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锦重生记

2019-08-13 07:48雷虎
风流一代·TOP青商 2019年7期
关键词:残片织机丝绸

雷虎

中国古代名锦向来以成都蜀锦、南京云锦、苏州宋锦并重,号称“三大名锦”(也有加进广西壮锦,合称“四大名锦”之说)。三大名锦,蜀锦深得普通百姓喜爱,最有人气;云锦受宠于达官贵人,最为贵气;而宋锦则尽显文人雅士之韵,最有文气。历史上,三大名锦就如同锦绣江湖的三大门派,相互比拼拼出了织锦业的锦绣前程。

宋锦的前世今生

宋锦是指宋式风格的锦缎。而这宋式风格的成型时期,不是在歌舞升平的北宋,恰恰是在风雨飘摇的南宋。宋高宗倉皇南逃,定都临安后,带来的大量书画没来得及装裱。而当时的苏州是锦绣之乡、绫罗之地,所织锦缎色泽华丽、图案精致、质地坚柔,正符合书画典雅的特性。于是朝廷便在苏州设立宋锦织造署,专门负责宋锦生产,用于宫廷书画的装裱。换句话说,当时的宋锦只是用来充当画裱或书皮,但也在无意中有了风雅之气。因为宋锦质地坚柔,用于书画装裱时,充当了书画绝佳的保护套,于是许多宋代的名贵书画与宋锦一同流传了下来。后人在欣赏这些宋代书画时,也注意到了这些与书画珠联璧合的宋代织锦,因而言锦必称宋,苏州宋锦由此得名。

后世所称宋锦,有部分确是宋时织造,但是更多的却是明清时按宋代风格织成的“仿古宋锦”或“宋式锦”,统称宋锦。

宋锦虽以宋名,但是真正的兴盛则是在明清时期。苏州自古繁华,既是文人骚客聚集之地,又是丝绸产地,二者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就是文人开始参与丝绸的设计加工,于是很自然地在此过程中融入了文人的情怀。

宋锦在清康熙、乾隆年间达到鼎盛,也开始分化出大锦、合锦、小锦三个品类。大锦主要由苏州织造府主导的官府织造织成,专供皇室和达官贵人;合锦和小锦则为民间手工业者织造,供名士和商贾把玩。一时间,无论官府织造还是民间织品都产销两旺,所谓“东北半城,万户机声”,说的就是当年苏州城内宋锦织造的繁华景象。

但在1949年前夕,苏州全市的宋锦作坊仅有机户严斌记、陆万昌、包连夫等17户,拥有木机数量也仅有36台。1949年之后,全国从事宋锦生产的厂家只剩下苏州宋锦厂一家。改革开放后,还维持手工模式的宋锦行业,因为繁杂的工序和高昂的成本,不断受到新式纺织业的冲击。1998年,宋锦的最后根据地苏州宋锦厂倒闭。

经天纬地丝绸博物馆

我们来到苏州北寺塔边的苏州丝绸博物馆寻找宋锦的痕迹。要进入丝绸博物馆,得经过一组灯光装置:灯光的造型也模拟了丝绸织造的过程——一组组坚直的细长型的白灯被设计成柳条一般万条垂下,就像织丝绸时缎面接口处的线头。而“柳条”之上白色的灯横竖交错,就像一条正铺在织机上被编制的锦。

一位戴着墨镜的老人慢慢踏着灯光装置下明暗交错的小路朝丝绸博物馆走来。进苏州丝绸博物馆的这条“丝绸光阴之路”很短,钱小萍走了不到一分钟,但研究宋锦之路却很漫长,钱小萍已经从20岁走到了80岁。

博物馆内人气惨淡,为数不多的人流都聚集在博物馆的织造展示馆内。一位织娘坐在一架巨大的织机前正在编织。这架纯手工宋锦织机是钱小萍开始复兴宋锦工作后研究出来的。是现存的仅有的几台纯手工织机之一。现在基本上已经没有厂家会生产这样的机器。而生产宋锦织机的人都没有了,手工宋锦的生产就无从谈起。

虽然这织机无比珍贵,但钱小萍却坚持让苏州丝绸博物馆内这张手工宋锦织机每天进行保护性生产。生产宋锦并不是目的,而是为了给参观丝绸博物馆的游客展示宋锦的生产工艺。

借一匹残锦还原一门绝技

从苏州丝绸博物馆后门出来,走下几级台阶,穿过一个苏州园林中常见的水榭,便到了博物馆中一处小小的别馆——钱小萍宋锦织造技能大师工作室。

如果说苏州丝绸博物馆是钱小萍为公众建的一座丝绸纪念馆。那这别馆,就是钱小萍为自己研究了60年的宋锦留下的一处试验田。

钱小萍把我带上二楼的资料室,拿出一本笔记本。这是她早年从事宋锦织造时留下的宋锦日记。笔记本扉页上有一标识:下厂日记,钱小萍,1966年4月—6月。

1966年,那时宋锦的生产已经江河日下。为了继承宋锦技艺,自苏州丝绸学院毕业的高才生钱小萍和花样设计专家胡芸两人一起被派到苏州宋锦织造厂。当看到精美雅致的宋锦图案后,钱小萍就深陷其中,从此一辈子都没有出来。

到今年,钱小萍已从事宋锦的生产、研究以及保护工作近60年,宋锦日记的习惯一直保留至今。最近几十年,随着手工宋锦厂倒闭,大量精美的宋锦纹样失传。幸运的是,钱小萍留下的宋锦日记成为宋锦研究最重要的资料。

收集纹样只是宋锦保护的第一步。分析每个宋锦纹样的历史以及纹样的织造方法,把已经失传的纹样复活,重新服务于现代生活,才是宋锦保护的关键。

2006年,钱小萍路过苏州古城区一家古董店。古董店老板李品德热情地招呼:“钱老师不妨进来看一看!”原来,钱小萍多年来为建苏州丝绸博物馆四处奔走,走街串巷收集宋锦残片的故事,已经传遍整个文玩圈。李品德等钱小萍坐定后,从古玩店最不起眼的角落拿出了一匹织锦残片。

“我看到残片都激动得跳了起来,那是一匹菱格四合如意宋锦残片,是我一直寻找的高端宋锦纹样。于是我提出了一个很‘过分的要求——把宋锦残片借走!没想到李先生想也没想就同意了。”

借走这匹宋锦,一晃就是几年时间。一天,钱小萍去李品德的古玩店,带去了一新一旧两条菱格四合如意宋锦。旧的是李品德借出的宋锦残片,新的是钱小萍送给李品德的礼物——一条以宋锦残本为父本复制的新宋锦。

菱格四合如意宋锦复制成功后,“宋锦复兴”的消息不胫而走。各大博物馆纷纷送来各自镇馆的宋锦藏品。《球路龙纹锦》《黄地宝相八达晕锦》《花卉盘绦纹锦》《极乐世界》等一大批珍贵宋锦纹样和文物都被复制出来。

历史上散落在苏州的宋锦家庭作坊不计其数。每个家庭作坊都有独特的宋锦纹样才能安身立命。因而苏州宋锦产生了大量不同的纹样。即使是像钱小萍这样的宋锦专家,也有很多纹样没见过。因而,每次看到新的纹样,钱小萍都会收集一小块存档。如今,这样的档案本已经存满了十多本。收集的宋锦纹样已经有好几百种。这十多本宋锦档案就是宋锦的基因库。

钱小萍一辈子从事宋锦的生产、研究和保护工作,收集了大量的传统宋锦纹样。这些纹样绝大部分在市面上已经看不到。钱小萍的梦想就是有朝一日,它们能重新在市场上出现。但越是高端的宋锦纹样,生产成本就越高。再加上自己年事已高,要实现这个梦想难度有点大。

很多人说,宋锦后继无人,这是历史的选择。人力干预去保护宋锦,是逆天而行。对此,钱小萍有不同的理解:在国家大力倡导传统文化与工匠精神的今天,宋锦已经焕发出新的生机——2014年APEC会议后,宋锦成为了市场的亮点,通过跨界设计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通过工艺上的创新与研发,宋锦在手工基础上也能实现量产与市场化,不失为对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扬。

(编辑 宦菁 huanjing0511@sohu.com)

猜你喜欢
残片织机丝绸
神机妙算 中国传统织机的分类和演进
我有一个梦寄存在老火车站
由甲纺机:两款织机高速高效稳定节能
由甲纺机:以高品质和技术创新抢占市场
“水改气”究竟靠不靠谱?金斯达有话说
古瓷残片是否有收藏价值?
莫桑比克发现的飞机残片来自马航370
丝绸般的黑发,盘旋少女顶上
丝绸情调
可行性指南丝绸衬衫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