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2019-08-27 20:52杨永辉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思辨性高中语文文本

杨永辉

高中语文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和修养内涵的主要课程,该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有积极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阅读学习,对于学生思辨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本文就结合当前高中语文的教学现状,对何为思辨性阅读以及它的重要性和有效教学方法加以说明。

一、思辨性阅读的含义

思辨型阅读就是指读者通过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疑问来对阅读的文章进行独立的解读和评价,它是阅读主体进行理性的思辨以及感悟人生相统一的过程。文本解读主要是指学生能够对文本所要展现的主要内容进行全面的细致的理解,而阅读主体自身评价则是指学生能够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对阅读文本形成一个富有逻辑的较为完整的观点,与此同时对自身进行理性的评价与反思。

二、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意义

1.能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开展思辨性阅读教学是学生获得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思维发展的必要基础是知识的积累,思辨性的阅读教学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学生只有拥有了丰厚的知识基础,才能够做到贯穿古今、联系中外,从而对阅读文本进行全面的解读与评价。

2.有助于学生个体的养成教育

思辨性阅读教学对于学生个体的养成教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学生独特个性的形成及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

思辨性阅读教学有利于学生良好思辨性阅读习惯的养成。思辨思维习惯,是学生自我澄清,以及个人思维外化的过程,可以使学生的思辨思维发展得更加成熟,学生写作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训练。在思辨性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强调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体悟以及自我控制,有助于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使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得到提高。

三、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1.突出核心问题,启发思辨

阅读教学反复强调的重点则是突出文本的核心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更多地参与到多种认知活动的互动中去,关注重要的教学内容。语文阅读问题的提出要简明清晰是语文阅读教学有效问题的本质特征之一。思辨性阅读教学要求教师从学生认知的矛盾处以及理解文本的关键处出发,根据自己确定的教学目标并通過文本这一载体,把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作为目的,从而提出一些具有一定的思辨性的阅读问题。思辨性阅读教学不仅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同时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引导技能以及较好的组织能力。简单地说,就是教师在确定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核心问题之后,围绕核心问题对学生的思辨性阅读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把核心问题进行深刻的解剖与分析,从而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良好的引导与启发,进一步让学生在产生疑问和解答疑问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让学生的问题辩证分析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对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究。

2.拓展文本内容,深化思辨能力

文本内容的拓展要求语文教师运用各种课程资源,让学生能够对文本以外的丰富的空间得到进一步的认识,让学生的接触面有进一步的扩展,使学生的思维空间进一步打开,从而使学生在开阔的文本世界中产生新的认知,深化思辨。拓展的内容可以是教师根据思辨性阅读的主题,在设计思辨性阅读教学时所进行的教学过程所需的必要拓展,也可以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辨内容在进行思辨性阅读时的一些相关的拓展。语文教师要把握好学生思辨思维的维度和拓展的时机,最好在教学中反复试探学生的接受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方案,探测学生接受力的顶点,不要盲目地将知识一股脑儿地传授给学生,要有效地进行文本的拓展。学生思辨性阅读深度的进一步加深和思辨性阅读广度的进一步扩大,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全面地了解文本所传递出的内容,感受文本自身的艺术魅力和蕴含的文化底蕴,从而更好地进行思辨。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理念下,高中语文积极开展阅读的思辨性教学已经势在必行。它符合语文教学的新特点,契合了现代化教学的理念,能够促进学生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统一,有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养成。在实际阅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启发学生进行思辨,培养他们探究分析的意识,并逐渐拓宽文本内容,完善课程资源,为思辨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也为学生思辨素养的延展作保证。

作者简介:河北省邯郸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师。

猜你喜欢
思辨性高中语文文本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