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理念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2019-08-26 05:43曾燕霞
法制与社会 2019年22期
关键词:绿色发展理念继承

关键词 绿色发展理念 马克思主义思想 继承

作者简介:曾燕霞,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8.112

自中共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在许多重要场合中多次提到要实现绿色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这一理念始终是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认真解读这一理念,能够领悟到其中蕴含着许多马克思主义思想。

一、绿色发展理念继承和超越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

(一)人与自然辩证统一关系的思想

通过分析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变化,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探索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自然界在人类社会之前已经形成,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天然的物质基础。假设没有自然世界为人类提供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料,人类将无法生存和繁殖。马克思指出,人是主体,具有创造力,不是纯粹的自然存在物。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不是被动地依赖于自然,而是依赖于客观世界来实现动态变革。从实践的角度,马克思解释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客观环境的变化与人类活动或者说自我变化是一致的,只能被视为并合理地理解为具有革命性的实践。实践使人与自然界区别开来,又将人与自然统一起来。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实践中形成,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人们应该自觉遵循自然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寻找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和条件,运用自然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创造新的模式。不能抽象地简单地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二者绝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的统一。

绿色发展理念,提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从人类文明与生态环境关系的新视角,指明了人类文明兴衰成败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就是生态环境的好坏。众所周知,欲望无穷,而资源有限。由于人们对自然界的过度需求,导致生态系统失去平衡,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自然灾害周而复始地发生,这是自然界为自己受到的伤害而发出的咆哮,是郑重其事地给人类敲响必须保护自然的警钟。恩格斯曾经说过,我们不应该过分沉迷于人类在自然中赢得的胜利,必须认识到这每一次的胜利,就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大自然将会对我们实施报复。一开始,每一次胜利都达到了预期结果,但久而久之却会出现超乎想象的负面效应。因此,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才是最实际、最有益于民生的。人类无情地伤害大自然终将损害自身利益,绿色发展理念就是倡导要以人与自然的共荣共生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以绿色环保为基本原则,建设美丽中国。

(二)“两大和解”的思想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二者之间是一种共同生存和共同繁荣的关系。“人同自然的和解”就是指,人类可以通过正当合理的方式从自然获取物质资料,来维持自身和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但是,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尽量减少可能影响自然生态系统正常运作的错误行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深刻变化着,自然界逐渐演变成人化的自然,向我们展示着人类实践活动的印记。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亦日渐紧密,为了使社会发展具有持续性,我们必须自觉遵循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稳定。而绿色发展理念所提倡的绿色发展,从其实质的内涵来说,就是要實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绿色发展并不代表着人类历史走到了尽头,而是针对那些主张人与自然是对立关系的谬论的终结。绿色发展将带来一个崭新的时代——人与自然可以“同一式发展”即共同发展的时代。

“人同本身的和解”意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解,人具有趋利性,为了获取高额利润不惜使用各种方式方法去损害他人的利益,随之而来的便是人与人之间矛盾的升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为了使资本增殖,获取利益最大化,无情地压榨和剥削工人,使得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化。资本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性发展,保护工人的合法权益,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从而实现长远发展。绿色发展理念要求我们不仅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也要实现人与人的和解,要采取正确的竞争方式去获取利益,不能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

二、绿色发展理念体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一)生产力发展与生态危机的关系原理

为了生存和繁衍后代,人类首要解决的问题便是物质生活资料的问题,如衣服、事物、住所和运输。马克思指出,为了使生命可持续和和使后代可延续,人们每天都在从事物质生活本身的生产,这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并且这一活动从几千年前开始一直延续到今天仍没有中断。这表明,生产力是人类生活和全部历史的基础。生产力指的是人类影响和改造自然以适应社会需求的水平和实际能力,它本质上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以及互动的深度和广度,伴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而逐渐加深和扩大。但由于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生产主义、缺乏环保意识、科学技术水平有限等一系列原因,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导致局部区域乃至全球爆发生态危机。生产力的发展构成了生态危机爆发的客观历史前提,值得注意的是,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并不是造成生态危机产生的必然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同时,必须指出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绿色发展的理念,“‘绿色是对具体发展方式的规定,‘发展则是践行绿色理念时必须要达到的目标。”如果抛弃“绿色”理念,“发展”就可能走向误区,导致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但如果离开“发展”,“绿色”理念就可能失去方向,与我们所要达到的利益要求渐行渐远。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仅仅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绿色发展理念的基本立场,但不能选择牺牲生态环境来促进经济的短期发展。为了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作,我们不能放弃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正如习总书记所言,“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果没有绿水青山,只有金山银山也等于无,因为我们失去了生存的良好环境。因此我们宁愿选择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我们一直追求的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生产力,坚持尊重自然、适应自然、保护自然,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即守护我们的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像是保护人类自己的生命一样,实际上就是在保护生产力,不断改善生态环境的恶化状况就是发展生产力。坚决摒弃传统发展模式,即只关注经济增长的数量和速度;实施兼顾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新发展模式,树立新发展理念。这一理念要求我们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提高生态效益,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二)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原理

马克思指出,科学是历史的有力杠杆。在当今这个全球化时代,科技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来说,是增强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支撑。比如,让国人为之称赞的华为芯片技术,就足以证明科学技术对于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马克思进一步指出,生产力中还包括科学。邓小平也阐述了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工业革命随着蒸汽机的发明而迅速兴起;电力的发现和应用,使人类快速走向了电气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兴起和繁荣,催生了信息产业,这些都向我们展示了科学技术每实现一次突破,生产力就能向前大跨一步,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肯定科技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但不合理地应用科学技术,会给人类的生存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进步带来消极影响。换句话说,如果科学技术使用得不好,它就不是生产的力量,而是一种巨大的破坏力。为了使科学技术发挥积极作用,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我们必须科学合理地运用它。

绿色发展理念作为一种理念要变成实践,是需要借助外力来实现的,比如可以借助绿色科技。使用绿色科技的益处就在于,能源资源利用率得到提高,生态环境受到的负面影响不断减少,最终实现了低碳循环发展。针对平时点外卖的一次性餐盒,随意丢弃会污染土壤。但是对于这种新兴的事物又不可能一下子将其消灭,为了减少环境污染,就需要运用绿色科技选用可以降解的材料来制作一次性餐盒。因此,面对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我们应该大力推广绿色科技,这是实现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绿色科技的运用,既保护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在一定意义上也保护了人类的身体健康。为了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绿色科技的使用是必然要求。

三、绿色发展理念反映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新发展理念,该理念相当于一根指挥棒,是统管全局的。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推动经济不仅要实现高速发展,更要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有效應对新时代的主要矛盾。绿色发展是五大发展理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事实上,绿色发展理念可以被视为新发展理念这个系统的一个要素,如果缺少了这个要素的存在,新发展理念这个系统也无法正常运行。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一个部分,要求在总体布局中实现绿色发展。其他“四位”的建设也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更好推进,可以说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之中。十九大报告明确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确定为基本方略之一,为了践行好这一基本方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必须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报告提到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美丽中国的提出,标志着一个既重视经济社会发展,又兼顾生态环境的新时代的诞生。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整体而言,建设美丽中国是其中一个部分,而美丽中国的建设需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若将绿色发展理念自身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理论指导实践,那么践行这一理念的各种实践便可以看作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理论部.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精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05.

[2]庄友刚.准确把握绿色发展理念的科学规定性[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1) :91.

[3]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20-21.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绿色发展理念继承
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如何培养大学生绿色发展理念
鲁迅小说对传统文学艺术的继承和创新
浅谈杜审言、杜甫的祖孙关系:推崇、继承、发展
探讨私小说中的“自我”
论电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马克思自然观对绿色发展理念的意义
评析张学英诉蒋伦芳遗产继承案
气象科技史研究领域又一重要学术成果
推进供给侧改革 建设生态文明
高职院校学生绿色发展理念教育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