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动物情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9-08-27 04:07张忠芳
课外语文·下 2019年7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语文教学

张忠芳

【摘要】引生活的活水注入课堂,可以让语文课堂教学更有生命力。语文教师善于把动物情结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人与动物关系的认识、悲悯情怀的培养和课文的理解都有很多的帮助。

【关键词】动物情结;语文教学;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鱼翔浅底,鹰击长空,驼走大漠,虎啸龙吟,燕雀啁啾,林中小鹿,雪地白狐,沙滩海龟。造物主无比神奇,动物世界不胜精彩。这个世界是我们人类的,也是动物的。西方思想家说“人类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动物也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繁衍生息,在人类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人类有很深的动物情结,作为语文教师把动物情结运用到教学中,让学生受益无穷。语文的外延是生活,教师必须有大语文观,不拘泥于课本。教师的艺术在于触类旁通,用一滴水折射大海的光芒。这就要求我们联系生活拓展延伸,让学生学的不是死知识,引生活的活水注入课堂,让语文教学更有生命力。当然这其中不乏动物的身影,结合多年的教学实际,笔者粗浅地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动物情结让语文教学趣味无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还都是孩子童心未泯,对动物的喜爱是天性。教师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阅历,把动物情结带入课堂,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喜闻乐见中吸取知识。教《本命年的回想》一文,作者描绘了春节期间家乡运河的父老宰牲畜、炒年货、吃腊八粥、买糖果、送灶王爷、换门神、除夕守岁等风俗,忙的是红红火火,像一幅幅年味十足的风俗画。这也勾起了我的回忆,我想起小时候东北农村过年贴春联的情景。东北地区冬季漫长大地冰封、沉寂单调,人们喜欢红色是一种心理补偿。每逢春节贴春联是喜气洋洋的事情,除了在门上贴上对联福字外,最有意思的是动物粉墨登场,在猪圈上贴“肥猪满圈”,鸡架上贴“金鸡满架”,羊舍上贴“三羊开泰”,牛栏上贴“牛气冲天”,马厩上贴“龙马精神”,总之就是希望六畜兴旺。这是传统农家院子的缩影,红通通的一片,一下子把日子照亮了,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学生们听了耳目一新,了解到更多有意思的民俗。讲到邹韬奋的《我的母亲》、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讲到母爱时,我延伸到了动物。人类作为万物之灵长爱孩子,许多的动物也是如此。牛有舐犊之情,老母鸡保护小鸡,燕子喂养嗷嗷待哺的小燕子。袋鼠胸前的口袋是小袋鼠温暖的港湾;小猴子肆意地缠绕在妈妈的身前身后撒娇;动物迁徙时,当狮子猎豹袭击弱小的动物时,它的母亲一马当先与敌人搏斗来保护自己的幼崽。同时我联系到自己的亲身经历,乡下邻居家的狗小黄生了三个小狗,主人怕小黄的奶水不足养不活,便忍痛割爱偷偷地挑一个体质最弱的扔掉了。小黄发现后气疯了,两天沒吃食物,给它肉都不吃。有一年暑假我去舅舅山里的家住了几天,两个表弟很顽皮,在山林里乱窜四处掏鸟窝,趁大麻雀不在把还不会飞的小麻雀捉来玩。受惊的小麻雀吓得瑟瑟发抖不断哀鸣,大麻雀循声飞来,在门前愤怒地横冲直撞凄声悲鸣、几欲啄人,想要回自己的孩子。用这些生活中真实的动物例子,让学生更透彻的理解母爱,动物有之,人更如此。

二、动物情结让学生领会人与动物的关系

人类之于动物的喜爱,除了动物可爱之外,探究深层次的原因是人类情感需求。讲到有关动物文章基于这一点就能比较深入地解读课文。教授《安恩和奶牛》,安恩带着奶牛来到市场,引发了一系列质疑和误会,原来她不是来卖奶牛的,是觉得自己的奶牛太孤单了,想让它与同类聚聚、散散心,体现了安恩对动物的精神关怀,这正是该文的可贵之处。爱护动物不光是要把它喂得圆圆滚滚、毛色光亮,照顾得干净卫生,还要走进动物的内心世界,满足它的心理需求。奶牛之于安恩已经不仅是家畜那么简单,更是生活伙伴、精神依恋,是家庭成员,是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面对嘈杂的市场安恩能够旁若无人地打毛袜,奶牛依偎着她,他们是彼此安适,你若安好,我便踏实。这也许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最高境界。有了这样的情感依托,孤独就不会侵袭我们内心,生活满满的都是爱,我们的灵魂会更有趣。所以生活中有那么多人养宠物,无论养什么,只要能让生活不寡淡寂寥就好。生活需要池塘中有几尾鱼游动,需要天空中有鸟飞过,需要院子里有狗摇头摆尾,需要一米阳光里睡着一只猫,这样生活才会兴味悠然。在学生心中种下动物情结的种子,他们未来的生活会更美好。不仅大人,小朋友更是如此。小朋友对于动物的喜爱是天性,俗话说“青灯有味是儿时”,自然界中的小动物是孩子的乐趣所在,小孩会兴趣浓厚地捕捉爱,捕捉感动,捕捉人生之初的真情之花,为一生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讲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反过来讲,鲁迅童年的百草园,如果没有鸣蝉在树上长吟;没有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没有轻捷的云雀忽然从草間直窜向云霄里去;没有油蛉低唱;没有蟋蟀弹琴;翻开断砖遇不到蜈蚣和斑蝥,那样的百草园不会让作者深深的留恋。所以爱动物不仅仅是动物可爱,更是人类内心情感需求,这样的需求让生活更有趣。动物情结让学生明白人与动物的关系,与动物和谐相处,这个世界才会更美好。

三、动物情结教育学生有悲悯的情怀

善待生灵、悲悯情怀是人类善良的重要表现。古语说“扫地不伤蝼蚁命,怜蛾应需纱罩灯”,古人的慈悲情怀、善待生灵的悲悯之心跃然纸上。我们教育学生向善向美,其中善待生灵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教授郑振铎的《猫》一文时,作者有三次养猫的经历,三次结果都是亡失。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第三只猫含冤而死,作者非常的难过自责,表达了对弱者的同情,让人不得不发出慨叹:生命是一条河流,任何一朵浪花都不容忽视,哪怕是一只不起眼的猫!要善待与我们生命中有缘相遇相伴,共度流年的小动物,不要留下遗憾。接下来我给学生讲了我自己小时候的一桩糗事。当我还是一个懵懂孩童,春天大人给水田地放水,我卷起裤管光着脚丫在田里玩,正巧有两只癞蛤蟆蹦入我的视线,当时正值动物繁殖季节,一只背上背着另外一只,是一对热恋中的爱侣。我感到不可思议,看着那丑陋的外表,既好奇又觉得它们没有青蛙招人待见!它们向前一蹦一跳的,我追着看了一会儿,既不想让它们走,又不知道怎么挽留,情急之下我举起铁锹把它们拍死了!就这样这对蟾蜍伴侣在我的残暴之下双双殉情!后来事隔多年,我知人善事后每每想到很后悔,感觉自己太残忍,我不应该伤害生命!每一个生命都应该被尊重,每个生灵都值得敬畏,上天有好生之德,动物是造物主神奇的创造,我们不应该无情地伤害。我现身说法、言辞恳切教导学生善待生命,要有悲悯的情怀。不要因为自己的偏见自私、一时冲动伤害生灵。

四、动物情结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我本人非常喜欢动物,喜爱动物乖巧可爱、纯真质朴,更喜爱动物哲学。动物本身自带哲学,带着造物主的哲学,带着上帝仁爱的哲学,这要我们用心参透。在教学中我惊喜地发现,很多道理感觉还需要借助动物深入浅出地诠释。讲到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把它们唤醒。我觉得“安适”这个词用得很好,我要讲清楚安适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应该让学生明白,而不仅是一个词而已。我说安适就像是树上鸟儿在窝里熟睡,像是乡下的狗在家门前晒太阳,像是猫在屋顶老瓦片上打盹。是一种安全安定的感觉,是舒服自然的状态,是平淡的福,是踏实的心境,是与世无争的泰然,是超然物外的境界。讲到《说和做》一文,闻一多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有的同学不理解地说他这不是找死吗,为什么做无谓的牺牲。我觉得学生的说法也有道理,我必须站在高屋建瓴的角度做出解释。我说闻一多是作家,是有社会责任感的,就像牧羊犬,当狼来了,羊群受到威胁时,牧羊犬奔走呼号,引起牧羊人的注意保护羊群。不仅如此,闻一多这个“牧羊犬”太痛恨特务了,就身先士卒地向他们讨伐,体现了我们这个民族无所畏惧、视死如归的精神,正是因为有这种精神,中华民族才会崛起。这个问题我也是用我钟爱的动物解决的。讲到《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作者萧红从小无母,父亲给她留下的都是创痛,萧红反对封建包办婚姻,与家庭决裂,流浪在外受尽苦难,辗转来到上海,受到鲁迅先生的帮助,给了她父亲般的温暖。俗话说“猫狗识温存”,又何况是人,是感情丰富的女作家。所以萧红对鲁迅有很深的感情,无须赘言,“猫狗识温存”是表达感情最好的语言。这些有关动物的语言太有生命力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到位,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是学生积累的很好素材,让语言更有魅力。

综上所述,动物情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们很喜欢听,连平时不乖的学生都听得眼睛发亮,这些与动物有关鲜活生动的事都是老师的亲身经历,是师生之间心与心的真诚交流,同学们喜闻乐见,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人与动物关系的认识、悲悯情怀的培养和课文的理解都有很多帮助。还有很多跟动物有关的俗语、歇后语非常生动,阐释的道理包罗万象,都可以为我们所用,使语言更到位,丰富课堂教学。而且有助于审美体验,动物本身就是一种美,动物衍生了很多文化滋养了我们的精神。在昆虫家法布尔的眼里金龟子是暑天暮色的点缀,是夏至那天镶嵌在天幕上的漂亮首饰;馮至深情的诗句:“驯美的白鸽儿/来自神的身旁,它们引示我翘望着/迷离的故乡。”阿拉伯诗人绝美的想象:天使的眼泪,落入正张壳赏月的牡蛎体内,变成一粒珍珠。总之,动物情结能构建学生的人文素养。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语文教学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