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习记者 于倢
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课外活动,他们不会因为“特殊”还是“普通”而被区别对待
近年来,让特殊孩子和普通孩子一起接受教育的“融合教育”理念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和接受,全国各地正在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但融合教育仍然面临很多困境,如家长意识不到位、师资力量有限、入园难等问题。
被诊断为自闭症且患有癫痫的4岁男孩斌斌是个让老师和同学头疼不已的学生。无法与人正常沟通且带有暴力倾向,这让他在幼儿园里受到了严重排斥。无奈之下,斌斌妈妈只能带着儿子辗转于各个幼儿园之间。一个偶然的机会,斌斌妈妈得知青岛幸福之家幼儿园开展的融合教育,其教育理念新颖,在自闭症儿童的康复与训练上有着丰富的经验。斌斌妈妈带着孩子从外地驱车赶来青岛,在幸福之家幼儿园里,通过两年的教育与训练,斌斌掌握了基本的沟通能力和社交能力,能够与其他同伴友好相处,暴力行为得到了改善——这是园长刘树芹与我们分享的案列。
近年来,让特殊孩子和普通孩子一起接受教育的“融合教育”理念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和接受,全国各地正在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但融合教育仍然面临很多困境,如家长意识不到位、师资力量有限、入园难等问题。近日,商周刊记者专访了青岛一家针对学前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幼儿园,探访学前融合教育过程中的苦辣酸甜。
现在,150多名特殊孩子和150多名普通孩子共同生活在融合的教育环境中,这300多名孩子“同伴、同学、同玩”,在集体活动中不会因为“特殊”还是“普通”而被区别对待,老师的重点会放在探索、解决每一个孩子出现的问题上。在采访中,刘园长告诉我们,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并不代表忽略孩子的自身差异,尊重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孩子“共性环境中的个性关注”,让所有儿童得到合适的教育,使每个儿童都得到最佳成长机遇和对社会生活的最佳适应,是他们一直以来的教学目标。
这所位于青岛市市北区恩县路的融合幼儿园是山东省自闭症儿童定点康复机构、北京师范大学融合教育研究实验基地,在这里,150个普通孩子与150个特殊孩子一起成长。如果老师们不特意介绍,很少有人能在一群叽叽喳喳的小朋友中分辨出哪一个是普通孩子哪一个是特殊孩子。“自闭症孩子从外表上很难区分,很多家长会说自闭症孩子也和自己家孩子一样漂亮一样可爱,” 有些家长会直接向老师表示:“哎呀,自闭症也没有那么可怕嘛。”幸福之家的负责人刘树芹园长告诉商周刊记者。这是刘树芹希望看到的结果:自闭症孩子能像普通孩子一样正常参与社会生活,人们对自闭症孩子的误解和偏见越来越少,社会的接受度与包容度越来越高。
幼儿园自2007年创办至今,已有500多名特殊儿童经过学习和康复,顺利踏入普通小学,幸福之家融合幼儿园在自闭症儿童的家长群中已小有名气。但是由于场地、师资等客观资源的限制,目前恩县路园区只能接纳150个特殊儿童,还有许多自闭症幼儿家庭在排队等候入园。对于入园难这个问题,刘树芹表示,成立于2017年的市南分园正在按照5个普通孩子比一个特殊孩子的比例招生,新成立的崂山园也开始了第一年的招生,计划招收近200名儿童,为了让自闭症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以后将按10比1或者15比1的比例招收特殊儿童。
特殊孩子能像普通孩子一样正常参与社交是刘树芹希望看到的结果
但在幸福之家幼儿园成立之初,这是一个只有12个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康复机构。“由于当时人们对自闭症认识不够,自然没有普通孩子的家长愿意把孩子送过来,没有普通孩子,何谈融合?”刘树芹介绍:“自闭症孩子若想融入社会,最重要的是将他们放在一个正常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康复和训练”,因此,“普通孩子和自闭症孩子的比例一定要大于等于一,也就是说普通孩子的数量一定要大于等于自闭症孩子的数量。”
融合教育发展至今,有这样一种说法:特殊孩子是树苗,普通孩子是土壤。这也导致有些普通孩子的家长心存疑虑,觉得自己的孩子纯粹是一个奉献者,是特殊孩子的“陪练”。“招收第一个普通孩子的时候,我甚至不敢跟家长提自闭症这三个字,我只能说这些孩子不太会交流”,刘院长说,“为了吸引普通孩子入园,我们一开始对普通孩子是不收费的,这才逐渐有普通孩子进来。”到了后期,为了维持幼儿园的正常运转,刘树芹象征性地向普通孩子收取每个月180块钱的伙食费,害怕孩子因此不来的刘树芹却从家长处得到了意外的回应:“就算你们收费高一点我们也不会转园,我们孩子跟这些自闭症孩子在一起变得懂事了。”刘树芹介绍,融合教育是可以双赢的。在融合教育环境中,特殊儿童会将普通孩子当做自己的榜样,并且从每日的接触中得到丰富的感知觉刺激,学习如何与其他小朋友沟通互动,并建立和发展正常的人际交往关系。同时,这种环境也培养了普通孩子对特殊同伴理解、尊重和关爱的品质。因此,开展学前融合教育对普通儿童和自闭症儿童都是十分有利的。
孩子们在一起“同伴、同学、同玩”
给予孩子共性环境中的个性关注是融合教育一直以来的教学目标
民办幼儿园相较公办幼儿园,在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等方面略显不足。刘树芹说,“民办学校能享受到的补贴在现阶段几乎是没有的,但是民办学校所承担的责任并不比公办学校要少”,刘树芹希望政府能够提高对民办学校的政策扶持。好消息是,随着国家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提出和施行,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得到了政府更多的关注,融合教育这种教育模式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推行和支持。“从去年开始,自闭症儿童的救助年龄提升到了17岁,救助金上限也提升到了3500元每月。”刘树芹说。
民办园做融合教育,除了政策支持不足外,师资力量的短缺则是更大的挑战,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数量以及专业水平都有待提高。对于这个问题,刘树芹说,“普教老师如何培养成为一个特教老师,特教老师如何将在学校里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来,是当下面临的主要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幸福之家也在积极地探索实践,他们从海内外请来了著名的自闭症教育专家,来为幼儿园培训新老师、开展讲座,在“引进来”的同时,他们也在积极地“走出去”,幼儿园每年都会选派老师出国学习,学习新理念新方法,提高老师的专业文化知识和实践能力。
缺少来自家长方面的支持是融合教育现阶段面临的另外一个困境,融合教育一方面需要普通家长的接纳、包容、信任,另一方面需要特殊儿童家长端正教育思想。刘树芹说:有些特殊孩子的家长在对自闭症孩子的教育认知上存在误区,认为自己的孩子被医院诊断为自闭症儿童之后,只需要单纯的康复训练进行干预,还有些普通孩子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和自闭症孩子在一起会受到负面影响。但在近几年来,这些问题也有了明显改善,刘树芹说,“首先是从这里毕业的特殊孩子,百分之六十以上升入了普通小学,社交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而这里毕业的普通孩子,有爱,有责任,有包容,会分享和合作,他们时刻以一个榜样的角色来帮助身边比较弱的小朋友,孩子家长看到这一切之后自然对融合教育的顾虑也就打消了。”
社会歧视客观存在也是影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另一个因素,自闭症孩子的未来,不能只依靠家长去改变,而是需要来自全社会的关爱和支持。从经济支持到诊疗康复再到理解包容,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2018 年底,广州一位怀孕两个月的妈妈,带着患有自闭症的大儿子在家烧炭自杀,是社会对自闭症儿童的歧视让她绝望而去。刘树芹说:“理解和包容对于自闭症孩子的家庭来说,十分重要。”她呼吁加强社会舆论宣传,通过政府和媒体向大众宣传自闭症儿童的特点以及康复治疗的方法,消除人们的误解与隔阂。引导社会建立起对自闭症儿童的理解、接受和关爱的氛围。
谈及融合教育的未来,刘树芹认为是大势所趋,“希望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融合教育遍地开花,尽量解决孩子入园难的问题,让有需要的孩子在当地就能接受到最优质的教育。但倡导融合教育需要财力支持、教育支持和社会保障,需要全社会协作解决,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