经变成奢侈品时,如果不会自我调节,就会被激流所裹挟,丧失了收放自如的弹性。终日在高度的应激状态之中,长久下来,如何能不生病!

敌对、焦虑、日积月累的憎恨和无可名状的畏惧,还有不知所归的内疚和如影随形的孤独,都会毫不吝惜地扰乱你的免疫系统,破坏你的荷尔蒙平衡。而且,并不只是那些当前发生的强烈情感才会留下深重的印记,以往情感巨变的余震仍会影响我们的行动,扰动我们的决定。

那些我们没有意识到的张力和伤痕,常常会导致复杂的病状,并使病情的康复难以进展。如果不解决我们的情感苦恼,包括受伤的信念和未能表达的情绪,我们的身体就会在黑暗中长期遭受荼毒,如同潜行的厄尔尼诺,猝不及防带来酷暑和风暴。

相反,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

当我们神清气爽、兴趣盎然的时候,当我们友爱和谐、意气风发的时候,我们的创造力处于昂扬奋发的高潮期,脑子特别好使,新奇的点子层出不穷,灵感的火花不停闪现,让人目不暇接,我们的脸上荡漾着微笑,妙语连珠……这就是心理健康的超常时期。

可惜它出现的频率并不高,仿佛惊鸿一瞥,电光石火。有的人简直对它素昧平生。

多数时间里,我们平淡消沉地应付着日常生活,身在稠密人群包围之中却寂寞难耐。这就是心理亚健康。亚健康俯拾皆是,很多人甚至以为它是常态。

如果你期冀生命的绚丽,就要有不竭的清泉滋养。

不论生理多么健康,如果没有一颗健康的心灵,没有良好的社会活动,我们就不能算是健康的,也不能算真正存在过。我们也许是别人的影子,也许是没有思想的傀儡,也许是一堆衣服的架子和贮存食物的容器。

让我们出发,去寻找你的健康三色花,去催放你的红花蕾。

(摘自《海外文摘》2019年第3期)

赏析

尽管人人都渴望健康,但并不是人人都知晓健康的定义。作者依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健康”定义,对健康的内涵和外延作了生动形象的解释。作者认为,健康由三个部分组成——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三者并驾齐驱,缺一不可。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诱惑多多的社会里,许多人身心疲惫、寂寞孤独,丧失了生活的乐趣,读一读毕淑敏的这篇散文,“如听仙乐耳暂明”,拨开迷雾见月光。正如作者所说的那样,“健康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单纯祝愿就能实现的。”“健康是争取出来的,是建设出来的,是培养出来的,是保卫出来的。”“身心安好,便是晴天!”让我们播种健康三色花,收获人生的和谐、幸福和快乐!

猜你喜欢
一瓣身心花瓣
Prepare for Your Exams with a Healthy BodyandMind以健康的身心应对考试
身心告急,回家充电
心意
心意
童心一瓣
郁金香花瓣
月光花瓣
给身心降个温
阅读花瓣雨
破碎的“豪门”梦让我身心俱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