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广场舞走进高校校园

2019-08-27 02:22陈惠臻
求知导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广场舞校园高校

陈惠臻

摘 要:随着文化的发展融合,近年来广场舞逐渐成为一种全民健身娱乐项目,它将音乐与健身融合在一起,人们可以通过广场舞追求自己的个性,并在广场舞中强健体魄愉悦身心,这种健身活动深受广大民众喜爱。文章通过对广场舞及其价值意义的分析,探索出高校校园文化与广场舞的融合途径,丰富了校园活动,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增强了校园对社会体育的接纳与融合,提高了其社会实用性。

关键词:广场舞;高校;校园

中图分类号:G831;G807.4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2-0139-02

一、广场舞走进高校校园的价值意义

1.能够放松娱乐身心

人们学习广场舞主要是为了放松和娱乐,广场舞本质上是一种体育文化活动,即利用业余时间,通过直接身体参与的方式,积极主动地投入体育活动中去,以此来调节身心、舒缓情绪,在锻炼身体的过程中达到放松身体、减缓压力、养精蓄锐的目的。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给人们的心理和生理方面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为了尽快调整身心状态,平和身心方面的紧张和焦躁,高校学生可以充分把握业余时间,参与广场舞活动中,在舒缓的音乐中,放松地舒展肢体,进行强度适中的有氧运动。这样既满足了当天的运动量,同时也放松了精神,在与外界的交流互动中找到了归属感。

2.易于推广普及

广场舞是一种面向大众的体育活动,这就对其动作规范要求比较宽松,通常一整套舞蹈中,重复动作较多,各种动作要求并不复杂;广场舞的展示往往也十分随意,只要音乐响起,随时随地都可以组织一场舞蹈,任何年龄、性别、职业的人都能参与其中。高校学生可以根据个人条件和对音乐的感知,选择或创造适合自己的舞步以娱乐身心。

3.具有流行性

广场舞一经创造就迅速风靡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并且不断吸引新的爱好者加入,推动广场舞的发展。从乡村到城市,从自家门前到活动舞台,到处都遍布着广场舞的影子,跳广场舞已经成为新时代的一种新颖的、时尚的、普遍的群体健身活动,吸引着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舞友”加入其中。

4.能够促进交流互动

作为一种社会群体活动,广场舞不仅是现代群体文明的产物,同时也是一种普遍为大众所接受的文化现象。它不拘人数,也不拘于表演形式,无论舞蹈动作复杂还是简单,音乐响起,其整齐划一的舞蹈动作,观众与舞者和音乐之间的互动,都能创造出极佳的舞台效果,在舞者身心得到放松的同时,观赏者的情感也得到了升华。在参与过程中,高校学生之间的接触机会增加了,无形中扩大了人际交往的范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也多了起来。高校学生通过跳广场舞增加了彼此之间的相互联系,增强了集体观念,提高了自我要求,这有利于个人在集体中找到归属感,有利于推进现代文明社会发展进程。

二、高校校园广场舞的发展途径

1.开设相关的高校广场舞教学课程,通过辅助广大学生掌握广场舞运动以达到放松身心,缓解学习压力的目的

好的体育活动想要得到普及,在其发展过程中,除了需要受众群体的全力推行和大力支持外,还需要不断吸收新鲜血液,丰富活动形式。因此,广场舞运动要在高校校园实现普及推广,其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对学生“舞者”的训练与培养。这就对高校体育课程与广场舞练习的对接与融合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在广场舞与现有艺术体操学习课程之间建立联系,借助相关体操教学资源,依据学生接受程度,开创高校广场舞授课体系,从基础的传授广场舞相关理论以及动作技巧做起,进而提升学生对广场舞学习能力。这有利于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高校广场舞“舞者”群体,同时能够在确保校园广场舞活动普及的情况下,开拓创新发展思路。

2.把握碎片化时间组织广场舞练习,确保校园广场舞持续发展形成新常态

新常态发展走向是校园广场舞运动普及范围的具体指标,广场舞进入高校校园,不仅能够丰富体育课程体系,还能有效促进这一减压型社会健身运动在高校校园中推广、发展。因此,如何正确引导校园广场舞持续推广,已经成为现阶段改良高校体育教学体系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由于广场舞在基础设施、参与人数方面基本不做要求,其运动时长、频率、场地、音乐的选择上也十分自由,这就为广场舞在高校广泛推行,创造发展新常态提供了便利条件。组织者应充分利用校园活动场地和学生的碎片化时间,定時举办相关活动,呼吁更多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户外,操场、校园广场、林荫甬道,甚至是走廊都是开展活动的极佳场所。由此可见,合理利用校园的教学资源与地理优势对推动高校广场舞运动发展新常态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

3.组织高校广场舞团队和管理部门,定期策划校园广场舞活动

建立相关的高校校园广场舞团队和组织部门,能够确保广场舞活动和赛事的有序开展和及时执行。其中,广场舞团队需要负责组织的宣传和相应节目的彩排、演出,以此来吸引更多学生加入;组织部门则需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活动规划,对广大学生群体参与校园广场舞活动进行相应的引导和辅助,保障秩序的维护和活动的落实。

4.促进校园广场舞群体与社会广场舞群体进行友好交流互动,实现共同发展

将广场舞引入高校课堂,依据学生接受程度和现有课程体系进行改进整合,进而建立完整的广场舞活动教授课程,不仅有助于在校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更加系统化地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和动作技能,推动广场舞运动在校内广泛开展,同时也鼓励着学生走出校门,融入社会广场舞群体进行交流学习。这种“走出去,引进来”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强化学生的广场舞技能,通过与社会上的广场舞团体的交流互动实现彼此的互助互融,同时能够搭建高校与社会广场舞团体之间的互动平台,通过反馈在社会广场舞中的学习完善和改进校园广场舞教学体系。所谓“走出去”,即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广场舞活动,通过对活动的组织、交流和实践,更好地把握该活动的社会文化内涵,强化自身相关素质;“引进来”是指通过与社会团体建立联系,以联合表演的形式让更多在校学生了解广场舞,从而实现多元化发展。

广场舞是通过简单的肢体动作以达到娱乐身心、舒缓压力等目的,能够带来精神享受的一种集体型体育健身运动。在高校开展广场舞运动,不仅有利于教学体系的完善和体育文化的建设,在调整减压方面,其发挥的作用是其他休闲活动无法替代的。

参考文献:

[1]彭文革.广场舞蹈的现状、特征、价值与推广对策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2(2).

[2]欧阳金枝.广场舞作为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有关思考[J].青春岁月,2013(21):246.

猜你喜欢
广场舞校园高校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广场舞与群众文化建设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