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护理干预在脑血栓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19-08-31 07:21王玉芹
智慧健康 2019年21期
关键词:脑血栓个体化病情

王玉芹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惜福镇街道卫生院,山东 青岛 266106)

0 引言

脑血栓常见的类型是脑梗死,主要发病机制是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增厚或形成血栓,患者局部脑供血中断则极易造成其发生偏瘫、失语或肢体障碍等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合并糖尿病,使得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加速,造成机体免疫力与抵抗力下降,对其病情康复极易产生直接影响,早期若不能采取对症的处理措施,则极易对患者的生活能力产生直接影响。有学者证实,对脑血栓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能合理控制其血糖,提高患者的自我生活能力,对改善其预后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1]。为分析个体化护理干预在脑血栓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脑血栓伴糖尿病者90例,研究组(n=45):男28例,女17例,年龄51-78岁,平均(61.84±5.26)岁;病程2-13年,平均(8.75±5.24)年;对照组(n=45):男26例,女19例,年龄52-79岁,平均(61.93±5.14)岁;病程2-15年,平均(8.82±5.18)年。各资料无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时监测患者的病情,遵医嘱给予其适量的抗感染药物,切实做好常规并发症护理措施。研究组以对照组为基点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①预防并发症:护理期间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发生院内感染,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等生命体征,若发生发热情况需给予其对症的实验室检查,结合细菌培养结果,给予患者适量的抗生素[2]。②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干预期间需详细向患者讲解疾病诱因、治疗流程与预后等措施,将以往病房成功的案例告知其与家属,保持热情真诚的态度与患者沟通,耐心倾听其内心的想法,给予患者对症的心理指导措施,帮助其树立疾病早期康复的信心,消除患者对疾病知识的错误误区,告知其保持良好心态对促进病情早期康复的重要性,改善心理应激反应,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3]。③病情观察:干预期间需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遵医嘱给予其降脂药、溶栓药与胰岛素等,服药期间需观察患者是否发生不良反应,若发生低血糖需给予其适量的葡萄糖补充营养,避免对患者脑组织造成严重损伤。④日常干预:根据患者病情、体质量与营养状况帮助其制定针对性的饮食方案,告知患者饮食以低糖与低脂肪为主,增加高蛋白与富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干预期间需嘱咐其禁忌食用辛辣与刺激性较强的食物,待病情稳定,则指导患者定期开展关节功能锻炼,加强免疫力促进病情康复。

1.3 观察指标

①血糖控制:测定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各指标改善情况与干预效果呈正相关。②生活能力:参考Bar t hel指数量表[4],各评分与干预效果成正比。③干预效果: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生活自理能力显著;好转: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生活自理能力一般;无效:与上述标准不符病情加重,有效率与病情康复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21.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血糖控制与生活能力)(),t检验。计数资料(干预效果)[n/(%)],χ2检验。P<0.05,具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血糖控制与生活能力

研究组较对照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值与糖化血红蛋白值均低,生活能力评分高,P<0.05(具统计学差异),见表1。

表1 两组血糖控制与生活能力对比

表1 两组血糖控制与生活能力对比

组别 空腹血糖 餐后2 h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生活能力研究组(n=45) 6.35±1.24 8.68±1.14 6.19±0.32 68.13±9.58对照组(n=45) 7.29±1.17 9.53±1.25 7.26±0.41 49.42±6.25 t 3.6986 3.3704 13.8008 10.9726 P 0.0004 0.0011 0.0000 0.0000

2.2 干预效果

研究组(n=45)显效有34例,所占比例是75.55%;好转有10例,所占比例是22.22%;无效有1例,所占比例是2.22%;有效率是97.77%;对照组(n=45)显效有31例,所占比例是68.88%;好转有6例,所占比例是13.33%;无效有8例,所占比例是17.77%;有效率是82.22%,χ2=6.0494,P=0.0139,研究组较对照组的干预有效率高(P<0.05),具统计学差异。

3 结论

目前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脑梗死,其常见类型是脑血栓,常见的诱导因素是冠心病、糖尿病或高血压等,主要发病机制是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狭窄闭塞或形成血栓,导致患者往往表现为失语、肢体功能障碍与偏瘫等临床症状,若其合并糖尿病则机体免疫力与抵抗力均下降,造成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加快,早期若不能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则对其生活质量产生直接影响,病情严重者可能会导致死亡。有研究报道[5],个体化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脑血栓伴糖尿病患者的预后效果,首先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指导与健康教育,根据患者文化层次、年龄与既往病史主动与患者沟通,将以往病房治疗成功的案例详细告知其与家属,耐心倾听患者内心的真实想法,给予对症的疏导措施,确保干预期间其能保持身心愉悦积极配合护理流程,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若其发生低血糖情况,则适当给予营养支持,发生异常情况需及时告知医师采取对症的处理。其次,整个干预期间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发生感染等情况,遵医嘱给予患者适量的药物,详细告知药物剂量与使用方法,同时待病情稳定合理指导其开展关节功能锻炼,确保患者的病情能早期恢复。

刘丽青等研究中明确指出[6],个体化护理干预能提高脑血栓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将其血糖值控制在合理范围,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改善预后效果促进其病情能早期恢复,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具有时效性与可靠性。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较对照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值与糖化血红蛋白值均低,生活能力评分高,干预有效率高,P<0.05(具统计学差异)。由此可证:对脑血栓伴糖尿病者采用个体化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提高患者自我生活能力,改善预后效果,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借鉴。

猜你喜欢
脑血栓个体化病情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个体化护理干预在霉菌性阴道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奥托格雷联合纤溶酶用于脑血栓治疗的疗效探究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