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分析及改进策略

2019-08-27 09:13江苏南京市西善花苑小学毛敏洁
小学教学研究 2019年17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师

江苏南京市西善花苑小学 毛敏洁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文说明了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原则及分类等,有利于丰富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体系,并总结了一些使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2.实践意义

第一,小组合作学习被许多教师用于课堂教学中,但很多只是流于形式,本文为教师更深刻理解、掌握语文小组合作教学提供参考。

第二,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中教与学的重要形式,这一形式能够真正帮助学生体会语文的人文主义色彩,为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供参考。

二、小组合作学习概念及分类

小组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定义如下: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下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推动性,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改变了教师垄断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从而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小组合作学习可按如下类别进行分类:

1.按人数分:人数多的与人数少的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按人数可分为人数多的和人数少的。人数少的指2~6 人组成的小组。两人一组通常是同座位两人进行合作,简单方便,互动充分。但两人一组也有一定的缺点,由于人数较少,导致两个人之间的各项差异较小,接收不到相对全面的“互补”,无法发挥更大效力。四人一组只需前排成员转身便可成组,互动也较为充分。也可快速切换成两人一对,灵活方便,是比较理想的小组合作模式。

一般超过6人的分组,我们称之为人数多的小组合作学习。人数多的小组易出现小群体,组员之间交流不够充分。

2.按形式分:固定的与灵活的小组合作学习

固定小组指的是每次小组活动都是同样的人,相对节省时间,且成员间相互熟悉,易于合作。课堂上教师多采用固定小组的形式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或同座位二人,或前后桌四人。灵活的小组的人员、人数、活动地点不固定,自由、临时组成,组员间彼此不熟悉,难以形成密切的关系,但是对锻炼人际交往能力有所帮助。

3.按场地分:课内的与课外的小组合作学习

课内的小组多是在学校里教师布置关于教科书内容的讨论课题,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多是在课堂上进行。课内的小组多是以提高学生成绩为目标。课外的小组是学生在课外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找寻志同道合的同学共同对自己所热爱的主题进行研究探索。课内小组多是以提高学生成绩为目标,课外小组更注重学生培养兴趣与素养。

三、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影响

1.小组合作学习能激发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比起传统课堂教学,学生更愿意融入可以进行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师运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通过交流合作,听小组成员的其他观点,再与自己的观点整合思考,更能加深对某问题的理解以及学会用不同的观点去看待这些问题。小组合作学习能使每一个学生融入课堂,活跃了课堂气氛,更易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2.小组合作学习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合作,顾名思义,需要多人共同进行的活动,最少也需要两个人。所以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人际交往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表达的过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更加懂得与他人合作,学会更多的合作交流技巧。小组合作学习这一途径,能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小组合作学习符合课改要求,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需要合作学习,教师应学习并实施这一新理念,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1.小组合作学习仅仅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应有效果

为了遵循课程标准理念,许多教师纷纷在课堂上选择了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但由于教师对新理念的理解不够透彻且尚无经验,往往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很多教师认为,只要进行了小组讨论便进行了合作学习。然而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往往各抒己见,表达完自己的观点就罢,学生没有将别人的观点进行比较思考,学生之间没有相互影响。教师找代表回答时,代表回答的往往仍是自己的观点,而不是整个小组经过讨论的所有人观点的融合。这样的合作仅仅流于形式,我们称之为“伪合作”。

2.大班额教学制约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效果

目前的班级大多数为大班级,人数都在30~50人。班级人数多,所分的小组就多,每组人数也多,教师的精力无法照顾到每一个小组的每一位成员,且课堂的教学时间有限,平均算下来教师指导每个学生的时间不超过一分钟,致使小组合作学习达不到预期效果。

五、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建议及对策

1.学校创设合适小组合作学习的环境

第一,学校在教室布置上需要简便、灵活,方便学生在课堂上快速加入或离开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同时也要使教师方便在教室内走动,走到不同小组进行指导互动。除了一般的“秧田式”课桌椅排放方式外,还可采用“圆形”“马蹄形”“圆环形”等多种形式。

第二,学校应组织各科教师制订适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校本课程。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书本教学,校本课程可对课后的合作教学进行补充。

第三,在教室编排上,尽量避免大班额制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制约。

第四,学校应多创造条件,组织教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科研培训,帮助教师更进一步了解小组合作学习。

2.教师具备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素养

教师是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直接组织者,教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由此可见,教师具备小组合作学习的素养至关重要。

首先,教师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持肯定态度。许多教师只是把小组合作学习当作一种华而不实的教学形式,一般只会在公开课上使用。他们觉得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浪费时间,对教学工作也是无所帮助。正因为这样的观念,很多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其次,教师要不断加强自己组织小组合作教学的能力。没有经验的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教学时,小组成员随意分配,也没有明确每个成员的任务,更有甚者对所要合作学习的主题都不明确,让学生迷迷糊糊地就开始了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充实自己的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知识,对理论知识不断研究,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吸取精华,做出总结。教师也可通过观摩有经验教师的成功案例,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形成自己的教学方案。

六、结语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新课改也提出了合作学习的理念,得到了许多教师的尝试。但小组合作教学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这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探索、改进,真正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精华,将其运用到教学上,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把语文学习当作一种乐趣,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圆我教师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