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一个安坐静思的地方

2019-08-26 05:25蔚红
中华家教 2019年2期
关键词:静思桌子阳台

蔚红

我在这些年的家庭教育走访中发现,有些家庭是没有孩子安坐静思的空间的。有些家庭不仅没有给孩子这样的一个空间,父母也没有可以安坐静思的空间。比如,几乎整天开着的电视;进门就是豪华的沙发、红木家具,卧室里是舒适的床,就是没有书房、

写字桌……而家中能够有一个小地方,每天安坐、静思一会,想像一下未来和一些奇妙的事物,对于孩子心灵的成长是多么得重要,

买一张小桌、小凳子,摆到家中的书房、阳台或者孩子的卧室里,在上面放几本孩子喜欢读的书,放几根可以写字、绘画的笔,也可以放幾样孩子喜欢的玩具。

在桌边的墙壁上,贴一张家人的作息时间表,或者能够引导孩子美好成长的格言、俗语。

孩子需要一个安坐静思的空间

小孩子也是有心灵的,是很需要一个能够安坐静思的空间,来处理他们的思想、感情的,他们在安坐、静思时,可以回忆、可以自由地想像、可以读书、可以总结经历计划、可以向往明天。他们的心灵就在这样的处理中成长着。

有些家庭,也许是因为住房狭小,空间有限,不能设置这样的地方。但是在一些富裕、宽敞的家庭里,他们也没有这样的意识和安排。其实,再狭小的家中,也可以给予孩子一个能够安坐、静思的空间,父母们可以这样来试试:

记得我孩子上了大学以后,爸爸还给他写了句“有志者事竟成——共勉”,放到相框里,摆在他的书桌上。

在孩子安坐下来时,关上电视,停止打牌、聊天,全家入都静下来做事,形成一个安静的环境。

这样,孩子就拥有了一个属于他的、方便坐下来静思的小空间,每天放学回家,或者晚饭后,他都可以安然地坐在这里写作业、绘画、玩玩具,甚至写日记,搞一些奇思妙想、发明创造。天长日久,他就会由此养成独坐、静思的好习惯。

好习惯影响一生

孩子养成独坐、静思的好习惯之后,在成年后的学习、工作的奔波、忙碌中,回到居室,他们就会习惯性地坐下来,喝杯水,安静地回想一下一天的经历,考虑一下明天的学习、工作,或者读一会儿书、记一下生活中重要、有趣的经历、感想。

我孩子在两三岁开始稚拙地认字、读书时,我就给他安置了一张幼儿园处理的小木桌子,他每天都喜欢坐在桌子前,玩拼图、翻一些图画书,产生一些奇思妙想和“发明创造”;他还把刚学的字写到桌子上面的白色墙壁上,这面墙壁就成了他的写字板,红红绿绿地写满了“你、我、他、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猫、狗、老虎……”

随着成长,他这张桌子被移到了明亮的阳台上,整个阳台都摆满了他的图书、磁铁、装甲车、显微镜、望远镜……他在这里做作业、写作文,也不时地观察窗户外面变幻的季节、天象。阳台成了他非常需要和喜欢的地方,他把阳台叫做“我的宝库”,还专门写了一篇介绍他童年这个宝库的文章。

他由此养成了每天需要安坐、静坐一会,做自己的事情、也放松休息、倾听心灵声音的习惯,并且无论是在多室友的大学宿舍里、还是在异国留学,都始终保持着这样的习惯。

在家庭中,给孩子一个安坐、静思的地方,对孩子心灵的成长非常重要。它能够养成孩子人生的一个好习惯,能够让孩子有一个独自处理自己思想、感情的地方,极有利于孩子心灵的成长。

让家庭环境对孩子更有益

柏拉图认为,只有人类的思想感情,才能够把世界上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所以,人的思想感情,能够产生人类最伟大的力量。

我在一些家庭中看到了这样有益孩子的安置:例如,在湖南沿溪的一户纯朴、勤劳的农民家庭里,把一进门的门厅作为了一家人的“教堂”和“学堂”,一张大方桌摆在正中,吃饭时作为一家人的饭桌,饭前饭后就作为孩子们的学习桌和与一家人交流、谈论生活信息的会场。正面的墙壁上供奉着家、国的牌位,这是家人们信奉和传承的;两边的墙壁上则贴满了孩子们获得的各种奖状。家中的三个孩子都习惯了回家后,就坐到桌子前面写作业,而父亲则在地里、母亲在厨房里劳作着。

我也走访过城市里一些住房狭小的家庭,有一个中学女老师的家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家居住在简陋的两室一厅,可能是教师的工作有时回到家也要批改作业、需要安坐的环境吧,他们的家一进门就是几张书桌拼成的隔断,每个人一回家,都是先放下衣物,就坐在自己的位置喝水、工作、学习,并且养成了谁有问题就提出来讨论一下,没有问题互不打扰的习惯。老师幽默地说他们的家庭关系很像是同学,父母边工作、学习,边陪着孩子学习。他们的女儿也很喜欢这样,觉得这样跟爸爸妈妈一起坐在书桌前很平等。

我们的身体需要一处固定的、能蔽暑寒的、放松休息的居所,心灵也很需要一处能够安坐、静思,整理、发展和完善自己思想感情的地方。

猜你喜欢
静思桌子阳台
《静思》 《泪》
静思 萧声意无言 赏游
打桌子
意外收获
脏抹布
关于“想”的成语
阳台上有条布绳
你用对“数字”了吗?
我给桌子“洗脸”
静思疗法风行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