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几点思考

2019-08-29 02:00韩苹
考试周刊 2019年64期
关键词:习作能力培养

摘 要:语文教材上习作练习的安排是基于学生的认识水平需要达到的相关能力出发的。小学作文教學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以后写作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培养;学生思考;习作能力

如何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积累素材,建立储备

写作的素材就像泉水的源头一样,只有源头有水,泉水才能清澈,所以素材的积累非常重要。积累素材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 体验式

组织开展各类需要学生亲自参加的活动,如品尝美食、了解传说、动手试验、户外游戏等等,让学生在活动中能体验到成功、失败、幸福……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

(二) 阅读式

组织学生通过读报纸、看电视、听广播、上网等途径,了解社会新闻,关注社会热点,积累资料。

(三) 观察式

老师可以经常有目的地提出观察的要求,布置学生观察的任务,并让他们在观察后进行交流。既培养了观察的习惯,教给了观察方法,又为细腻描写类的文章打下了基础。

(四) 调查式

对于一些说明类的文章,我们还可以提前设计相关的表格,让学生在填写表格的过程中,理清写作的对象以及要查找的资料,有的放矢地对资料进行搜集整理。

(五) 素描式

其实作文的很多素材都来源于我们的生活,所以对于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我们可以使用手机、相机拍下来,也可以通过漫画的方式画下来,更可以用文字的方式简单写下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日记)。

二、 读写联系,领悟写作

(一) 阅读例文 归纳写法

学生的作文都是从学习仿写例文开始的,而“例文引路”又是苏教版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好例文的示范作用,归纳出各类文体的写作特点:如写人类的文章,就是通过“一人一事”或者“一人多事”来突出人物的特点;记事类的文章在习作时,事情要有一定的经过,要写清楚重要情节场景;写景类的文章要抓住熟悉的景物来写,要仔细观察写出特征,并适当运用修辞手法……总之,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写作要求,要学习好例文,从例文中得出结论,学习习作的方法。

(二) 谋篇布局 写好头尾

领悟了方法,把事情写具体后,还要学会谋篇布局。简单的说,就是要写好开头和结尾。开头和结尾有很多种写法,如果运用得当,会使得文章大放异彩。

常见的文章开头方式有这样一些:

1. 开门见山。这种方法朴实自然、简洁明了,就是起笔点题,直截了当切入话题,开头就标明自己要叙述的内容。这种开头方法最易学习,不过出彩不多。

2. 句子排比。在开头的时候,用上几个简短的排比句,把文章的中心写出来。这样既富有诗情又点明了中心。要注意的是排比句不宜过长。

3. 诗词名言。根据文章的内容,选择不同的诗词名言开头,如写母亲的可以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来开头。诗词名言一定要根据内容选择最恰当的,否则不但不会起到一定的效果,说不定还会起到反作用。

4. 设置悬念。在写作的开头提出疑问,引起读者急切探求,不仅能激发读者兴趣,还能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5. 景物开篇。这种方法是指开头进行自然环境的描写,渲染一种特定的氛围,可以烘托人物的心理,为全文打下感情的基调。

常见文章结尾的方法有这样一些:

1. 概括全文。用一句或者几句话归纳一下全文的主要内容。不仅让人一目了然,还能使主题更加明确。

2. 交代结果。如《请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文的结尾:肖邦就这样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当时他才39岁。这就交代了事情的结果,结束了全文。

3. 篇末点题。例如《爱如茉莉》,作者在叙述了爸妈之间的几点小事后,写道“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这就是篇末点题。

4. 首尾呼应。这种结尾的方式有多种形式:有的是用相同的句子跟开头进行呼应;有的开头设问,到结尾的时候对开头进行回答。无论哪一种,都能使文章显得更加完整。

5. 意犹未尽。最常见的是结尾用个省略号,用省略号结尾,可以促使读者去思考、回味,使文章意犹未尽。但需要注意,文章本身是要有给人深思和回味的内容,千万不要无话可说的时候随便用个省略号。

三、 指导修改,完善提升

(一) 自己修改

习作的修改离不开学生的反复诵读,反复推敲,通过诵读发现文章中的错误。当然,因为学生水平有限,所以学生进行习作修改的重点是进行错别字和病句的常规修改,并且还要引导他们对照要求进行修改:一是是否符合习作的要求;二是文章的中心是否突出,例如人物形象是否鲜明、事情是否具体等。

学生对习作的自主修改,要让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可以把自己的初稿跟改过后的习作进行自我对比,也可以把自己修改后的习作跟同桌的对比。通过对比,让学生进行讨论,在思想争辩的过程中,激发更多的新思维、新灵感。

(二) 小组修改

小组组员之间互读互改也是作文修改的一个办法,虽然不指望他们能把作文改得有多优秀,但是小组修改一方面可以让能力较差的学生更直观地学习到优秀习作,另一方面也能让能力较强的孩子在习作的修改中得到成就感。

(三) 老师修改

老师对习作进行修改时,为了突破难点,可以用示例修改的方法进行。老师可以适当出示典型的“病例”,组织讨论修改。对于一些词句难以表达或词语表达不当的情况,要及时予以帮助修改;文中单个的动词可以改成三五个的联动动词的使用;适当增添删减修辞手法等等都是修改的重点。

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作文教学,老师还要注意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帮助学生学会“立意”。立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文章的好坏,决定着文章对读者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所以如何“立”出独特的、新颖的“意”,也是我们老师帮助学生修改作文的重中之重。

四、 及时评价,激发动机

作文修改好之后,及时的评价能够给予学生一定的激励和帮助,能让他们保持好的继续习作的欲望。

评价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老师可以为修改好的习作加分,促进学生修改文章的积极性。我们可以把优秀的习作打印出来在班内张贴、展示,让学生给这些作文点赞。我们还可以把好文章推荐给报刊杂志发表,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总之,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只要本着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都是有效的、实用的。

当然,习作不能游离于课文、游离于生活之外,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积累丰富的素材。教给学生一定的习作方法,不断进行习作实践,一定能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作者简介:

韩苹,江苏省常州市,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魏村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习作能力培养
多点开花,务实有效的举措
用“开放式”作文教学点燃学生写作激情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新课改背景下的作文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