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经筋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30例*

2019-08-17 06:19王凤德吕计宝韦英才
中医外治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壮医痉挛性经筋

王凤德,吕计宝,韦英才

(1.广西壮族自治区国际壮医医院,广西 南宁 530011;2.广西中医药大学壮瑶医学院,广西 南宁 530011)

中风,也称为“脑卒中”“脑血管意外”,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据报道,脑卒中已经成为当前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1]。据统计,在罹患脑中风的存活患者中,有高达50 %~70 %的患者会遗留躯体运动或感觉功能障碍等瘫痪性症状表现,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也有报道显示[2],大约80 %~90 %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3周内,出现瘫痪一侧的肢体肌张力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形成痉挛性瘫痪,中医药治疗痉挛性瘫痪,疗效肯定。笔者采用壮医经筋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5月在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60例,西医诊断标准[3]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制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医诊断标准[4]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定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版)制定。本研究选择神志清楚且病程为15 d~6个月的患者,愿意接受本疗法治疗,并愿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神志不清、其他疾病引起的肢体活动障碍或痉挛状态者;排除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排除有严重基础病的患者。简单随机方法按1∶1的比例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40岁~75岁,平均(62.77±9.24)岁;病程2周~6个月,平均(8.42±5.91)周;其中脑出血患者0例,脑梗死患者30例。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0岁~75岁,平均(61.37±8.97)岁;病程2周~6个月,平均(7.88±5.01)周;其中脑出血患者0例,脑梗死患者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个体化的神经内科脑血管病常规药物治疗,治疗原则参照2005年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2.1 对照组

康复训练疗法参照卢凤娟[5]肢体痉挛康复训练方法。每天1次,每周休息1 d,30 d为1疗程。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壮医经筋疗法治疗。壮医经筋疗法包括壮医经筋推拿手法解结、壮医毫针点刺消结、壮医拔罐散结三联疗法。该法贯彻“以筋结点为腧”的取穴原则,以“松筋解结”为治疗要领。首先分壮医“经筋摸结”取穴与“经筋解结”治疗两部分。采用壮医特殊的摸结方法[6],查找到相应的筋结点,按照先松解上肢筋结点,后松解下肢筋结点的方法,采用壮医手法解结方法[6~7],依次松解手三阳经筋、足三阳经筋,辨证为阴证者,采用壮医经筋火针疗法,点刺相应筋结点,辨证为阳证者,采用单纯毫针针刺筋结点,通过刺激筋结点来起到消结的作用,不留针,然后拔罐10 min,起到散结的作用。每次治疗30 min,隔日治疗1次,每周休息1 d,30 d为1疗程。

2.3 疗程及随访

共治疗1个疗程。3个月后随访1次。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8]、Fug1-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9]、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ADL)[10]、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NDS)[11]和临床疗效评定。

3.2 疗效标准

采用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会议(1995)的标准评定,根据神经基本功能缺损评分(NDS)的减少及病残程度进行评定[12]。基本治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 %~100 %,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 %~90 %,病残程度1级~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 %~45 %;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在17 % 左右。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在18 % 以上。

3.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独立用t检验,每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治疗前、治疗后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检验。

3.4 治疗结果

3.4.1 治疗前后两组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上下肢功能评分经统计学分析,P>0.05,其结果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上下肢功能评分经统计学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1~表2。

表1 两组上肢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分比较 例

表2 两组下肢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分比较表 例

3.4.2 治疗前后两组Fug1-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比较(见表3)

两组治疗前Fug1-Meyer运动功能评分经统计学分析,P>0.05,其结果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Fug1-Meyer运动功能评分经统计学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两组Fug1-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比较分)

3.4.3 治疗前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ADL)评分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NDS)比较(见表4)

两组治疗前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ADL)评分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NDS)经统计学分析,P>0.05,其结果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ADL)评分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NDS)经统计学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4。

表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表4 两组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ADL)评分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NDS)比较分)

3.4.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 %,对照组为83.33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5 两组3个月后随访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ADL)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ADL)评分经统计学分析,P>0.05,其结果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3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ADL)评分经统计学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6。

表6 两组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ADL)评分比较分)

4 讨 论

针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效果显著,见于诸多临床报道[13~17]。传统针灸方法根据“治痿独取阳明”理论,针刺阳明经穴以达到补脾益气、提高肌力的效果,但有可能会强化共同运动及联合反应,导致“误用综合征”的出现,妨碍康复。

民族医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壮医理论认为,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发生是饮食不当,嗜酒过度,热毒、火毒、湿毒内生,脏腑功能失调,体内阴盛阳衰,阳盛阴衰,三道两路不通,三气不能同步,气血逆乱,血冲巧坞(大脑),巧坞(大脑)功能失调,久则筋挛节痛,肢体功能活动障碍所致。壮医经筋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贯彻了“疏通两路,调理气机,调整巧坞”的治疗原则,采用“以筋结为腧”的治疗总纲,形成独特的经筋摸结和解结方法,是集手法、针灸、拔罐于一体的新型综合疗法,具有理论新颖、方法独特、疗效显著、费用低廉等特色与优势。

本研究通过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规范化标准作为评价指标。从治疗结果可知,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 %,对照组为83.33 %,两组对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数值对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Fug1-Meyer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治疗组的评分或积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ND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3个月随访,治疗组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由此可知:壮医经筋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能显著降低肌张力,对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有很好的效果,相信经过本课题的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可为我区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提供一种别具民族特色的治疗方法,同时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提高民众健康水平提供科技支撑。

猜你喜欢
壮医痉挛性经筋
梁清华教授扩肛法治疗肛肠经筋病经验探析
足三阳经筋与膝关节痛
针刺跷脉穴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
基于培养壮医临床思维的壮医五诊实训教学改革探讨
颈项疼痛及功能障碍的经筋辨证与推拿治疗探析
无药无创纯手法调整痉挛性斜颈验案一则
针刺对中风痉挛性偏瘫研究进展
卵巢囊肿蒂扭转螺旋CT联合多平面重建技术诊断价值分析
经筋理论在临床治疗膝骨关节炎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牙廷艺教授运用壮医刮痧排毒疗法经验拾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