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

2019-08-15 01:53欧昌坤
医药前沿 2019年19期
关键词:针刀汤加减类风湿

欧昌坤

(四川省广元市中医医院 四川 广元 628000)

类风湿关节炎属风湿病范畴,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免疫性疾病,患者常以全身关节疼痛、关节周围发热潮红等为主要表现。类风湿关节炎若不及时治疗,可对患者关节功能乃至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威胁。单纯西医治疗效果不尽人意,因此近年来临床上多采用中西医联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本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接收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选取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20~87岁,平均(53.5±33.5)岁;对照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23~88岁,平均(55.5±32.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常规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慢作用药、糖皮质激素等;疼痛治疗技术应用包括关节穿刺术、神经阻滞术等,视病变部位不同选用合适技术治疗;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及康复治疗,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以及康复治疗。

观察组:给予中西医联合治疗,西医治疗同对照组,中医治疗包括:①中药汤剂辩证治疗:风寒湿痹证患者给予乌头汤加减治疗,可祛风通络、散寒除湿;风湿热郁证患者给予白虎加桂枝汤加减治疗,可清热通络、祛风除湿;寒热错杂证患者给予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治疗,可寒热双解、通络止痛;痰瘀痹阻证患者给予双合汤加减治疗,可化痰行瘀、蠲痹通络;肝肾不足证患者给予益肾蠲痹汤加减治疗,可补益肝肾、蠲痹通络。②中成药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适当选择正清风痛宁缓释片、活血止痛胶囊、通络腰腿痛胶囊等药物治疗。③针灸治疗:以曲池、肩井、合谷、血海、八邪、八风、足三里、阳陵泉为主穴,兼取阿是穴,1次/d,1疗程为10d;艾灸选痛点区域腧穴为主,适时选用强壮要穴,如关元、气海、神阙、足三里,1次/d,1疗程为10次。④针刀治疗:针对中、大疼痛关节,局部可选取针刀闭合松解术为主,同时配合关节手法松动术进行治疗,5~7d治疗1次。⑤物理治疗:适当选用中药熏洗、中药湿敷或贴敷、中药药透、超短波治疗仪、激光照射等进行辅助治疗。

1.3 疗效评价与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4周后对比,以受累部位疼痛及肿胀感完全消失,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大于81%为显效;以受累部位疼痛及肿胀感逐渐好转,临床症状改善50%~80%之间为有效;以受累部位疼痛及肿胀感无任何改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低于25%为无效[1]。

预后情况:分别采用观察膝关节评分量表(Lysholm)、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疼痛程度进行评价,前者满分85分,后者满分10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关节功能越差、疼痛程度越严重[2]。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行SPSS20.0分析,计数资料选择χ2检验,计量资料选择t检验,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00%高于对照组的84.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2.2 两组预后情况对比

观察组治疗后Lysholm、VAS评分较治疗前与对照组均降低,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预后情况对比(,分)

表2 两组预后情况对比(,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Lysholm VAS Lysholm VAS观察组 50 72.49±6.71 6.92±0.31 23.87±2.45 1.24±0.25对照组 50 73.02±7.48 6.91±0.29 41.93±2.73 2.98±0.19 t - 0.373 0.167 34.814 39.183 P - 0.710 0.868 0.000 0.000

3.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若经久不治可能导致滑膜增生、关节功能丧失等症。中西医联合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措施,通过中成药以及常规西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同时加以中药汤剂辩证治疗,可根据患者具体疾病类型给予辩证治疗,可进一步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针灸治疗时,可发挥其活血、通络的作用,同时有利于改善病变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此外,针灸时采用艾灸治疗,艾条经燃烧后可产生部分抗氧化物质,并依附于患者的穴位,对患者穴位表层起到治疗效果的同时,还可深入体内深层组织,进一步抑制疼痛感。

针刀治疗则可将患者局部粘连组织进行剥离,起到疏通经络、镇定止痛的目的;并且经研究证实,针刀治疗可以使得机体关节间隙增大,缓解膝关节软组织的痉挛症状,可消除局部炎症,帮助患者恢复神经营养和功能。此外,加以物理治疗,可进一步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物理治疗中,药透等治疗可促进药物的吸收,使其直达患处并于局部发挥药效。本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王慧娟[3]等学者研究结果一致。并且,观察组治疗后Lysholm、VAS评分较治疗前与对照组均更低,符合蔡兵[4]学者研究结果。

综上所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接受中西医联合治疗,具有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可促进患者关节功能康复、降低疼痛感。

猜你喜欢
针刀汤加减类风湿
靖眩汤加减治疗梅尼埃病临证心得
Modified Gexiazhuyu decoction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 alleviates chronic salpingitis via p38 signaling pathway
针刀疗法治疗屈拇指肌腱鞘炎验案
自拟消银汤加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观察
针刀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Meta分析
求医更要求己的类风湿关节炎
针刀针刺治疗中并发急性咽部出血死亡1例
针刀针刺治疗合并颈部症状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3例
归脾汤加减联合体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