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批注式阅读法”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分析

2019-08-27 20:52刘江虹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文章内容高中语文教学方式

刘江虹

前言:高中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与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有着直接的关系。然而,从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批注式阅读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对于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以及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意义重大。本文旨在针对基于“批注式阅读法”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进行分析。

一、高中语文教学现存问题分析

1.教学理念更新不及时

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理念更新不及时是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在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深入和素质教学理念广泛普及的背景下,教学理念的更新缺乏及时性,这样会导致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难以突出。同时,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较大的来自高考的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教师不能灵活转变教学理念,那么在传统教学思维的局限下,会导致高中语文教學效率难以得到提升。而传统的教学理念影响下,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降低。如果没有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其语文思维的培养效果无法达到预期。

2.教学方式不够灵活

高中语文作为一门具有较强语言性特征的学科,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基础部分,与学生本身对于文章的理解能力相关。学生只有切实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式,才能对文章产生深层次的理解,进而体会作者想要表现的情感。这种情况下,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对教学方式作出适当的调整,如果一味沿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则会直接影响到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此外,现阶段语文教学中采用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学生陷入被动局面,不利于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提升。

3.片面追求固定答案

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其目标主要在于对于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以及语文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但是从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分析来看,发现普遍存在片面追求固定答案这一问题,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究其原因,主要是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为了有效保证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师一般会针对阅读理解题给出固定的解答思路。与其他理科性学科相比,语文学科,大部分问题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相同的文章在不同的学生中往往有着不同的理解。只有对学生的见解给予充分的尊重,才能更好地实现语文科学的多样化发展。

二、“批注式阅读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引导学生学会自读自悟

“批注式阅读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首先需要引导学生阅读全文,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个大致的理解,然后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自由批注,使其可以在直面文本的同时,顺利展开相应的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制订合理的读书计划。合理借助批注阅读法这一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归纳与总结。这样有利于实现对文章段落以及层次的系统化阅读,保证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主观能动性的提升。同时,为了保证阅读效果,除了需要注意阅读计划的合理性外,还应该确定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批注的针对性,便于对批注内容作出深入解析。

比如在《我与地坛》这篇文章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文章题目入手,引导学生对文章的人物、地点等基本信息进行批注。其中,明确看出“我”即本文的主人翁,而“地坛”则是文章事件或者叙述开展的地点。明确这两点之后可以围绕人物与地点对文章进行深入阅读,同时尝试深入理解。从某种程度上讲,学生自读自悟环节主要是依据学生具体情况,遵循教师设定的任务目标对文章内容作出批注,因此学生的阅读体验十分重要,教师应该综合考虑。

2.深入阅读的同时强化交流

待学生完成对于文章的自主阅读之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针对自行批注的内容进行适当的交流与沟通。这一阶段,学生已经对于文章有了大致的认识与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深入阅读与交流的方式,不仅可以充分体现出小组学习的优势,同时在引导学生结合教学问题顺利开展阅读活动等方面,也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保证“批注式阅读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要求教师在交流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同时结合学生的批注对文章展开系统的分析。在小组交流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观察交流进展情况,避免出现随意或者盲目讨论等问题,影响教学效果。

比如在《祝福》这篇文章的教学任务中,教师应该针对提到的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开展,同时将对于祥林嫂形象的理解作为批注式阅读的重心,也是学生开展小组讨论的核心。在具体的阅读环节中,教师需要切实做好对学生的引导,保证学生可以对祥林嫂的动作、语言、肖像以及心理等描写作出对应的批注。在此基础上,针对个人批注以及理解的差异,展开小组分析讨论,最终将小组讨论内容进行总结。

3.提高对专题批注的重视

在完成以上两个部分的自由批注设计之后,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及阅读思维,应该提高对专题批注的重视。综合分析,“批注式阅读法”中的专题批注,往往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对文本内容的深入阅读与分析,总结出文本中可以表现作者情感或者核心的内容,对其进行适当的标注,从而为后期的深入思考与探究提供方便,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宗旨。专题批注工作的重心主要在于对相关问题的巧妙设计。教师借助灵活的问题设计,在对应主题中保证专题批注的合理性,从而有效提升高中语文的教学效率。

比如《再别康桥》这篇文章,教师可以结合文章内容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同时明确教学重难点。综合考虑学生的基础,制订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在指导学生完成自由批注之后,依据事先制订的教学目标,鼓励学生开展深层次的创意解读,让学生可以真正做到对文章的细细品读,以免将时间过多地浪费在不重要的部分。期间,教师应该注意尽可能为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阅读时间,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总结:结合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批注式阅读法”,有利于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提升。为了充分发挥“批注式阅读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可以在合理引导学生学会自读自悟、深入阅读的同时,从强化交流、提高对专题批注的重视等方面入手,从而保证相关教学策略的顺利落实。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

作者简介: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乐亭二中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文章内容高中语文教学方式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Harry Potter
70 Days in a Lifeboat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THE THREE MOST INTELLIGENT MACHINES FOR YOUR HOME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Aetion(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