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区第一产业布局研究

2019-08-26 02:32梁国平
山东畜牧兽医 2019年8期
关键词:饲草全区马铃薯

梁国平

平安区第一产业布局研究

梁国平

(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农业农村和科技局 810699)

海东市平安区位于青海省东部,全区农村人口7.08万人,第一产业的发展对全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立足全区第一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空间布局优化,为全区第一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1 第一产业内部结构分析

2018年平安区农业总产值8.02亿元,比上年增长8.32%,其中:农业产值5.24亿元,增长3.01%;畜牧业总产值2.38亿元,增长22.71%;渔业总产值0.0067亿元,与上年持平,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097亿元,增长11.49%。全区保有耕地面积30.65万亩,农作物播种面积30.45万亩,与上年持平,其中粮食种植面积15.67万亩,增长1.36%,粮食总产量4.53万t,下降4.43%。年末全区共存栏各类畜禽20.36万头(只、羽),全年出栏各类畜禽67.17万头(只、羽),肉、蛋、奶产量分别达8128、1910、6300t。

附表 平安区农林牧渔产值构成

指标农业总产值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 总产值(亿元)8.025.240.302.380.00670.097 增长率(%)8.237.214.3022.71011.49 所占比重(%)10065.340.3729.680.081.2

从附表可以看出,平安区第一产业结构构成有如下特点:第一产业产值构成呈“农、牧、林、渔”格局,其中农业产业占比最大,在第一产业中是支柱产业;畜牧业增速快,后劲足;林业、渔业占比小,对第一产业发展贡献不足;农林牧渔服务业占比虽低,但增长速度快,发展潜力大,可加强引导,持续发展。

2 第一产业发展现状

2.1 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 大力推广全膜覆盖栽培技术,将马铃薯作为主导产业来打造,马铃薯种植面积占粮食种植面积的52.33%;积极推广种植露天蔬菜,稳步发展果蔬采摘设施农业,推广金丝皇菊、油用牡丹、苦荞、中藏药材等高附加值特色经济作物,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5.68%。推广种植优质牧草12万亩,建成5000亩以上饲草基地4处,粮经饲比例不断优化。

2.2 畜牧业转型升级加快 截止目前,全区规模养殖场户达1673户,其中:通过省级认定的规模养殖场60家,家庭牧场423家,生态牧场5家,规模养殖存栏畜禽达19.66万头只,占全区畜禽总存栏的49%。

2.3 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累计完成投资4.78亿元,先后建成金吉、金阳光、白沈沟三个富硒农业示范园,建成日光节能温室7040座。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分别建立千亩马铃薯、燕麦、中药材、蔬菜等种植基地16个,养殖基地4个。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621个,培育芳谱、环宇、金阳等农牧业龙头企业25家。

2.4 农业品牌建设成效明显 “安驿”“圣粞”两个富硒产品跻身省级著名商标序列,绿雏鸡蛋、芳谱精炼油等9个特色农产品通过农业农村部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创建了6.1万亩马铃薯绿色原料生产供应基地,“平安马铃薯”地理标志通过了农业部评审。

3 存在的问题

3.1 种养植业结构不尽合理 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29.68%,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畜牧业仍以传统的家庭式、分散式养殖为主,养殖效益低,环境问题突出;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只占总播种面积的5.68%,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尚未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带动农民增收作用不明显。

3.2 龙头企业实力不强,带动能力弱 (1)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产业链条短,技术含量较低,生产的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处于农产品初加工阶段,还未实现每个产业均有一个龙头企业带动的发展目标。(2)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运作不规范,运作中普遍存在体制、技术、资金、管理等问题,对农牧业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有限。

3.3 品牌培育不够,市场竞争力弱 平安区农业产业仍以家庭为主的分散式、小规模的粗放式经营为主,规模化种养植基地少,集中连片种植面积小,集约化种养殖水平不高,因此,农产品批量供应市场的能力不足,无法形成规模化生产。培育的农业品牌知名度低,品牌效应差,市场竞争力弱,主要靠出售初级农产品维持生产经营,影响产业升级和规模化发展。

4 产业布局

充分发挥本区自然优势、区位优势,正确处理好粮食生产与特色农业的关系,按照“稳粮、增菜、扩饲、抓特”和“稳猪羊、壮蛋鸡、增牛驴”的思路,在确保粮油供给的同时,优化产业布局,调整种养殖结构,发展特色种养业,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产业集中发展区。

4.1 种植业方面 注重连村、连乡、连片种植,逐步形成川水地区设施农业果蔬种植带、浅山地区马铃薯种植带、脑山地区中藏药材种植带梯次布局的农业格局。(1)夯实粮食生产功能区。在巴藏沟、沙沟、古城、三合、石灰窑、洪水泉乡划定的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内,统一设计标识牌、界桩,坚持建设和管护并重,通过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产粮大县奖补等惠农政策,推广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优化小麦生产布局,保障粮食安全。(2)采取设施温棚与露地栽培相结合的种植方式,在三合镇张其寨、骆驼堡、祁新庄,平安镇东营、白家、沈家等川水地区,发展富硒紫皮大蒜、黄瓜、娃娃菜、西红柿、小油菜等为主的露地蔬菜种植2.5万亩,同时,以白沈沟、金阳光、金吉三个农业示范园区为载体,示范种植冬枣、甜瓜、西葫芦、白绿茄等“名、特、优、新”果蔬新品种,构建川水地区果蔬种植带。(3)采取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带动农户的发展模式,在洪水泉、三合等乡镇的浅山地区,大力推广全膜马铃薯覆盖栽培技术,建成千亩种植基地10个、500亩种植基地20个,辐射带动全区马铃薯种植业发展,种植面积达9.5万亩,构建浅山地区马铃薯种植带。同时,抓紧实施富硒马铃薯精深加工项目,开展马铃薯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马铃薯附加值。(4)按照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农户的发展思路,在石灰窑、古城、巴藏沟等乡镇的脑山地区发展当归、大黄、黄芪、羌活等中药材种植,采取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发展方式,加快中药材初加工基地建设,构建脑山地区中藏药材种植带。(5)发展饲草产业。以洪水泉乡为中心,辐射带动石灰窑、三合等周边乡镇发展燕麦、箭筈豌豆、紫花苜蓿等饲草种植业,饲草种植面积保持在10万亩以上。(6)打造沙沟乡金丝皇菊、三合镇油用牡丹、苦荞种植板块,推广羊肚菌等食药同源产业,开发金丝皇菊饮料、苦荞茶等系列产品,打造集生产、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现代休闲农业。

4.2 养殖业方面 按照“稳猪羊、状蛋鸡、增牛驴”的总体思路,持续发力提升畜牧业规模化养殖水平,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加快散养户提档升级,大力发展规模养殖。(1)发展生猪养殖。采取龙头企业带大户,大户带散户的模式,继续在白沈沟流域和祁家川流域生猪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三合镇张其寨、骆驼堡、石沟沿、沈家、白家等村,发展富硒生猪产业,依托金阳和联胜生猪养殖基地,推广母猪人工授精技术,建立瘦肉型良种仔猪繁育基地,带动本区湟水河流域养猪业发展,打造高原富硒猪肉品牌;(2)发展牛羊养殖。稳定饲草种植面积,加快粮改饲步伐,形成饲草种植、收储、加工为一体的饲草料产业体系,为本区牛羊养殖提供丰富的饲草来源。同时,培育生态牧场、家庭牧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抓好条岭细毛羊扩繁基地、洪水泉牦牛产业园及金阳富硒牛羊定点屠宰加工厂建设,对全区牛羊养殖规模养殖场进行标准化升级改造,推动牛羊由散养向适度规模养殖转变,带动全区牛羊养殖业快速发展;(3)发展蛋鸡养殖。继续扶持规模养鸡,充分发挥佳隆富硒蛋鸡养殖场等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采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规模养殖与分散养殖相结合、土鸡养殖与商品蛋鸡养殖相结合的养殖模式,在槽子、硝水泉、黄鼠湾、永安、马圈等富硒土壤聚集区,发展富硒蛋鸡、肉鸡养殖,培育富硒鸡蛋品牌;(4)发展特色养殖业。适度发展肉驴、梅花鹿、“扎门鸡”等特色养殖业;充分利用全区丰富的林业资源,发展林下生态养鸡。

(2019–06–03)

S8-05

B

1007-1733(2019)08-0071-02

猜你喜欢
饲草全区马铃薯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马铃薯有功劳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春栽马铃薯种植技术
三法喂牛可省粗饲料
养肉牛省草料有窍门
养肉牛省草料有窍门
南宁市:把握环境保护新常态 担当全区执法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