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一年级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

2019-08-14 02:24王露
读天下 2019年19期
关键词:一年级学生数感有效途径

王露

摘 要:2011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将数感的培养放在首位,同时是一年级学生系统学习数学知识的开端,是培养学生数感良好的契机。在教学中,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实际的事物,组织学生观察、操作、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感知数的意义,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培养和建立学生的数感。

关键词:数感;一年级学生;有效途径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数感是这样解释: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从数学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数感具体表现在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和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解释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善于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

一、 建立数感于观察中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顺序、有积极思考参与的持久的感知活动,是一种“思维的知觉”。数学既来源于我们的现实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一年級学生的生活充满了童真与幻想,因此数学教学要联系孩子们的生活与实际,用贴近儿童化的语言带领学进入生活情景,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主动探索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在学习活动中逐步建立良好的数感。在上小学之前,学生有生活经验的积累,多数学生对数字的读、写、认都不陌生,还有部分学生掌握得很好,但大多数同学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而第一单元是学生正式建立数与运算概念的开始,学生对1~5各数的认识不仅仅局限于会认、会读、会数、会写的表象,还包括对数字意义的理解、数感和符号化意识的发展。在认识1时,教师引导学生除了课本上的一面国旗,在观察我们现实生活中能够用“1”表达的事物。学生会举出这些例子:1个文具盒、1本书、1只小鸟、1个苹果、1支铅笔、1捆小棒、1块橡皮擦……学生继续列举我有一个家、我家每次都买1袋米、我们是1个班……此时学生的思维都非常活跃,还在努力观察寻找生活中更多能用1表示的事物,教师此刻追问学生:虽然都是用1来表示,但它们所表示的个数是一样的吗?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数出几支铅笔是1盒,几根小棒是1捆,帮助学生理解“1”既可以表示单独的1个个体(1支铅笔),还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一个集合(1盒铅笔)。这些都是学生身边的生活经验,学生很容易接受和理解,在观察、交流、思考中感悟到数字的意义,建立数的概念,为数感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 体验数感于动手操作中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讲,数感的形成离不开动手操作。6、7岁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具体的事物感知鲜明,对抽象的概念理解困难。教学时应通过数、摆、画、说、比等直观形象活动,在动手操作时,眼、耳、口、手相结合,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学习,有助于学生正确、全面、深刻地感知数、认识数。一年级学生运用小棒、计数器等学具,在学生亲自摆一摆、数一数、拨一拨的过程中既能在学生头脑里形成数的表象,又能加深理解数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就在身边,感受数的趣味和作用,对数产生亲切感。

用小棒进行操作,在数的组成这一课时,把“5”拿来分一分。5可以用5根小棒来表示,将5根小棒分成两堆?这是一个由抽象回到具体的过程,是学生认识数多少时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通过这个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和数的组成和分解。动手操作后,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数的分解与组成。最后还可以让学生使用计数器边拨边数,个位上的一颗珠子表示1个一,10颗珠子表示10个一,这样就加深理解各数位表示的意义。所以,一年级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有助于学生的数感得到进一步的体验与发展。

三、 交流数感于合作交流中

小组合作学习是沙坪坝区“学本式”卓越课堂的三学(自学、互学、展学)之一,是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数感的有效方式。它能让一年级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启发、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充分展示自我,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信息,使学生在小组交流对数的感知时,拓展思维,丰富自己对数的认识,体会数学的价值,从而更深刻的体验数感。例如,在教学“十几减9”时,我出示一个情景:停车场原来有11只车,开走了9辆车,还剩多少辆车?学生会根据生活经验立马列出算式:11-9。但是该怎么算呢?很多学生就弄不明白了,10个手指头也不够数呀?于是,我就让同桌两人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先解决这个问题,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学生讨论交流后有序的发言:有的先说把11分成10和1,先算10-9=1,再算1+1=2;有的想加算减,说9+2=11,所以11-9=2;还有的说把11分成2和9,9-9=0,所以11-9=2……这样,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中体会了计算方法的多样性,逐步形成了数感。

四、 强化数感于实际应用中

数感的建立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只有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加以应用,才能得到强化。同时数感可以帮助学生深化知识,进行综合运用,从而使我们学到的知识能够融会贯通起来。数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无处不在,一年级学生应该有所体会,还需教师加强引导,在教学过程中精心穿插各种生活情景,从而促进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学习了认识数字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积累的经验找到在生活中出现数字的地方,如:车牌号、电话号码、班牌、人民币、学号等,他们会感觉到生活中的数用途广泛,几乎各行各业都能寻觅到数的踪影。再比如实际应用中的“估算”,估算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训练,还有利于学生数感的强化。因此,在数的实际应用中,以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为题材,让学生多交流,多估算,增强估算意识,强化学生的数感。

总而言之,一年级学生要形成良好的数感不是一朝一夕的,它是一个长期培养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应结合本班学情,具体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数感的真实环境。教师务必将培养数感的任务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去,让学生在对数的充分感知和领悟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黄岚.谈一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2015(6):70-71.

[3]张海莹.浅谈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感[J].小学教学研究,2012(4):15-16.

[4]柏沈燕.浅谈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感[J].新课程导学,2015(11):78.

[5]康继红.培养一年级学生数感的有效方法[J].山西教育,2013(8):18-19.

作者简介:

王露,重庆市,重庆市沙坪坝区康居西城小学。

猜你喜欢
一年级学生数感有效途径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数感
一年级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企业纪检监察部门与时俱进推动效能监察工作的有效途径探究
国际法务会计应用现状研究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防治结合 消灭错别字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巧估算 妙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