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29例

2019-08-17 06:19牟建蛟
中医外治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天枢大肠针刺

牟建蛟,王 琼

(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 康复中心,四川 遂宁 629000)

肠易激综合征是常见的肠道功能性疾病,与肠道动力学异常、内脏感觉异常等因素有关[1],常表现为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黏液便、大便形状异常等,呈反复性或持续发作,临床分为便秘型、腹泻型、混合型、不定型四型,其中以腹泻型较常见[2],对患者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均有较大的影响。全世界范围内,IBS的患病率相差较大,流行率大约为10 %~15 %,我国北京成人患病率为0.82 %,广东地区IBS的人群患病率为5.67 %[3]。于2015年5月~2017年5月间,笔者采用温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57例,取得较高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源于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均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1.2 纳入标准

所有受试者均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年龄在18周~70周岁之间,无器质性胃肠道病变者,进入研究前至少1周内未服用过止泻药。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选取双侧脾俞、大肠俞、天枢、上巨虚、太冲穴(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所有穴位均采取直刺方法,天枢针刺深度为25 mm~40 mm,太冲穴针刺深度为15 mm左右,其余穴位均25 mm左右。针刺得气后,在双侧天枢穴、上巨虚穴上行温针灸疗法,艾炷长约1 cm,每个穴位灸1壮,留针30 min。

2.2 对照组

取穴及针刺手法同治疗组,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期间不作任何操作。疗程:每日治疗1次,治疗期间停止其他一切治疗,10次为1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开始前、结束后进行量表评分,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主要指标:对治疗前1周平均每日排便次数与治疗后1周平均每日排便次数进行疗效评定,1次记1分,2次记2分,以此类推。次要指标:以大便性状分型为计分标准,柔软香蕉状记0分,软的团块记1分,泥浆状记2分,水样便记3分;若每日多次大便,则记录最大分数,治疗前和治疗后各评定1次。

3.2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2年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及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于2006年编写的《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5],采用尼莫地平法来进行疗效评定:疗效指数=[(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 %。

依据疗效指数评定临床疗效,痊愈:疗效指数≥80 %;显效:50 %≤疗效指数<80 %;有效:20 %≤疗效指数<50 %;无效:疗效指数<20 %。

3.3 IBS病情严重程度调查表(IBS-SSS)

本量表以患者腹痛腹胀程度、腹痛发作频率、对大便的满意度以及肠道症状对生活的影响为评定标准,治疗前后各评定1次。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由表2可知,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3.4.2 两组治疗前后IBS-SSS积分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IBS-SSS积分比较

由表3可知,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症状积分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各项症状的得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组改善腹痛程度、对大便满意度的疗效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对两组患者其他症状积分改善的差异进行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 体 会

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无定论,主要包括精神心理异常、内脏感觉异常、胃肠动力紊乱、脑肠调控异常、炎症、免疫等。现代研究证实,约50 %以上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6~7]。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率较高,近年来呈上升趋势[8],且本病迁延不愈,患者反复多次就医,占用了大量的医疗资源。一项关于浙江省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医疗费用的调查显示,患者平均医疗直接费用为260元/月,间接费用为110元/月[9]。目前西医并无一种药物能将本病彻底治愈,多数药物存在严重的副作用,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娱乐及人际关系,此现状推动了中医寻找更好的方法来治疗本疾病。

中医学中无肠易激综合征之病名,依据其临床表现归属于“腹痛”“泄泻”“腹胀”等疾病范畴,其发病多因外感时邪、六淫、饮食不节、脾胃虚弱、情志失调等,引起脏腑气机失调,肝郁脾虚,运化失司,大肠传导失常,故而发生泄泻。《医方考》曰:“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可见肝郁、脾虚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的主要病机。

祖国医学有其独特的优势,临床上针灸治疗本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本研究所取之穴天枢属足阳明胃经,循经腹部,体现了“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作用,同时天枢穴为大肠募穴,主疏调肠腑、理气行滞,能够改善肠腑功能、消除或减轻肠道功能失常而导致的各种证候。大肠俞为大肠经的背俞穴,与天枢同用,体现了“俞募配穴”的治疗原则,二者一前一后,一阴一阳,具有通调肠腑、扶正补虚、涩肠止泻之功效[10]。上巨虚穴属足阳明胃经,为大肠经的下合穴,选取本穴体现了“合治内腑”及循经远治的治疗原则,具有通调肠胃的功效。“肝郁脾虚”为本病的基本病机,辨证配穴选择太冲、脾俞具有疏肝健脾的功效。同时脾俞、大肠俞均属足太阳膀胱经之穴,是人体脏腑精气输注于背腰部的重要穴位,具有调节脏腑阴阳平衡的功能。故以上诸穴合用,共奏疏肝健脾、调整阴阳、涩肠止泻之功。

温针灸是指在针尾安置艾炷施灸的方法,能通过穴位、经络的传导对胃肠道生理功能起双相调节作用,除了具有针刺的功效外,还具有“温热”“温通”与“温补”三重功效,通过疏经通络、温补脾阳,从而达到调补止泻之作用。所谓“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针灸并用,同时发挥了针刺与艾灸的治疗作用。此疗法着眼于中医整体观,除了具有较高的疗效,且操作简单、费用低廉,更是避免了药物的不良反应,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天枢大肠针刺
清明的雨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大肠憩室是什么病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大肠变懒了
大肠变懒 了
尊敬
尊 敬
长寿名穴保健康
蒋天枢:无偿完成老师的托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