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不同时期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规律

2019-08-23 00:43赵庆英
人人健康 2019年13期
关键词:平均年龄心衰动力学

赵庆英

(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 北京 100096)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是由于多种病因引起的心肌功能不全综合征[1-2]。常见的致病原因包括:心肌病、心肌梗死、血流动力学负荷过度等,导致患者心肌结构发生改变,并最终导致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降低[3-4]。慢性心力衰竭指的是持续性存在心力衰竭状态,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困难、乏力、体液潴留等。诸多研究表明心力衰竭患者发病过程中,始终存在血流动力学改变,因此血流动力学可以作为心衰患者的重要参考指标。本文中,分析无创血流动力学对CHF 病情评定、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以下是详细内容。

1.资料、方法

1.1 资料

在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间,选择本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其中,按照ACC/AHA 慢性心力衰竭成人分期标准分为:A、B、C、D 组四组,另外再选择同期收治的健康体检人群30例视为对照组。

其中,A期心衰高危因素期患者30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龄范围:52~67岁,平均年龄值为:62.3±2.1岁;

B 期患者存在器质性心脏病,有结构改变但是无心衰症状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患者年龄范围:56~70岁,平均年龄值:64.6±2.4岁;

C 期:患者存在心衰临床症状,男性的患者1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范围:61~73岁,平均年龄值:67.9±2.9岁;

D 期:难治性心衰患者中,男性患者病例数、女性患者病例数分别为:16例、14例,患者年龄范围:64~78岁,平均年龄值:69.3±3.2岁。

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53~69岁,平均(61.5±4.7)岁。各组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受检者均接受血尿常规、生化、BNP 等相关实验室检查,并对患者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查。

无创血流动力学: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使用无创心功能检测仪进行检查,检查前测定患者的身高、体重,嘱咐患者休息5分钟后进行血压测量。患者保持仰卧位,将电极放置在患者两侧颈根部、剑突水平与两侧腋前线交接处。将受检者的个人信息录入,当波形稳定后与呼气末同步采集Ⅱ导联心电图、阻抗图、微分图、心音图。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上述5组受检者的室缩波波幅(C)、心博出量(SV)、心输出量(CO)、收缩功能指数(Q-B/B-X)、心收缩力指数(HI)、肺动脉楔压(PCWP)、左室舒张末压(LVEDP)、总外周血管阻力(TPR)、主动脉血管顺应性(AC)、室舒波波幅(O)、房缩波波幅(WA)、主动脉血管顺应性(AC)等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版,计数资料以(%)表示,两两对比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表示,两组数据比较采用t 检验;以P 值<0.05表达组间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将上述四组慢性心力衰竭不同时期患者的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较,发现A、B、C、D 组患者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 <0.05。且A、B、C、D 四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性同样明显(P <0.05)。C、D 组CHF 患者的BNP、EF 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A、B 组患者的BNP、E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性(P >0.05)。详细内容见表1。

3.讨论

CHF 是一个慢性进展性疾病,主要的机制是克服过重容量负荷及压力负荷和由其过度激活神经内分泌系统导致的心室重塑,一旦发病,即使没有新的心肌损害,其自身仍在不断的进展。目前临床上的治疗心衰的目标不仅要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还需要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心肌重构,早期发现CHF,,从而避免心衰患者病情进一步发展,降低心衰死亡率。理论上通过对CHF 患者高危人群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测能发现其早期病理生理变化。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因其无创,操作简便,检测指标准确,近年来逐渐被广泛用于各种心脏疾病的诊疗中。

在本次研究中,为了解心力衰竭患者不同时期的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规律,对本院收治的CHF 不同时期患者的进行无创血流动力学、BNP、心脏超声检测[9-10]。研究结果中显示,随着患者病情进展,C、SV、CO、HI、AC、EF 呈持续性下降趋势,Q-B/B-X、PCWP、LVEDP、LogTPR、O、logBNP 呈持续性上升,WA 呈现出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而且A、B、C、D 组患者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正常人群相比较差异性明显:P <0.0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出尽管A、B 组患者的BNP、EF 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性(P >0.05),C、D 组患者BNP、EF 水平与对照组比较P <0.05,但随着患者病情进展,Q-B/B-X 逐渐延长,前负荷、血管外周阻力逐渐提高,血管顺应性降低,提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逐渐出现血流动力学改变,但是心脏结构未发生异常,随着病情发展血流动力学特征上发生明显的变化,心脏泵功能、收缩功能会随着疾病严重而下降,前后负荷则随之病情加重而加重。

综上所述,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心功能不同时期发展具有统一性变化情况,临床上应重视患者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对患者心功能提供出客观的参考依据。

表1 不同时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无创血流动力学与对照组比较(士s)

表1 不同时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无创血流动力学与对照组比较(士s)

*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 <0.05;^表示与A 组对比:P <0.05;#表示与B 组比较:P <0.05 C.D 组对比,除WA 差异性较小(P >0.05),其他各项指标对比:P <0.05

指标 指标 对照组 A组 B组 C组 D组C(Ω/s) 2.46±0.23 1.98±0.24* 1.52±0.20*^ 1.12±0.23*^# 0.66±0.25*^#SV(ml/B) 113.25±12.09 108.64±10.85* 98.73±9.74*^ 64.39±6.06*^# 47.89±6.52*^#CO(L/min) 7.65±1.24 7.01±1.21* 6.72±1.25*^ 4.09±1.27*^# 3.49±1.29*^#心肌收缩力 Q-B/B-X 0.33±0.04 0.39±0.05* 0.48±0.07*^ 0.45±0.09*^# 0.56±0.12*^#HI(C/Q-C) 15.67±2.17 13.21±2.33* 10.65±2.15*^ 6.79±2.30*^# 5.61±2.47*^#前负荷 PCWP(mmHg) 10.21±3.41 19.87±3.67* 22.36±3.79*^ 46.48±4.24*^# 56.73±4.57*^#LVEDP(mmHg) 12.07±4.14 15.78±4.15* 26.74±4.17*^ 45.32±5.43*^# 102.36±5.69*^#后负荷 LogTPR(dyn·s/cm3) 2.86±0.09 3.12±0.09* 3.18±0.10*^ 3.34±0.15*^# 3.49±0.18*^#AC(ml/mmHg) 2.06±0.57 1.87±0.55* 1.79±0.58*^ 1.56±0.46*^# 0.71±0.44*^#泵功能O(Ω/s) 0.21±0.11 0.26±0.12* 0.27±0.25* 0.29±0.26* 0.37±0.25*^#WA 0.17±0.05 0.25±0.06* 0.29±0.07*^ 0.21±0.05*^# 0.22±0.07*^#logBNP 1.12±0.26 1.36±0.37 1.56±0.42 2.21±0.56*^# 2.51±0.72*^#EF(%) 60.52±3.15 59.11±3.18 57.83±3.36 47.60±4.52*^# 43.13±3.78*^#舒张功能

猜你喜欢
平均年龄心衰动力学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具有Markov切换的非线性随机SIQS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International Responsibility and Chinese Diplomacy
韩国人平均年龄41岁
基于随机-动力学模型的非均匀推移质扩散
TNAE的合成和热分解动力学
C36团簇生长动力学及自由能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3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