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中式烹调及营养学

2019-08-14 02:24徐权坤
读天下 2019年19期
关键词:营养学中式

徐权坤

摘 要:中式烹调历史悠久,并且以品种丰富、风格独特、流派众多、营养丰富而享誉全球。如今,中式烹饪已然成为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着重讨论和分析了中式烹调的营养学,探讨食物营养在烹调过程中的保留之道。

关键词:中式;烹调;营养学

中式烹调历史悠久,并且以品种丰富、风格独特、流派众多、营养丰富而享誉全球。如今,中式烹饪已然成为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化角度所探讨的问题并不只是“吃”这么简单,从传统劳作到食物创新,生活的艰辛和几代人的智慧结晶,中國人“吃”的传承和变化已经逐渐凸显出它特有的国人气质。本文着重讨论和分析了中式烹调的营养学,探讨食物营养在烹调过程中的保留之道。

一、 中式烹调的概述

中式烹调的历史久远,早在嗣后的《吕氏春秋·本味篇》中,就有对中式烹调的描述:“调和之事,要以甘酸苦辛成,先后多少,甚齐甚微,皆有自起,鼎中之变,精妙微纤,口弗能言,志不能喻,故久而不弊,蒸而不焖,甘面不哝,酸而不酷,威而不减,辛而不烈,沾而不薄,肥而不腻。”中式烹调能够合理的保存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式烹调已经发展成为一套完整的食物烹制体系。

二、 中式烹调的方式及特点

中式烹调,就是根据不同原材料的特性以及所含营养的不同,通过合理的搭配组合,再加上合理的烹制手法,尽量保持膳食中的营养成分,以满足人体合理营养的目的。中式烹调的手法有很多,总体说来,常见的烹调方式有爆、炒、蒸、煮、炖、熏、熘、烹、炸、腌、卤、烤、凉拌等。

其一,爆。爆是利用旺火沸油或沸水将切成小块的原料进行瞬间加热,再放入有少许热油的锅内,加调味汁成菜的烹调技法。

其二,炒。炒是最广泛使用的一种烹调方法,它主要是以油为主要导热体,将小型原料用中旺火在较短时间内加热成熟,调味成菜的一种烹调方法。

其三,蒸。蒸起源于炎黄时期,特点是将食物原材料以蒸汽为传热介质进行烹制,由于蒸菜原料内外的汁液不会大量挥发,所以蒸出来的食物既有鲜味,又有营养,比如茶清银鳕鱼、高笋刺参都采用清蒸方法烹制。

其四,煮。这是常见的一种中式烹调方法,口味以鲜香为主,有的滋味浓厚。中式烹调认为,为了保持蔬菜中水溶性维生素的营养成分不被破坏,蔬菜不能煮太久,而菌类食材则富含蛋白质、各种氨基酸及矿物质,可溶解蛋白质、氨基酸,使汤品口味鲜美,营养容易吸收。养生宴中的渔家狮子头、鲜菌汤,都选用煮的烹调方法。

其五,炖。就是用文火慢慢熬,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有效地溶解在汤水中,易于人体消化和吸收。养生宴中宫廷普洱虫草汤、观音御翅、普洱寿参汤等主汤的汤底都是煲制的。

其六,熏。熏是用烟气使食物受热,并使之带有烟熏香味的烹调方法。熏有锅熏和炉熏两种。

其七,熘。熘就是先将原料加热成熟,然后将调制好的卤汁浇淋于原料之上,或者将原料投入调制好的卤汁中翻拌成菜的一种烹调方法。

其八,烹。烹分为两种:

(1)以鸡、鸭、鱼、虾、肉类为料的烹。一般是把挂糊的或不挂糊的片、丝、块、段用旺火油先炸一遍,锅中留少许底油置于旺火上,将炸好的主料放入,然后加入单一的调味品(不用淀粉),或加入多种调味品对成的芡汁(用淀粉),快速翻炒即成。

(2)以蔬菜为主料的烹。可把主料直接用来烹炒,也可把主料用开水烫后再烹炒。

其九,炸。就是用热油进行加热烹制,使成品具有外脆里软的特殊质感。像我们常见的炸油条就是运用炸的烹调方法制成的。

其十,腌。就是运用渗透压的原理,用盐腌制食品,使其达到特殊风味及利于长期储存。常见的食品有四川泡菜、腊肉等。

其十一,卤。卤法是将经过初加工后的食物,放入卤汁中用中火逐步加热烹制,使其卤汁渗透其中,直至成熟。如玉竹猪心、陈皮油烫鸡等的制法。

其十二,烤。烤就是将加工处理好或腌渍入味的原料置于烤具内部,用明火、暗火等产生的热辐射进行加热的技法总称。它的特点是:原料经烘烤后,表层水分散发,使原料产生松脆的表面和焦香的滋味。

其十三,凉拌。主要针对的是凉菜,选料主要为新鲜的蔬菜水果等,可最大限度地保持营养素不被流失。凉拌黄瓜、凉拌木耳等都是常见的凉拌菜。

中式烹调的主要特点是:

1. 原料丰富,菜品繁多

有经济方便的大众便餐菜式,有乡土气息浓郁的民间菜式。

2. 选料严谨,因材施艺

中国菜对菜品原料的产地、季节、部位、营养、卫生的选择十分讲究,而且往往根据各自原料的特点,采用不同的烹饪技法。

3. 刀工精湛,善于调味

中国烹饪的刀法有数十种之多,使菜肴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中国菜调味用料广泛、方法细腻,并突出原料的本味。使菜肴口味变化无穷。

4. 盛器考究,艺术性强

美食和美器的完美结合是中国菜更显雅致、完美和强烈的民族风格;精湛的刀工、和谐的色彩、美妙的菜名等使中国菜给人以文化的熏陶和艺术的享受。

三、 中式烹调中的营养学

食物自身存在他们的营养要素,但是对于如何烹饪烹食物却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烹饪调好的食物对人体健康有益,有的食物在加工过程中,没有受到合理烹调,所以导致很多营养素会被破坏。为了让人们能从烹调好的食物中获食物自身存在他们的营养要素,但是对于如何烹饪烹食物却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烹饪调好的食物对人体健康有益,有的食物在加工过程中,没有受到合理烹调,所以导致很多营养素会被破坏。为了让人们能从烹调好的食物中获得更多的营养,就应通过合理烹调加工,把良好的色、香、味、形与营养素的保存相兼顾起来尽量减少营养素的损失,增进人体健康。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合理烹饪才不会导致硬要流失呢?中式烹调特别注意将食物中的营养素的损失降到最低,提高营养成分在人体中的利用率,下面以常见的米面类食品、蔬菜类以及动物性食品烹制中的营养学为例进行分析。

首先,米面类食品。主食烹调中营养素的损失:米、面中的不溶性维生素和无机盐容易受到损失。米饭在淘洗过程可使水溶性维生素和无机盐类受到损失,各种营养素的损失随搓洗次数,浸泡时间、淘米水温的提高而增加。因此,做饭只须将米用水冲洗2~8次即可,做捞米饭时,可使大量维生素、无机盐、碳不化合物甚至蛋白质溶于米汤中,如丢弃米汤中不吃,就会造成损失,最好采用煮焖的方式以尽量减少米饭中营养成分的流失。煮面条、饺子时,很多营养成分都会进入汤内,喝汤能够减少这类营养素的损失。在炸面食时,尤其要注意温度,一般油炸食品,如温度不超过200℃,烤制过的脂肪对健康并无危害。还要注意的是熬粥、蒸馒头加碱,可使维生素B1和维生素C受破坏。炸油条,因加碱和高温油炸,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受损失约50%,维生素B1则几乎损失殆尽。吃捞面比吃汤面营养素损失多。因此,为保护营养素少受损失,制作米、面食品时,以蒸、烙较好,不宜用水煮、捞和油炸以减少营养素的损失。

其次,蔬菜类食品。蔬菜含有丰富的水溶性B族维生素、维生素C和无机盐。蔬菜是一种相对比较难以烹调的材料,因为蔬菜的种类、切的大小、形状、加热方式和时间长短不同,营养成分也会有很大的不同。不同的烹调加工方式对它们的保存有很大的影响。有人试验,把嫩黄瓜切成薄片凉拌,放置2小时,维生素损失33%;放置3小时,损失41%。炒青菜时若加水过多,大量的维生素溶于水里,如吃菜汤,维生素也会随之丢失。特别是如果把青菜先煮一下,然后挤出菜汁再炒,维生素和无机盐的损失则更严重。一般来说,食物所含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因性质比较稳定,在烹调过程中损失较少,而所含的维生素,尤其是水溶性维生素因易水解,如烹调加工方式不当,很容易被破坏而损失。所以,蔬菜的烹调方法最好是用急火快炒,这样维生素损失少,而且,据国内一些学者的实验观察,抗坏血酸的保存率可达60%~70%,胡萝卜素的保存率达到76%~94%。如果炒菜时再加以少许淀粉或肉汤,则对蔬菜中的抗坏血酸更具有稳定作用,它可提高抗坏血酸的保存率16%~32%。炒菜的锅也要用铁或铝锅,以尽可能的保证蔬菜中的营养成分不被破坏。

最后,动物性食品。烹调肉类食品,常用红烧、蒸、炸、快炒等方法。

这几种方法以清炖时硫胺素损失最多,达60%~65%;蒸时硫胺素损失约45%,炒肉时损失较少,仅为13%左右。核黄素在蒸肉丸子时损失约87%;清擞、红烧时约损失40%;炒肉丝损失最少,仅20%。因此,做荤菜可尽量采用急火快炒的方法,骨头应设法拍碎做汤,并可加醋少许,以促进钙的溶解。

四、 结束语

中式烹调十分重视食物中营养成分的保留,中式烹调的营养学独成一绝,值得人们去探索。正如美国著名的民俗家森纳博士所说:“在烹饪方面,中国显露了比任何其他文明都要伟大的发明。”我们说,饮食对于人类,起码有两种功能,一是提供营养,以满足人的生理需要;二是提供美的享受,以满足人之心理需要。中国烹饪饮食文化在这两个起码的功能上都出類拔萃。当然,中国烹饪饮食文化还具有超乎世界其他烹饪饮食文化的特殊功能。如中国烹饪饮食活动常被用于礼仪应酬、缅怀先贤、表达人际感情、表示尊老爱幼等等,有着丰富的政治社会学含义。

作者简介:

徐权坤,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大营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营养学中式
基于OBE理念的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
唯美的中式园林建筑
中式餐厅包间设计
浅议营养学在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漫谈大学生营养学普及
医学院校本科的营养学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运动营养学与心理学的密切关系
中式面点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蒋海霞新中式家具设计作品
The English Learner’s Guide to Chinglish中式英语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