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品管圈降低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不安全因素发生率的效果观察

2019-08-31 07:21李琴李锦萍陶凤桂
智慧健康 2019年21期
关键词:圈员危重品管圈

李琴,李锦萍,陶凤桂

(武威市凉州医院,甘肃 武威 733000)

0 引言

急诊科是我院各类危重患者的首诊科室,患者一般具有病情危急,发展变化快,部分危重患者经过抢救、复苏、早期处理后,因诊断与治疗的需要,常需转至检查科室、手术室或病区,途中可能几分钟、十几分钟甚至更长时间,在转运途中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如氧气管脱落导致供氧不足、各种管道脱落、呼吸道梗阻,心跳骤停等[1]。如果准备不充分,不仅影响危重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甚至可能增加患者的转运风险。目前随着患有危机重病患者的数量越来越多,社会对于急诊危机重症患者的转运需求越来越大,据调查,危急重症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发生并发症的概率达到了77%,极少数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发生死亡,因此,医院必须重视危急重症患者的转运安全性,降低危急重症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各种风险,为了研究提高重症患者的转运安全,本篇文章就利用随机分组实验的方法,选取了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我院急诊科成立圈名为“第1时圈”的品管圈,分析急诊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不安全因素,然后利用PDCA循环管理进行改进,最终发现应用品管圈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医院危急重症患者转运的安全性,保障患者的救治效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品管圈组建

组建品管圈小组由8名护士组成,投票选出圈长1名,辅导员1名(负责协调、指导、督查、评价工作),圈秘书1名(负责数据收集、分析记录),组员5名(分别负责实施监督、整理资料等工作)。

1.2 主题选定

采用头脑风暴法,结合急诊科的特点,提出4个圈主题,根据上级政策、圈能力等维度进行主题评价,最后依照得分高低进行排序,总分最高者为此次要解决的问题,即“降低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不安全因素发生率”。

1.3 计划拟定

为了使此次品管圈活动能按照步骤有序进行,组织圈员们集思广益讨论拟定活动计划表,每两周召开一次圈会,圈长负责组织协调会议,圈秘书进行记录。圈成员根据每个阶段的主题积极讨论和决策,采纳积极成果,制定活动计划书,落实时间和责任人,精确把控整体活动进度。

1.4 现状调查

院内危重患者转运不安全因素发生率=院内危重患者转运存在不安全因素事件总数/院内危重患者转运总数×100%。全体圈员自制调查记录表,观察并记录改善前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出现的缺陷,定期进行资料收集汇总,通过柏拉图分析不安全因素发生的主要原因有:①转运前评估不到位,不充分;②急救设备或急救物品准备不充分;③护送人员风险意识差,应急能力欠缺;④与转运目的地沟通不到位。

1.5 目标设定

明确重点内容后,拟定改善目标。现况值=21.93%,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员能力)=21.93-(21.93 56.25 87%)=11.20,院内危重患者转运不安全因素发生率目标由21.93%降低为11.20%。

2 对策与实施

2.1 针对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前评估不到位,对策

①对患者潜在的利益与运送的风险做出医疗判断,并由医生对患者转运的可行性做出评估和批准;②充分向患者或家属说明检查或治疗的必要性及转运风险,征得同意;③临转前再次综合评估: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用药情况、呼吸道管理、潜在的安全隐患;④检查各种管道的牢固与通畅,核对、调整相应物品[2]。

2.2 针对护送人员风险意识差,应急能力欠缺,对策

①规范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流程;②组织全科医护人员对规范的流程的进行培训并考核;③组织全体医护人员进行转运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的模拟演练,熟练掌握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置技能。

2.3 针对急救设备或急救物品准备不充分,对策

①充分评估病情,根据病情选择所需仪急救仪器设备及急救物品,转运前通知责任护士充分准备;②每周一对科内所有急救设备仪器进行彻底检查和保养,确保急救仪器设备及转运急救箱处于备用状态;③仪器、药品、物品用完之后及时补充、检查、备用,保证每一次启用前完善。

2.4 针对与转运目的地沟通不到位,对策

①转运前,护士应与转运目的地科室人员进行有效沟通,做好接收患者准备工作,并建立转科患者登记本;②联系好转运中涉及的部门,如电梯等,减少转运途中停留及等待;③改进病人转运和交接流程流程,与接收方默契协作,平稳交接,力争做到转运前后监测治疗无缝衔接。

3 结果

3.1 有形成果

(1)改善前后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不安全因素发生率比较,见表1。

表1 改善前后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不安全因素发生率比较(n,%)

(2)改善前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不安全因素发生率为21.93%,改善后的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不安全因素发生率为4.6%,目标值为11.20%,目标达成率161.5%,进步率79.02%。

3.2 无形成果

全体圈员采取自制评分表在活动前后分别进行调查评分,内容包括解决问题能力、责任心、沟通协调、自信心、团队凝聚力、积极性、品管手法、和谐度,由圈员8人评分,每项每人最高5分、最低1分,总分35分。雷达图显示圈员在实施活动后各方面能力都有明显提高。

4 结论

4.1 品管圈活动保障急诊危重病人转运途中的安全

通过此次品管圈活动,对急诊危重患者转运途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了调查,有重点的改善提高,针对相关原因利用PDCA方法采取了预见性的防范措施,有效地避免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从而更好的保障了急诊危重病人转运途中的安全。

4.2 品管圈有效降低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不安全因素发生率

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使我院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不安全因素发生率由改善前的21.93%降低到4.6%,减少了医患纠纷,降低了医疗风险,最大程度保障了患者的安全[3]。

4.3 品管圈规范了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流程

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建立了《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评估单》和《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交接记录》,制定了急诊危重患者转运标准化流程,通过对医护人员的培训考核,要求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严格的按照标准化流程执行,使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更加安全、顺畅、及时、准确[4-5]。

猜你喜欢
圈员危重品管圈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依托PDCA管理推进全科品管圈活动的开展
品管圈在降低ICU 患者上肢肿胀发生率中的应用研究
品管圈对增强CT检查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隐形矫治患者佩戴矫治器依从性中的应用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