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锁托槽矫治器对牙颌畸形患者正畸的影响分析

2019-08-23 00:42张露斯
人人健康 2019年13期
关键词:牙颌托槽矫治器

张露斯

(云南省昭通市中医医院口腔科 云南 昭通 657000)

牙颌畸形主要是由先天遗传、后天环境、牙齿和颅面之间的关系不调等因素,而导致出现个别牙齿脱位、牙弓形态、牙齿排列及上下牙弓之间咬合关系异常[1]。临床针对该症状主要采取正畸治疗,但不同的矫正方式,所带来的艺术效果也截然不同[2]。为此,本次研究详细分析了自锁托槽矫治器对牙颌畸形患者正畸的临床疗效,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的80例分析对象是我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接收的牙颌畸形患者,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分为男22例,女18例,年龄20-46岁,中位年龄(33.0±2.3)岁;对照组患者分为男21例,女19例,年龄20-45岁,中位年龄(32.5±2.2)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金属直丝弓托槽进行正畸治疗,在患者上颌放入金属托槽,在上下牙弓置入0.36mm 镍钛丝,使用结扎丝进行固定,以后为排齐整平牙列则逐渐换用粗弓丝直至间隙关闭及调整咬合;给予观察组患者自锁托槽矫治器进行正畸治疗,将自锁托槽放入患者上颌,使用平面导板将0.36mm 镍钛丝置入患者上、下牙弓,每隔一个半月复查一次。

1.3 观察标准

将两组患者治疗后一年内托槽脱落发生率进行记录对比。采用自我陈述评分尺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龈疼痛程度,评分尺为10cm,每1cm 代表1分,得分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严重。

1.4 疗效判定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显效、有效、无效三个标准判定,治疗后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为最终判定结果。显效=治疗后患者牙颌畸形完全解除,牙齿恢复正常排列,未发生托槽脱落、牙龈退缩及出血现象;有效=患者牙颌畸形明显改善,未发生托槽脱落,发生轻微牙龈退缩及出血现象;无效=患者牙颌畸形现象改善较差,发生托槽脱落、明显牙龈退缩及出血现象。

1.5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两组患者计量资料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牙龈疼痛程度评分对比差异较小(P >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数据对比,观察组患者牙龈疼痛程度明显减轻,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对比详情(n,士s)

表1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对比详情(n,士s)

治疗后牙龈疼痛程度评分观察组(n=40) 8.2±1.1 4.5±0.3对照组(n=40) 8.3±1.2 6.8±0.8 t 0.3885 17.0253 P>0.05 <0.05组别 治疗前牙龈疼痛程度评分

2.2 两组计数资料对比

治疗后,同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一年内托槽脱落发生率的85.0%、15.0%相比,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较高,其数据结果达到了97.5%,且一年内托槽脱落发生率较低,数据结果仅为2.5%,组间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计数资料对比详情(n、%)

3.讨论

牙颌畸形在临床口腔科较为常见,其症状主要表现为牙齿、颔骨及颅面的畸形。牙颌畸形不仅会影响面部美观,同时还会导致患者易出现口腔炎症,引发牙龈疼痛,从而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并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因此针对牙颌畸形患者应尽早采取矫正治疗,临床以往针对正畸治疗主要采取传统金属直丝弓托槽矫治器,该矫治器虽然正畸效果较好,但由于摩擦力过高,极易导致患者出现牙周炎,从而增加了患者牙龈疼痛症状,影响患者牙齿正常功能[4]。自锁托槽矫治器是近年临床针对牙颌畸形采用的正畸治疗方式,自锁托槽是一种新型矫治器,正畸效果确切,不仅能延长患者复查时间,还提升了患者佩戴舒适度,可减少佩戴过程中摩擦对牙龈造成的损伤,从而减少患者炎症发生,减轻患者牙龈疼痛症状[5]。

这在本次分析结果中也已再次证明,采用自锁托槽矫治器进行正畸治疗后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高,牙龈疼痛程度明显减轻,且托槽脱落发生率也较低,其数据结果同采用传统金属直丝弓托槽进行正畸治疗的对照组相比均存在显著优势。

综上所述,自锁托槽矫治器对牙颌畸形患者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牙龈疼痛症状,使患者的牙颌畸形得到良好改善。

猜你喜欢
牙颌托槽矫治器
矫正方式有很多,适合自己最重要
托槽类型对前磨牙拔除病例前牙转矩控制的比较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用于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比较
儿童颌骨骨折托槽牵引临床疗效的评价
自锁托槽矫治器在成人牙周病中的应用
固定矫治器佩戴健康宣教方式的持续改进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牙颌畸形临床应用
儿童牙颌畸形的早期治疗效果分析
儿童牙颌畸形形成原因与早期防治分析
正畸托槽脱落后两种底板处理方法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