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段PTSA 法制备电子级液体CO2技术及工业化应用

2019-08-26 08:33陈中明李传华王文涛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2019年3期
关键词:食品级工段吸附剂

蒲 裕,王 键,刘 昕,张 杰,陈中明,管 宁,李传华,王文涛

(1.四川天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225;2.吉林佰成气体有限公司,吉林 吉林 132101)

CO2是重要的工业化学品,用途广泛;除作为生产原料、保护气外,液体CO2被用作制冷剂(干冰),大量食品级CO2用作碳酸饮料,更高纯(电子级)的CO2用于电子特气。电子级液体CO2,其质量要求高于食品级液体CO2产品质量标准(GB1886.228-2016),现有的高纯液体CO2生产工艺及装置无法满足生产要求,需要采用更为先进的技术及生产工艺才能满足电子级液体CO2工业生产的需要。

四川天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以下简称天科股份)采用自主研究开发的PTSA(变压变温吸附)技术,通过两段PTSA 及精馏提纯工艺,得到电子级液体CO2;并实现年产4 万吨电子级液体CO2工业化装置成功运用,生产出合格电子级液体CO2产品。此工艺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目前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装置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低,产品质量可靠,运行能耗低,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1 PTSA 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

1.1 基本原理

PTSA 技术是以吸附剂(多孔固体物质)内部表面对气体分子的物理吸附为基础,利用吸附剂在相同压力条件下易吸附高沸点组分、不易吸附低沸点组分且加压下吸附量增加,减压和加热条件下吸附量减少的特性,将原料气在加压下通过吸附剂床层,相对于CO2的重组份杂质被选择性吸附,CO2及其它轻组份不易被吸附,通过吸附剂床层,达到CO2和重组份杂质的分离,然后在减压下解吸被吸附的杂质组分,吸附剂床层降压到常压后再加热,使吸附剂获得再生,再进入下一步吸附过程,吸附-再生循环进行。

生产装置采用两段PTSA 工艺,这两段的吸附剂工艺条件及再生温度不同,PTSA1 除去重组分杂质,PTSA-2 是在PTSA-1 净化后再进一步净化,采用不同的吸附剂,对微量重组份杂质,特别是金属离子及水,进行深度吸附,经过精馏提纯后得到高纯液体CO2,使产品达到电子级要求,详见表1。

PTSA 法的关键是所使用的吸附剂必须具有适应该工艺需要的吸附选择性,特别是要具有对微量金属离子及微量水有强的吸附能力。

表1 电子级液体CO2质量指标(企业产品规格)

续表1 电子级液体CO2质量指标(企业产品规格)

1.2 工艺流程

制备电子级液体CO2的两段PTSA 工艺流程框图如图1 所示。

图1 两段PTSA 工艺流程框图

各工段描述如下:

(1)压缩

CO2原料气首先进入稳压罐稳压,再进入压缩机。压缩机采用活塞式,根据原料气压力的不同,采用三级或四级压缩;压缩机级间抽头,通常在二级或三级抽头,抽头出来的气体进入脱硫工段。

(2)脱硫

各种不同的原料气都含有硫,硫的形态通常有H2S、COS、CS2、硫醇、硫醚等。根据原料气中硫含量及形态的不同,脱硫采用不同的脱硫剂组合。常用的脱硫剂有氧化铁系常温脱硫剂、水解转化型脱硫剂、特种活性炭等脱硫剂,脱硫后气体中要求总硫体积分数≤1.0×10-6。

(3)催化

由于CO2与C2、C3 的吸附性能相近,采用吸附的办法还不能有效分离CO2与C2、C3 组份。当原料气中C2 和C3 烃类体积分数大于10×10-6时,且需生产食品级或电子级液体CO2时,皆需要增加催化工段。脱硫后的气体进入催化工段,采用贵金属脱烃催化剂,在床层反应温度约320~400℃的工况下进行催化反应,脱除C2、C3 烃类,使THC(碳氢化合物的总量)体积分数小于1.0×10-6。

(4)PTSA-1

采用PTSA,其目的是除去气源中的水、重烃、苯等杂质。吸附剂采用天科股份研制并生产的CO2专用吸附剂,根据原料气中杂质组分的不同,选用多种不同类型的吸附剂分层装填,利用变压、变温吸附原理,脱除原料气中水、C2 和C3 以上烃类、苯、及醛、醇、其它含氧有机物、氯乙烯等杂质[1]。

对于PTSA 装置,吸附器的设计也很重要,气流通过吸附床层的流速、气流分布、径高比等都需要科学设计,它是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PTSA-1 的吸附塔采用三塔工艺,每个塔依次经历吸附、再生加热、再生冷吹过程,三个过程循环、连续进行,使吸附剂得到充分的再生,循环使用;其中,PTSA-1工段的吸附剂再生吸附剂床层温度为120~130℃。

(5)PTSA-2

当生产电子级液体CO2时,仅用PTSA-1 无法达到要求,PTSA-1 净化后的气体中还存在微量水、金属离子等杂质,需要深度吸附脱除。PTSA-2 也采用变压变温吸附原理,但所用的吸附剂与PTSA-1所用的吸附剂不同,PTSA-2 工段的吸附剂再生吸附剂床层温度为280~320℃。

(6)过滤

经过PTSA-2 净化后的气体再进入压缩机,经再次压缩后进入过滤工段。过滤采用高精度过滤器,颗粒过滤精度达0.003μm,除去气体中可能含量有微量颗粒杂质。

(7)冷凝

该工段通过CO2液化器使气相CO2被冷凝为液相CO2。制冷介质为液氨、氟里昂等制冷剂,通过制冷机组循环使用。

(8)提纯-1

天科股份自主研发并制造的结构独特的提纯塔,属于多功能组合件,不需要增设循环泵,利用CO2压力降低时温度降低的特性,实现自循环、内回流,使产品较常规精馏塔有更高的纯度和收率[1]。

提纯-1 中提纯塔下部用于液体CO2再沸的热量来自压缩机出口(原料CO2气体作为热能载体)或制冷机组出口(气相NH3或氟利昂作为热能载体)的热能,不需另增加热源[1]。来自冷凝单元的液体CO2进入提纯塔-1,液体CO2中H2、N2等不凝组分被除去,从提纯塔底部得到食品级或工业级液体产品CO2,再送至产品储罐,供充瓶或装槽车。

(9)提纯-2

生产电子级液体CO2时,产品杂质含量要求更低。如CO 体积分数,食品级要求≤10×10-6,电子级要求≤0.5×10-6,所以对来自提纯-1 的液体CO2需要进一步提纯,得到电子级液体CO2。

2 PTSA 吸附精馏法制电子级液体CO2的技术特点

目前国内外制备液体CO2通常采用的工艺主要工段有催化反应脱烃、吸附、干燥、精馏,各种工艺的工艺步骤相似,但各步内在的技术内涵有显著差异,其主要包括吸附塔内装填的吸附剂不同、再生条件不同、液化工况不同及精馏方式等方面,这些内在技术内涵差异使得天科股份开发的PTSA 技术比其它工艺技术具有能耗低、回收率高等优点[1]。

天科股份自20 世纪70 年代开始从事变压变温吸附技术的研究,通过对高纯液体CO2工艺过程的模拟优化,成功开发了PTSA 吸附法制备高纯液体CO2的生产技术,合理的工艺设计,使装置能耗降低,产品回收率高,且整套装置采用PLC 或DCS 全自动控制阀门开关及调节,实现全过程自控控制调节。

天科股份的PTSA 吸附精馏法制电子级液体CO2的技术如图1 所示,当生产工业级或食品级液体CO2时,仅需要PTSA-1 和提纯-1 工艺,当生产电子级液体CO2时,PTSA-2 和提纯-2 工艺才投入使用。

此技术方法的特点是,不需要食品级液体CO2产品气化后再净化、提纯,该技术在保证产品质量满足生产要求的同时,减少了产品能耗,节约了投资。

3 4 万t/a 电子级液体CO2工业装置运行情况

3.1 装置设计参数

(1)原料气

流量:~4200 Nm3/h

温度:≤40℃

压力(G):0.01MPa

原料气组成见表2。

表2 原料气主要成分及含量

(2)产品液体CO2指标

CO2体积分数≥99.999%,杂质指标达到电子级液体CO2质量要求(见表1)。

3.2 实际运行情况

本装置原料气为酒精发酵气经过低温甲醇洗处理后的气体,由于其中不含C2 和C3 烃,所以该装置未设置催化脱烃单元,工艺流程框图如图1 所示。

该厂提纯CO2装置于2008 年开车,运行情况良好,产品液体CO2质量检测结果全部达到了食品级国家质量标准GB1886.228-2016 要求。

该厂2018 年新增PTSA-2、高精度过滤器等工段及单元设备,并对工艺作了优化调整,于2018 年9 月开车,现运行情况良好,产品液体CO2质量检测结果全部达到电子级质量标准要求。产品检测结果见表3。

表3 电子级液体CO2产品的检测结果

3.3 经济效益

该装置为年产10 万吨食品级液体CO2装置或年产4 万吨电子级液体CO2。

以生产电子级液体CO2计算,装置所用压缩机电机功率710kW、制冷机组电机功率660kW,再生等电加热器电功率1500kWh。公用工程、物料价格及消耗见表4。

表4 年产4 万吨电子级液体CO2装置消耗及费用

电子级液体CO2目前中国国内市场价约15000.00 元/t,由表4 可见,该装置的投建,将给建设单位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4 结束语

天科股份开发的两段PTSA 吸附精馏法制电子级液体CO2工艺技术,主要采用本公司最新研发并生产的吸附剂和技术,结合科学合理的工艺设计,生产出电子级液体CO2合格产品,在给建设单位带来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达到产品升级、节能减排的目的。

大规模电子级液体CO2生产装置的成功建立,充分体现了天科股份两段PTSA 技术的先进性,其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将促进我国电子级CO2气体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食品级工段吸附剂
固体吸附剂脱除烟气中SOx/NOx的研究进展
不同分选工段瘦精煤煤质分析与配伍性研究
粗苯工艺及控制系统的优化
“食品级”化妆品是个“坑”
治疗尿毒症新型血液灌流吸附剂体外实验研究
用于空气CO2捕集的变湿再生吸附剂的筛选与特性研究
烟煤烟气吸附剂脱汞技术的现状及展望
打造“多面手”班组
揭秘“食品级”肌肤营养素
增强食品级润滑剂应用保障食品企业安全高效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