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背景下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研究

2019-08-16 06:56邓家瑜胡嵘郭梅芳黄霖
智富时代 2019年7期
关键词:医改大学生

邓家瑜 胡嵘 郭梅芳 黄霖

【摘 要】近年来,随着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高校学生的健康状况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然而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一直处于劣势地位。通过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进行研究,发现2009年“新医改”实行后,存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社会保险体系不规范、商业保险存在不足、校医务人员服务质量不高等一系列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通过优化筹资结构,建立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积极发展商业保险,提高校医院的服务水平等措施加以改善。

【关键词】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医改

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是专门为高校学生群体提供医疗服务,保障其身体健康的一种制度,其建设和发展十分重要。医改前,我国对大学生实行公费医疗制度。医改后,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开始进入公费医疗、商业医疗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相结合的运行模式。换言之,自2009年医改政策实施后,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的医疗需求,促进了医疗保障的可持续发展。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高校学生占总人口比例的持续增长,以及十九大报告再一次强调加强社会保障建设,缓解民生五难问题,大学生群体的医疗保障日益引发社会关注。

一、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的实践与认识

我国的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初,国家卫生部于1953年1月23日发布《关于公费医疗的几项规定》,规定在校大学生的医疗费用全部由国家报销。1989年卫生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公费医疗管理办法的通知》,决定由国家完全支付医疗费用转变为以国家为主,单位及个人共同承担的政策。而后随着1996年大學的扩招,大学生群体不断增加,导致政府财政压力急剧加大,保障资金与保障人数不成比例。为此,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正式下发《关于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范围的指导意见》,决定坚持自愿原则,将大学生群体纳入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范围内。2009年则开始全面推行新医改。这一改革扩大了大学生的医保报销范围,重点保障大病门诊和住院医疗,将以前处于公费医疗体制之外的民办高校及独立院校的学生也一并纳入到保障体系之中,增强了社会公平性。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医疗保障体制改革又面临了新的问题。赵庆庆、王付汪(2011)等学者认为大学生的参保积极性普遍不高,基于此,他们提出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学生的参保意识,必要时可采取措施强制学生参保。[1]邓强宇、熊林平(2014)认为我国医疗保障立法缺失,针对这一问题,他们建议国家应加强医疗保障法制建设。[2]韦海蓓(2018)则认为仅仅依靠政府拨款无法支撑重大疾病的医疗费用,此时政府可采取与市场相结合的方式,为患病学生提供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3]综上所述,这些学者站在不同的视角,剖析了医改后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但从总体上看,这些研究都没有站在学校和社会的角度上来了解大学生对医疗保障的实际需求。对此,我们应理性辨析取舍,探究出一个更加健全的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

二、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障存在的问题分析

2.1人均投入不足,资源分配不均

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我国医疗卫生投入日益增加,其中2018年投入15291亿元,占全国财政支出的7.3%,若单从数字上来看,我国医疗卫生投入已经位于世界前列。然而,医疗卫生支出内容广泛,医疗保障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所占比例较少。况且,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医疗补助较低,每年国家援助部委所属院校每名学生60元,而省属院校学校则只有40元。[4]加之,教育水平的提高促使大学生人数渐趋增长,2017年在校大学生人数就达到2695.8万,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财政压力,难以满足现有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财政投入的不足,使医疗资源的分配有所差异。不同地方、不同群体有着不同类型的医保类别,所享受的医保待遇也存在较大的差别。例如,在职公务员报销比例总体在80%以上,而参保大学生的报销比例为35%-85%。相比其他群体而言,大学生这一没有收入来源的群体,弱势更为明显。新医改后,国家以及地方都陆续出台了一些医保政策,内容复杂不一,每个地方甚至每个学校的医疗保障都不尽相同,校医院的基础设施、缴纳的医保费用等也有优劣之分,医疗保障水平不一致、不平等。发达地区比贫困地区保障水平高,等级高的学校比等级低的学校保障水平高等现象也已经成为常态。总之,人均投入不足和卫生资源分配不均成为医疗保障体制不完善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公平性。

2.2未建立规范的社会救助体系

现阶段,我国7.36%的慈善组织属于医疗服务领域,26.05%的社会捐赠用于医疗救助,这使得国内社会医疗救助达到了新的高度。[5]然而,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成长仍寸步难行,首先,我国社会救助机构主要由政府主导,实行双重管理,两者之间界限不明确,社会救助机构缺乏自主性。同时成立社会救助机构的审批流程困难,注册程序复杂,极大地抑制了社会救助机构数量。政府也没有制定有效法律法规保障社会救助机构,使其在社会上难以立足。其次,社会救助机构的监管措施不完善,捐赠信息封闭,容易产生将捐助资金据为己有的现象。加之诈捐事件的频繁发生,降低了公众对爱心捐助的信任,制约了慈善组织的筹资能力的发展。除此之外,社会救助机构救助比例不高且无法解决后续治疗问题,远远满足不了困难家庭的需求。最后,网络和师生募捐存在不确定性。如今,选择水滴筹等网络捐助方式的大学生较多,但此种形式流传面窄,且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为主要捐赠者,捐助金额较少。总之,由于缺少规范的社会救助体系,我国大学生的医疗保障体制难以正常运行。

2.3商业保险存在不足

商业保险对大学生医疗保障具有辅助功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上出现了各种商业保险,为人们保障权益提供了更多的机会。然而,现今的商业保险主要目的是盈利,在真正维护大学生群体的权益上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一方面,商业保险品种多样,每项保险所保障的范围有限。例如,学平险对学生假期时出现的意外不进行赔付。为了全面保障大学生的健康,学生需要购买几份保险作为补充,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家庭的经济压力。另外,现今的商业保险主要针对中小学生和职工以及退休人员,在大学生群体方面还有所缺乏,未能完全覆盖大学生的医疗保障需求。另一方面,商业保险价格过高。大学生作为一个无收入的特殊群体,每月生活费用主要在1200元左右,几乎没有余钱来自主购买商业保险,与此同时学生的生活费用也是家庭收入的体现,家庭收入与购买商业保险成正相关关系,[6]由此可知,收入低的家庭无力购买商业保险。此外,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自身身体状况良好,年均医疗费用不高,对商业保险的了解程度不足,从而缺乏购买商业保险的主动性,限制了大学生对商业保险的购买。

三、改善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的对策与建议

3.1优化筹资结构,合理分配资源

就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而言,我国政府社会性卫生事业的投入达到了一个平衡的状态,而大学生作为一个日益壮大且相对弱势的群体,对医疗保障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政府应提高大学生的医疗保障水平,使其不低于当地公职人员,并向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寻求资金的支持,拓宽向社会、私人筹资的渠道,与学校、商业保险公司等组织或个人携手合作,合理借鉴斯坦福大学每年从学费中抽取一部分资金作为医保费用的模式,为大学生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支持,将一头投入转变为多方努力,减小财政压力,统筹资金募集渠道,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另外,借鉴英国优秀经验,在各个地域、各个群体中实施相对公平的医疗保障政策,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的医疗保障水平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开源节流两手抓,将医疗保障的资源最大化利用,缩减如高校医院设备和闲置药品等不必要的开支,做到政策真正惠及学生。在政策的推动之下,政府也需采纳各个机构如商业保险公司、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等的意见,平衡多方利益,减小改革阻力。

3.2建立完善的社会医疗救助体系

目前,社会上针对大学生的医疗救助基金不是很广泛,患重大疾病的大学生的社会资金救助处于一个模糊地带。因此,为完善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应当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解决低收入家庭的后顾之忧,改善大学生的身体状况,促进医保制度的公平。对政府而言,需要其准确定位,为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而不是主导作用,简化审批流程和注冊程序,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提出税收优惠等各项奖励措施,吸引社会群体成立社会救助机构,扩大社会救助机构的规模,规范网络捐赠程序和社会救助机构的行为,促进其稳定、长期发展。社会救助机构则要自主管理机构事务,做到层层管理和各部门业务明晰,定期公布捐赠金额和去向,接受社会的监督,使捐赠信息透明化,提高社会公信力。同时,对需要救助的大学生进行严格审核,以免骗捐事件再次发生。在救助水平上,拓宽筹资渠道,加大救助标准区间,放松对救助项目的限制,为大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帮助,形成连续投入和可持续的救助机制, 为后期跟踪和再次帮助提供制度保障。另外,社会救助机构应充分利用周围群众、媒体和互联网资源,宣传多样化的救助方式,让大学生能够获得较为稳定捐赠资金。

3.3积极扩展商业保险

商业保险虽然被各大高校加入到保障大学生医疗健康的行列,但在一定程度上由于考虑到自身的市场份额与经济效益,对大学生的重大医疗赔付并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因而为改善商业医疗保险的现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大学生知识水平较高,具有管理身体健康的自律意识,保险公司对其保险投入存在一定的收益空间。因此,保险公司在兼顾自身效益的同时,应与高校进行合作,积极开发大学生群体的资源,甄选、开发具有合理保费与有效保障的医疗保险项目,适当扩大保障范围,提高特殊条款的上限,比如对重大疾病的赔付补偿等,减轻大学生的医疗负担。其次,保险公司可以调低保险价格,对大学生群体实行优惠政策,将其与大学生的经济情况相适应。再次,保险公司也需加大商业保险的宣传力度,通过学校讲座、公益活动和网络媒体等途径让学生了解具体的保险种类和保险范围,增加对商业保险的认同感。朱恒源教授在《双轨拉锯:开启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未来》中指出,商业医保是竞争轨发展的突破口和催化剂。[7]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发挥商业医保的辅助作用,将其与基本医保融合发展,是改善大学生医保制度的重心。

总之,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的完善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要想切实改善目前的境况,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三方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同时也要借鉴国外经验,将其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构建一个全方面、多层次的中国特色医疗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赵庆庆,王付汪.大学生医疗保险现状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26):104-105.

[2]邓强宇,熊林平.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06):950-951.

[3]韦海蓓.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发展及问题浅析[J].劳动保障世界,2018(06):33-34.

[4]陆霓.大学生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1,27(08):162-164.

[5]赵国强,孙晓杰,邵雨辰.我国慈善组织参与医疗救助的现状及困境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19,36(02):16-19.

[6]石磊,刘梦宇.影响大学生购买商业医疗保险因素的调查分析[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5,30(04):66-71+100.

[7]朱恒源.中国的医疗投入到底少不少[Z].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8.

猜你喜欢
医改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医院财务风险控制措施探讨
新医改制度下,建立健全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
医院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方式探讨
医改中卫生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