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解构主义视角下的翻译再创造性

2019-08-27 03:42周文珺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3期
关键词:翻译理论解构主义创造性

摘 要:传统翻译理念为追求原文精髓的完美诠释,讲究译文信雅达的表述方式。而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则强调否定权威与结构,主张发挥译者对原文的主观再创造。如何结合上述两者观点之长而推进翻译事业朝着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需要翻译专家认清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的本质,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科学意义,本着对原文与读者负责的态度,不忘初心,提升本领。

关键词: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创造性

传统的翻译理论讲究遵照原文内容进行“复制-粘贴”似的翻译,传统翻译理论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文的内容,能够实现其跨越时空的真实,但也存在着固步自封,迷信经典的缺陷。

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的出现正是为了打破这一局限性,强调译者的作用要高于原文作者,突出对原文进行大胆的发挥与再创造,实现思维的扩散,人性的自由解放,在翻译中去中心化与结构化,让译者发挥自己的意识来体现人的主观能动性,并且虚化历史背景来强调活在当下的重要性。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给翻译带来了一股在原文基础上进行内容再创造的改革创新之风,但是其过于追求译者对原文的自由发挥,有矫枉过正之缺陷,容易让文学作品在翻译中变得面目全非。

如何发挥解构主义翻译理论与传统翻译理论各自的优点,相互结合,实现基于原文内容与思想上的译者再创造,让读者既能独到原文的精髓,又能进一步获得译者衍生创作带来的升华,是目前翻译界需要平衡的关键点。

一、解构主义翻译观概念阐述

解构主义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创始人为雅克·德里达,他的《文字语言学》、《声音与现象》和《书写与差异》三本书将解构主义哲学思想融入到翻译理论之中,形成了解构主义翻译观点[1]。该观点有以下三个要点:

第一,原文与译文之间是不可分割,相互依存的。原文想要表达出应有的意义与思想,就必须有译文作为解释和补充。由于文本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意义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中的意义是不尽相同的,加之翻译角度的复杂化、翻译能力的差异化,每一次翻译都是对原文意义的一次改变。所以,原文文本能够有价值,不在于文本本身包含的特性,而在于译文对原文的不断翻译与解释,能够让文本有阅读的价值。

第二,通过翻译可以将语言之间的差异性表现得更加深刻,这就要求翻译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两种语言有保持相同性,而是能够突出其差异性,这样才能尽可能发挥译文的文学性来体现原文的精髓。

第三,解构主义翻译观点颠覆了传统翻译理论中“模式-复制”的关系,而是强调两者是一种“共生”关系。在德里达看来,译文与原文是一种相互参照进行创作的无限的过程,因为译文可以成为下一个版本翻译参考的原文,这样译文和原文的身份可以反复更换不断循环的意义链,而译文与原文是这个意义链上的环节,没有主次、优劣之分。

二、解构主义翻译观带来的影响解析

(一)消解了原文的中心思想

传统意义上的文学作品认知都是建立在以作者创作主旨、表达的中心思想、所处的时代背景作为切入点,来将作品的思想感情、人文内涵进行终极意义上的定位。而解構主义则将作品的原文视为不确定之物,认为文本中不存在什么意图、主题和中心,可以存在多样化的解读。所以解构主义翻译观点认为译文可以不忠实于原文,只要它能够获得更多的阅读者的喜爱和关注便是成功,之所以有这样的观点,是因为该派理论学者认为不同的时代,文本只是体现了其时代特征下的意义,但每个时代文本与翻译的表述思想会因语言的变化而变化,比如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著作在其所处的古希腊时期、在文艺复兴时期、在工业革命时期等不同时期的解读,表达的内涵与其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思想都不尽相同。所以,作品的作者不是译者需要关注的要点,作品所处的时代才是译者需要进行着重去考量的重要因素。

(二)突出了译者与作者同等重要的地位

解构主义是对精致的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的挑战,它是对人性自由、思想解放、冲破固有的传统秩序的呐喊与呼号。在翻译领域中,这一思想是从尼采“上帝之死”到罗兰·巴特“作者之死”,再到本雅明“读者之死”逐步发展衍生而来,是思想家以独特的语言表述否定主宰文本意义的作者主体以及创造活动的重要性,通过理论的叙述把作者为中心的文学作品翻译主旨进行了无情的推翻与消解[2]。在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的重新定义下,作者的重要性被降低了,而译者的重要性大大提高,因为他们认为原文的特征是由译文来决定。比如德国哲学爱好者在阅读中国哲学经典《道德经》,只能通过德译版本进行领略其中要义,不可能直接阅读中文内容,译者在翻译《道德经》的过程中,是需要站在自己认知能力和时代背景去理解,让《道德经》中的思想为当下的时代服务,而不仅仅是单纯的文本复制翻译。正如德里达所言“翻译文本书写了我们. 而不是我们书写翻译文本”[3]。

(三)会促使译文对原文内容的消解带入虚无主义之中

解构主义围绕语言文字翻译与表述,集中批判了结构主义语言的不合理之处,其对意义和结构的否定,强调的是要尊重原文与译文的差异性,要通过这种差异性来实现“文化语境”的重新构建,让原文在译文这一新的躯体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让译文作为原文生命力的一种延续,翻译的越多,则代表着生命力越强大,给读者的阅读机会越多。

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对“中心主义”不遗余力的颠覆,是一种对原有思想旧秩序的突破,但是其过分强调译者对原文毫无原则、毫无逻辑的随意发挥,尽管一定意义上会让原文呈现出人文思想多元化的倾向,但是由于译者的翻译水平的限制,会让译文与原文出现诸多版本内容的参差不齐,思想也会因多元化解读使其陷入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阅读者也会在译者浅显的解读中,容易陷入译者主观主义的片面性和现实主义的狭隘性之中。

三、解构主义翻译理论中的再创造性策略分析

(一)要学习结构主义翻译理论中的开放性思维

译者的思想水平和翻译能力决定了译本水平的高低,在翻译的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翻译观念那种对原文逐字逐句翻译的死板与僵化,每种语言之间的语法、组句、行文习惯都不同,这就需要译者只需要尽量做到与原文大体思想保持一致,再结合自己的认知,通过自己国家或民族的语言将原文表达的符合本民族阅读习惯与思考习惯。打破二元对立的绝对认同与刻意照搬照抄式的本本主义,才能让翻译有当下时代应有的特色与魅力。

(二)解构主义翻译理论让翻译标准变得多元化

翻譯这项语言与语言之间进行互换的形式,没有绝对的评判优劣的标准。在解构主义创始人德里达看来,原文信息内容不重要,译者的表达方式与相互联系不可能百分百还原原文的意思,追求原文与译文极致的同质化是让译者的思想与作者保持一致,但这是对人性的禁锢[4]。所以,根据译文与原文内容、思想、主旨的统一性来评判优劣是缺乏科学依据的主观主义表现,应该侧重于译文在原文基础上发挥出来的价值对阅读者的影响力来评判,只有读者欢迎的译文,原文才有存在的意义。

(三)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的核心在于敢于怀疑

对原文进行全盘否定不是解构主义追求的目的,解构主义学者之所以发出那些偏激的极端的说法,是为了刺激人们思想觉醒,不要盲目追求翻译中的既定的规定与约定俗成的观点[5]。其主要表达的是遵从自己主观内心的意愿进行翻译,对原文进行有意义的延伸阅读,要有怀疑一切的勇气,有对原文拆解之后进行重构较之更优秀的能力。

四、结语

总之,解构主义为翻译领域提出了新的思路,是对传统翻译理念的优化。我们要合理分析解构主义翻译理论中的闪光点,避免受相关学者激进的言论误导,而是要客观理性地进行翻译再创造性的发挥。每种语言都有各自的优势与缺陷,突出译者的作用正是为了扬长避短,让文学作品在译文的帮助下,深入人心,引发不同民族之间的精神共鸣,这才是解构主义翻译理论传达的真谛。

参考文献

[1] 刘敏慧,徐亚辉,王瑞峰,等.解构主义翻译观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J].高教学刊,2018, 84(12):106-108.

[2] 刘颖,付天海.解构主义视角下的翻译观[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7(5):15-16.

[3] 唐斌.解构主义视野下《无事生非》《仲夏夜之梦》的飞白及其翻译[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8(03):71-77.

[4] 黄海军,KeyunM.解构主义翻译:影响与局限[J].外语教学, 2008, 29(1):88-92.

[5] 吕俊.翻译学应从解构主义那里学些什么——对九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译学研究的反思[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2(5):48-54.

基金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解构主义翻译观在中国的理论‘旅行研究(编号:12YBA337)。

作者简介:周文珺(1969.01- ),女,浙江金华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翻译理论解构主义创造性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解构主义翻译探析
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功能对等分析
谈谈翻译史的研究方法
解构主义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分析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浅析解构主义对传统翻译理论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