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患者应用利伐沙班治疗的效果观察

2019-08-22 01:22杨斯琴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1期
关键词:检测值肺栓塞例数

张 岩 杨斯琴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辽宁 鞍山 114000)

肺动脉栓塞是呼吸系统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主要发病原因是外源性以及内源性栓子对肺部血液系统造成堵塞所致,发生率较高的主要有羊水栓塞、血栓栓塞、空气栓塞、脂肪栓塞以及脱落细胞栓塞等,相关临床调查研究显示,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1]。利伐沙班在肺栓塞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自我院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肺栓塞患者中选取2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探究利伐沙班在肺栓塞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自我院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肺栓塞患者中选取2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就诊奇偶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120例,男83例,女37例;年龄44~86岁,平均年龄(65.35±1.03)岁;研究组120例,男82例,女38例;年龄45~87岁,平均年龄(64.12±1.12)岁;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基础的止血、抗感染以及吸氧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使用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用药方式为皮下注射,每次1 mg/kg,每12 h注射1次,用药2 d后增加口服华法林钠,每次3 mg,每天1次,连续治疗5 d后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凝血指标调整用药情况。研究组使用利伐沙班进行治疗,用药方式为口服,每次15 mg,每天2次,连续治疗3周之后改为每次20 mg,每天1次,连续用药23个月。

1.3 观察指标:统计240例患者用药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显效:咳嗽、胸痛、呼吸困难以及咯血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血气指标以及影像学检测恢复正常;有效:咳嗽、胸痛、呼吸困难以及咯血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血气指标以及影像学检测基本正常;无效:咳嗽、胸痛、呼吸困难以及咯血等临床症状未见消失甚至加重,血气指标以及影像学检测未正常甚至加重;详细统计240例患者治疗后RR、HR、PaO2以及PaCO2检测情况;统计240例患者治疗后血D-D水平,各项观察指标分组计算后进行组间对比。

1.4 统计学意义:此次研究数据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40例肺栓塞患者用药后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研究组120例肺栓塞患者用药后治疗有效的例数为115例,治疗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120例肺栓塞患者用药后治疗有效的例数为84例,治疗有效率为70.00%;两组患者就治疗效果对比来看,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40例肺栓塞患者用药后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2.2 240例肺栓塞患者治疗后生命体征与血气指标检测情况:研究组肺栓塞患者治疗后RR检测值为(20.13±2.53)(次/分),HR检测值为(72.98±10.25)(次/分),PaO2检测值为(91.25±10.11)(mm Hg),PaCO2检测值为(31.59±5.96)(mm Hg),对照组肺栓塞患者治疗后RR检测值为(23.65±3.68)(次/分),HR检测值为(79.63±8.57)(次/分),PaO2检测值为(84.26±6.86)(mm Hg),PaCO2检测值为(33.57±6.98)(mm Hg),各项组间对比计算均有显著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

2.3 240例肺栓塞患者治疗后血D-D水平比较:研究组肺栓塞患者治疗后血D-D水平为(0.65±0.41),对照组肺栓塞患者治疗后血D-D水平为(1.04±0.59),分组数据计算对比呈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肺栓塞是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类疾病,临床症状主要有咳嗽、咯血以及胸痛等,但是大部分患者发病后仅会出现其中一种或者两种症状,仅有少部分患者会同时表现出3种临床症状[2],因此,患者在患病初期很容易出现漏诊或者误诊情况,导致患者未能得到及时的救治,影响临床治疗效果。据相关统计报道显示,肺栓塞的临床病死率能够达到0.5%~2%,属于致死率较高的一种疾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3]。因此,提升肺栓塞的诊断准确率尤为重要。目前临床中治疗方式比较多,主要是介入治疗、外科治疗以及内科保守治疗等,其中应用率比较高的为内科药物保守治疗,其治疗方式分为抗凝类治疗和溶栓类治疗。就相关临床研究可见,溶栓类治疗的效果远远好于抗凝类[4],但是在实际治疗中对于治疗时间以及患者体质要求比较高。因此,抗凝类治疗方式是当前临床中应用比价广泛的。低分子肝素钙在肺栓塞治疗中的应用时间比较长,但是药物的半衰期较长,用药后起效时间较长,且用药后很容易被食物或者其他药物影响,临床治疗效果有限,且用药后出血风险比较高,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凝血功能[5]。利伐沙班在肺栓塞治疗中的应用时间比较短,但是效果更加显著,其在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有效调节患者的凝血机制,生物利用度相对来说比较高,且药物的半衰期比较短,药物起效时间短,药效显著。利伐沙班药物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更强,不会被其他药物以及食物影响,临床应用更加简单便捷。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120例肺栓塞患者用药后治疗有效的例数为115例,治疗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120例肺栓塞患者用药后治疗有效的例数为84例,治疗有效率为70.00%;两组患者就治疗效果对比来看,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肺栓塞患者治疗后RR、HR、PaO2、PaCO2以及血D-D水平与对照组对比计算均有显著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利伐沙班在肺栓塞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以及血气指标异常情况,同时能够降低患者血D-D水平。综上可知,利伐沙班在肺栓塞患者临床治疗中显示出了优质的治疗效果,用药简单便捷,药物起效速度快,安全性更高,值得进行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检测值肺栓塞例数
抗人T细胞兔免疫球蛋白对降钙素原的影响
肺栓塞及预防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探究GLP-1受体激动剂对肥胖、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效果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警惕隐形杀手“肺栓塞”
观察糖尿病足护理“五部曲”的健康教育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的效果
孕晚期经会阴超声评价宫颈各参数的临床意义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
人性化护理用于慢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中的作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