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眩晕方穴位敷贴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左房功能的疗效

2019-08-15 07:31郭进建
光明中医 2019年13期
关键词:吴茱萸证候穴位

陈 飞 郭进建

原发性高血压是指以血压增高为主要特征,可侵犯心、脑、肾等靶器官的综合征,长久以来一直高居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致死率的前列。而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结构的日益老龄化,工作方式和饮食结构改变,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亦有了明显上升。有研究表明,在发生心脑血管事件中,约有49%的心血管事件和62%的卒中事件是由高血压直接导致的[1]。高血压病威胁着不计其数患者的生命健康,目前我国高血压病患者约有2亿人[2],且其患病率仍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高血压的治疗备受关注。当前,降压药为现代医学治疗高血压病的主要手段,同时降压药的不良反应却不容忽视。中医学经过数千年疾病防治的实践,立足整体,辨证防治,具有独特的疾病防治优势。其中,穴位外敷治疗高血压不仅不良作用小,而且其降低血压,改善临床症状的效果显著,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来自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心内科门诊及病房的患者,将符合纳入标准且确诊为高血压病2级,中医辨证为肝阳上亢证的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具体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例,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高血压诊断标准,高血压1级标准为舒张压(DBP)90~99 mmHg(1 mmHg=0.133 kPa)/收缩压(SBP)140~159 mmHg,高血压2级标准为DBP 100~109 mmHg/SBP 160~179 mmHg,高血压3级标准为DBP≥110 mmHg,SBP≥180 mmHg。

1.2.2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参考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其临床主要表现为:主症:眩晕、头痛、急躁易怒;次症:面红、目赤、口苦、口干、溲赤、便秘;舌脉:舌红苔黄、脉弦数。符合以上1个主症及2个以上次症,结合舌脉即可诊断。

1.3 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2级高血压,且病情稳定者;2)年龄40~70 岁;3)1个月内未参与其他临床试验者;4)同意参与本课题研究同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1)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2)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3)继发性高血压;4) 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5)房性心律失常;6)心脏瓣膜病;7) 年龄>70岁;8) 并发其他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9) 对本课题研究的药物不能耐受或不愿接受研究者。

1.5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5 mg(苏州东瑞制药有限公司,5 mg:国药准字H20020390,10 mg:国药准字H20031088),培哚普利4 mg(施维雅天津制药有限公司,4 mg:国药准字H20034053,8 mg:国药准字H20103382),余对症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穴位敷贴眩晕方(吴茱萸10 g,川芎10 g)。以上中草药均来自我院中药房,敷贴制作方法参考杨献军等[3]对穴位敷贴改进方法制备(将吴茱萸 、川芎按比例烘干,研成细粉。每10 g药粉加山茶油10 ml,制成软膏剂。制成后的软膏剂经检验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10年版)附录IR软膏剂项下的有关规定),敷贴方法:使用10 cm×11 cm 圆形透明敷贴(型号:1630,3M公司)固定药膏后敷贴于神阙穴,每日1次,一次3 h。如果出现药物不良事件,予以停药,并对症处理。

1.6 中医证候疗效判断标准参照 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判断标准:依据肝阳上亢证常见症状轻重分级记分,主症包括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口苦各按轻、中、重记1、2、3分。分别于治疗前1天、治疗后第14天进行证候总积分及各症状积分统计。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公式:中医整体证候疗效判定标准:各项中医症状评分总和为中医证候总积分,疗效指数=(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显效:疗效指数 ≥70%;有效:70%>疗效指数 ≥30%;无效:疗效指数 <30%。

1.7 血压疗效判定标准根据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判定疗效。显效:舒张压降低10 mmHg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或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 mmHg或以上。有效:舒张压下降不及10 mmHg,但已达到正常范围;或舒张压较前下降10~19 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或收缩压较前下降30 mmHg(以上须具1项)。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

1.8 速度向量成像疗效判定给药前及满1个疗程后分别由具有经验的指定超声医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型号:西门子sc2000)。图像采集方法如下:患者取左侧卧位先行常规二维超声心电图检查,进入速度向量采集模式选取心尖四腔观切面扫查并存储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动态图像,存储后脱机分析。图像定帧于心室收缩末期主动脉瓣关闭前。手动沿左心房内膜缘,分别于心尖四腔观各心房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底段中每段选取不少于3个点进行标测,系统自动在每2个点间追加3点,之后软件自动进行左房长轴整体收缩期峰值应变、应变率分析。

1.9 统计学方法将临床所得数据输入计算机,采用WPS 表格管理,经SPSS 17.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采用Kruska-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1为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2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积分均有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治疗组30例,显效18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 96.67%。对照组30例,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 73.3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例,

注:2组治疗前经t检验比较,1)P>0.05;2组治疗后经t检验比较,2)P<0.05;组内治疗前后经t检验比较,3)P<0.05

表3 2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例,%)

注:经秩和检验,1)P=0.04

2.2 2组患者血压疗效比较2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压均有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压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治疗组30例,显效22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 96.67%。对照组30例,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无恶化者,总有效率 86.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5。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值比较 (例,

注:2组治疗前经t检验比较,1)P>0.05;2组治疗后经t检验比较,2)P<0.05;组内治疗前后经t检验比较,3)P<0.05

表5 2组患者血压疗效比较 (例,%)

注:经秩和检验,1)P=0.029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速度向量成像变化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速度向量成像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组治疗后速度向量成像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速度向量成像水平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6。

表6 2组患者左房长轴整体收缩期峰值应变、应变率比较 (例,

注:2组治疗前经t检验比较,1)P>0.05;2组治疗后经t检验比较,2)P<0.05;组内治疗前后经t检验比较,3)P<0.05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高血压我们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形势。而高血压患者由于后负荷增加导致左心室舒张功能受损及左心室顺应性下降,左心房血液排空受阻,残余血量增多,左心房容积增大,这种改变可发生在左心室肥厚扩大前[4],并与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具有一定关系。生理状态下左房主要有贮存、管道和助力泵功能。在病理状态下,特别是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时左心房可通过这些功能来调整左心室的充盈和维持正常心输出量。心房功能的丧失如心房颤动可引起左心室每搏输出量减少20%~30%,且房颤为缺血性脑卒中、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人们对心房持续深入地研究,意识到对高血压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预后与病死率的预测可以通过对左房功能的评价来实现,且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而现已证实速度向量成像能够较早地反映高血压患者左心功能的变化[5]。

敷脐疗法是一种独特的中医外治法,清朝吴尚先生在其著作《理瀹骈文》中提到,治疗疾病,不管采用内治法还是外治法,其实道理都是一样的,治疗疾病所用的药物也是相同的,其中的区别只在于方法而已。在中医学中“神阙穴”既是冲脉循行之处,又是任脉要穴之所在,是经气的江海,经脉的中枢,“神阙穴”可激发经气,沟通人体上下内外、全身经脉,调节五脏六腑。药物敷贴于“神阙穴”后,其性味被吸收,一方面可经气血运行至病所;另一方面,可激发穴位的经气,调节气血阴阳,调节五脏六腑,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医宗金鉴》谓:“神阙穴,能主治百病。”张俊等[6]认为,将药物敷贴于神阙穴,激发经脉、通行气血,协调气血、阴阳之法确实可行。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将药物敷贴于脐部,最易渗透脐部薄弱的表皮角质层,此外,脐部皮肤不仅有微循环,脐下腹膜还布有丰富的静脉网,事实证明,药物在脐部的透皮速度可比其他部位提高4~5倍,适用于穴位敷贴的选穴。肝阳上亢的病因主要为怒气妄动,郁而化火,或因房劳伤身、年老肝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木失荣,致阴不制阳,阳盛则热。吴茱萸虽性热,味辛、苦,但有引火下行之功效,对此,明·李时珍曾云:“其性虽热,而能引热下行,盖亦从治之义”。另外,吴茱萸归肝经,可以使肝气下降,火随气降与肾水相交,达到阴平阳秘,从而降低血压。川芎入肝经,行气活血,与吴茱萸共同刺激任脉,通行全身血脉,调整脏腑阴阳。故眩晕方穴位敷贴与肝阳上亢证方证相应。余雪燕等[7~12]单独应用吴茱萸或者吴茱萸加川芎等穴位敷贴治疗高血压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疗效。

吴茱萸中所含的吴茱萸次碱是其重要的药理活性成分,能产生舒张血管效应,经动物实验证实其能降低正常动物血压[13]。经探究发现[14],吴茱萸次碱能促进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的合成与释放,并且上调CGRP mRNA的表达,进而产生显著舒血管作用,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另有研究发现[15,16],吴茱萸次碱能发挥降血压效应与其促进脯氨酰羧肽酶(Prolyl carboxypeptidase,PRCP)的作用,激肽释放酶的激活和表达增强的血管肽酶C介导的血管紧张素Ⅱ的灭活具有一定关系。还有研究[17]认为,吴茱萸促进组胺的释放是其重要机制之一。赵会芬[18]发现,吴茱萸穴位敷贴治疗除能治疗高血压外,还可延缓其向高血压肾病方向发展。胡燕月等[19~22]认为川芎中的有效药理成分能扩张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杨立娟[23]经研究发现川芎嗪、川芎总生物碱可使实验犬的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川芎乙醇水浸液、水浸液、浸膏、乙醇浸出液或生物碱对实验猫、兔、犬不论肌肉注射还是静脉注射均有持续明显的降压效果。高血压大鼠或犬在给予静脉注射水浸液后,外周血管阻力也降低了。

综上,现代医学治疗高血压以西药为主,西药的应用有一定的限制,而中医药穴位贴敷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本着中医特有的标本兼治的辨证思维特点,配合西药治疗获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本课题采用眩晕方穴位敷贴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分析其组方眩晕方穴位敷贴主要有平肝潜阳、引火下行、激发经气等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组方两味药合用能扩张血外周血管、降低血压等作用。在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两味中药有机组合,相辅相成,共同达到降低血压、改善高血压症状、减少中医证候积分和改善速度向量成像的作用。本研究显示,治疗组在应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穴位敷贴眩晕方,在血压疗效判定、中医证候积分疗效判定、速度向量成像疗效判定中优于对照组。可见根据高血压肝阳上亢证主要病机,以眩晕方穴位敷贴配合西药治疗,疗效要优于单纯西药对照组。穴位敷贴眩晕方方证相应,且通过局部穴位的刺激,激发经气、调和气血,进而调节五脏六腑,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大多数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压,提高其生活质量,而且还能够改善左房速度向量成像。现代研究已证实[13,24],组方两味药不仅有扩张血外周血管、降血压作用,还有增加冠脉、脑部血流,保护心肌,抑制血小板等作用。单纯的西药治疗常受到其不良反应的限制,如ACEI类易致干咳,钙拮抗剂易致下肢水肿等,而穴位敷贴眩晕方则无此不良反应,可与西药配合使用,提高疗效。穴位敷贴眩晕方立足中医整体观念、辨证思维、经络学说,为治疗高血压、改善左房功能提供了新思路,体现了中医药独特的魅力和治疗优势。

猜你喜欢
吴茱萸证候穴位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大花吴茱萸果实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
UPLC-Q-TOF-MS法分析吴茱萸化学成分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吴茱萸敷腹治疗婴幼儿腹泻及护理69例
吴茱萸脐敷治疗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